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210部分

宋王-第210部分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致歉?

    种谔大概猜到了些许,无事不登三宝殿,折家来人八成是与那两千匹战马有关系,却不想对方如此直接?当然了,还是先听听折家姑娘怎么说,万一自作多情可就不好了。

    “致什么歉?还请折姑娘明言?”种谔不可能先承认,种家已经查明真相,否则难免有些伤了两家面子!同时先得知折家目的,也好谋定而后动。

    折文芯道:“此番贵府蒙冤,有两千匹战马一事,而今那些战马正在府州!”

    果然如此!

    一旁的种师道有些不淡定了,问道:“在府州,难不成是你折家有什么企图?”

    折文芯已经知道,面前这个少年乃是种家晚辈子侄,客气道:“请少公子见谅,连累贵府很是抱歉。战马虽然在府州,但我折家却绝对没有过分举动。”

    种谔一摆手,问道:“原来在你们府州,哼!既然是致歉,折克行将军为何不亲自前来?或者折家人,何以让姑娘一个弱女子前来?”

    毕竟是在古代,哪怕是胡风较重的西北,男子才是一个家族的代表。如此大事,折家派一个女子前来是什么心态?未免有些儿戏吧?这直接关系到诚意,以及一些其他事情。种家作为受害方,种谔有所不满也在情理之中。

    意料之中的事情,折文芯歉然道:“此事乃是因为小女子而起,一人做事一人当,自然当由小女子前来贵府致歉。”

    虽说折文芯将自己前去吐蕃购买战马的事情说出来,并且说明是因为李复圭克扣战马,折家无疑才另行购买的。

    原来如此,还是与李复圭有关联!

    折家是什么处境,种谔很清楚。要说折家图谋不轨,他是不相信的。所以折文芯所言之语完全可信,种师道在西北跟着林昭一起,也看到了环庆路牧场开垦的情况,这个理由相对十分合理。

    李复圭本身可能不怎样,但是却不得不忌惮他背后的王相公。正是因此,当种咏入狱的时候,种家才不敢轻举妄动。

    原来折家这也是如此遭遇,李复圭俨然已经成为西北军中的一颗毒瘤。在这件事情,种家和折家,也算是同仇敌忾。

    至于真温馨的身份,种谔也不再质疑!

    折克行让她前去吐蕃购买战马,就说明此女非同一般,在折家的地位和作用自然也就不会差了。而且折家女子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在西北是出名的。

    “原来如此,不知折家如何打算?”种谔想要知道折家打算、目的,也好做出应对之策。

    这件事情,虽说种家已经查到线索,但毕竟还没有捅破。折家愿意讲明真相,这份诚意,以及折家有担当的作为让种谔很欣慰,故而对折家还是很有好感的。如果折家有什么特别要求或打算,种家也会尽力帮忙周全的。

    折文芯道:“种将军,大兄不日会上书朝廷,言明真相。文芯也将赶赴汴京,会给贵府一个满意交待的。”

    “姑娘要去汴京?”种谔不免疑惑,这个时候去汴京,另有目的吗?

    “是的!”折文芯点头道:“林昭,林少卿因此受连累,蒙冤入狱,我要前往汴京公堂,解释清楚,为林少卿作证。”

    种谔不禁心中一动,折家当真算是仗义。营救林昭,这件事种家似乎也得参与其中。一来是种咏还牵连其中,二来,林昭去庆州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他们种家事。再者,在大顺城里,若非林昭有先见之明,侄子种师道只怕就有去无回了。

    何况庆州情况如此混乱,有李复圭这个共同的敌人在,不管是报仇。还是忠心为国锄卑鄙奸臣,似乎都义不容辞。

    而且折家姑娘上门,当真只是为了致歉吗?种家可不能因此被人看扁了!

    种谔沉吟片刻,点头道:“好,小侄种师道曾与林少卿作战大顺城,就让他与姑娘一道前去汴京,为林少卿作证吧!”(未完待续。。)

第三一二章 此仇不报枉为人

    折文芯来的目的正是如此,事情比想象的要顺利,种谔答应的很爽快。

    这件事对他们种家而言没有什么损失,反而是在为其证明清白和挽回声誉,以及为种咏的安全而奔走。

    当然了,种谔也是有所顾忌的。

    种家和折家都是带兵的,都是驻守一方的大将,即便是蒙受冤屈,如果反应太过强烈,朝廷势必会有所猜忌的。些许小事便这般反应,如果问题再严重点,岂非要造反?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皇帝对于带兵的大将都有猜忌,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足为奇。所以这件事必须要慎重,不能适得其反。

    种谔并不知道折文芯是翘家出来的,还以为是折克行特意安排的。一个女子出面,相对来说反应不是那么强烈,不会引起朝廷太过强烈的猜忌。种家自然也该这么做,种师道作为小辈,出面无疑是最合适的,何况种师道还是目击证人。

    当然了,短暂的接触之后,看人经验丰富的种谔将军也发现了一些端倪。似乎折姑娘的动机并不那么纯粹,似乎并非完全是折家,这其中似乎还有儿女私情的成分!

    这就不奇怪了!否则堂堂大理寺少卿,年轻有为,前途一片光明的林昭何以要冒险帮助折家呢?困扰许多的问题终究解开了,一切都顺理成章的,若非李复圭这个卑鄙小人从中作梗,说不定还是一桩佳话呢!

    不管怎么样,林昭和种咏都是要救了。李复圭这边也是要复仇的。只是不知道能否顺顺利利。种家和折家。现在是同仇敌忾!

    送走了种师道和折文芯,种谔不免还是有些担心。

    ~~~~~~~~~~~~~~~~~~~~~~~~~~

    从洛阳到汴京没有多少路程,钦犯林昭一路从庆州而来,总算是回到了汴京城。

    再次回到汴京,林昭感慨万千,临走的时候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是这般摸样。

    此时的感慨更胜于在渭水河畔,也许这就是人生的起起伏伏吧!回到汴京。也就真的是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候了。

    在囚车里这么多日子,林昭是越发的有些担心了。

    他并不知道,囚车之外的世界里,有很多的他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为了营救他正在积极奔走。

    而他本人却毫无办法,根本无所作为。

    开始的时候,种师道无疑是他的希望,韩绛的出现,以及咸阳古渡那些神秘出现的救命恩人。让林昭很是温暖,仿佛看到了曙光。

    可是过了洛阳之后。林昭不禁在深思熟路,自己到底有什么?能做什么?许久以来。自己根本毫无作为,更确切地说是什么都做不了,这才是最痛苦的事情。

    慢慢的,有种孤独无助袭上心来,尤其是到了汴京之后越发的浓重了。自己到底只是个小人物,如同飘零的浮萍一般,不经意间便被李复圭构陷入狱。没有权力,在这个时代当真难以生存下去,林昭对于权力的渴望几乎到了顶点。

    不过回到汴京,总比在庆州好一些。

    李复圭一手遮天的地方,林昭当真觉得,生命朝不保夕。路途中,他们或许会敢有所异动,做些小动作。但是到了汴京,天子脚下,官家和满朝文武都看着呢,即便是有人有想法,也必须要收手。

    而且,到了汴京之后,便有了向皇帝赵顼解释的机会。林昭不相信,赵顼会轻易相信了李复圭蹩脚的构陷。

    可是反过来一想,林昭又有些担忧!

    这件事可不是这么单纯,这些日子从韩绛和苏岸口中,林昭已经有意无意得到一笑信息。李复圭身后有王安石的力挺,而且王相公还把话说的很满。很是不巧,因为自己反对青苗法,刚刚开罪了王相公。

    想想王安石那执拗著称的脾气,林昭就有些害怕。王安石可是宰辅大臣 ,他的意见无疑是很有影响力的,即便他不主动出面,估计也有许多人偏向。如此一来,自己所面临的情况就有些糟糕了。

    最为主要的是,王安石能够影响到皇帝赵顼。虽说之前,即便是反对青苗法,赵顼也依旧重用自己出使河湟吐蕃。可说是重用,焉知不是一种发配或者利用?指望皇帝与谁真心相待,那绝对是痴人说梦。

    生命掌控在别人手里的感觉当真难受!

    林昭不免忧心忡忡,这可如何是好啊?

    不知道这几年有过交情的朋友会不会帮自己说话?林昭想了想,轻轻摇头。如此棘手的事情,有谁愿意轻易蹚浑水呢?

    想多了,想多了!

    走到汴京城下,林昭又想起了家人。舅舅还在江宁,但是沐思虹在汴京,孟若颖和顾月伦大概也已经到汴京了吧!

    她们要是知道自己的处境,会是什么反应呢?林昭当真有些担心。尤其是万一自己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一大家子人该如何是好呢?

    想到这里,林昭就不断告诉自己。一定要有信心,希望是有的,要努力坚持活下去才是。

    怀着这样的心情,林昭坐在囚车里被拉进了城门!

    可林昭万万没想到,迎接自己的竟然是这样的大场面。

    城门口的大街上几乎是万人空巷,但绝对不是夹道欢迎,而是无数人凶狠的眼神,以及咒骂与斥责。随即什么鸡蛋,菜叶子,乱七八糟的杂物便凌空而来。

    林昭万万没想到,影视剧的情况竟然发生在自己身上。无数的杂物飞过来的时候,还有不绝于耳的叫骂声。

    什么通敌叛国,可恶可耻,什么卑鄙下流。有负君恩之类的。文明的指责。下流的辱骂全都用了过来。

    什么情况?

    押送的士兵们见此情景都大为惊讶,同时也不免被殃及。街道边先是许多的学生士子,以及汴京市民,似乎很热血,很爱国,反应更是激烈。

    他们不能忍受一个通敌叛国的重犯,竟然全都涌上街头指责叫骂,甚至大有冲上来拳打脚踢的意思。若非苏岸命令禁军将士护卫周全。怕是林昭的人身安全当真会受到威胁。

    屈辱,屈辱!

    不断有菜叶、鸡蛋、杂物落在囚车上,甚至直接砸在身上,但林昭浑然不觉,一动不动,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或者说根本就看不到是什么表情。

    被人冤枉,关在囚车里已经相当屈辱了,但那都可以忍受。但是眼下这种状态,让人如何忍受?简直是对人格。对尊严的一种践踏!

    这绝对是林昭重生以来最为屈辱,最为灰暗的时刻!

    这个时候该是什么反应?抓狂?抑或者是疯癫。抑或者是嚎啕大哭?林昭都没有!

    他只是这么默默地忍着,承受着!

    原以为心智已经磨练的相当坚硬了,但是这一刻,林昭觉得还差的很远,很远!

    卧薪尝胆,此刻的林昭何尝不是!他不断告诉自己,需要冷静,今日只要撑过去,自己将会有一颗足够坚硬的心。

    耻辱不要紧,重要的是知耻而后勇!

    耻辱不可怕,需要记在心里,此仇不报非君子。

    如此场面,如此屈辱遭遇,并没有让林昭失去理智。囚车上,他在看,他在想!

    这桩案件,影响真的就这么大吗?汴京城里都人尽皆知,对自己恨之入骨了吗?

    按照正常情况,消息的扩散,不可能这么快,也不可能激发这么多人的愤怒。

    何况今日才是自己初回汴京,怎地会有这么多人知道自己的行踪?而且还准备如此充分,场面如此之大。这完全不像是自发的同仇敌忾的声讨,更像是有人刻意安排组织的。

    林昭注意到,当先的不少都是太学的书生。这都是些少年郎,不谙世事,容易热血上头,而且没有什么经验,很容易就被一些所谓的忠君爱国糊弄,继而被煽动。

    或许确实有学生不明真相仇恨自己,但毕竟是至少,必定是有人刻意鼓动之后,引发了如此行为的声讨。

    如果只是热血书生也能理解,可是这些汴京市民都让人很费解了,他们也这般嫉恶如仇,忠君爱国?

    或许有这个想法,但是行为应该不至于如此激烈。林昭注意到,人群中有一些人很好起到了带头和鼓动作用。继而因为场面的渲染作用,呼喊声就越来越大。场面也就越发的混乱了,对于林昭的斥责与辱骂也就更加严重了。

    用脚趾头想想,便知道是有人蓄意安排的这样的局面。有意的煽动书生和百姓,加上现场的鼓动和渲染,目的就是针对林昭。

    将其渲染成为一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且通过口碑传播,明日整个汴京都会知晓。民间传言,向来是捕风捉影,以讹传讹。林昭的事情或许知道的人不多,但是明天,将会是满城人尽皆知。

    而且知道的绝对不会是好事,林昭的罪名将会不断放大,然后三人成虎,后果如何不言而喻!

    有些人等不及了,要做什么已经再清楚不过。

    林昭坐在囚车里暗暗咬牙,只要能走出去,必定要揪出这个人来,将今日的屈辱十倍的报复。

    林昭暗暗发誓,此仇不报非君子!

    不,应该是——此仇不报枉为人!(未完待续。。)

    ps:  有读者可能会觉得虐主,但三问想说,逼迫到了绝境,反弹会更加强烈。

    如此,与某些之前关系紧密的人才能彻底决裂,然后……

    林昭的目标才能顺理成章的发生变化!

第三一三章 杀人不见血

    到底是何人所为?

    铁面宗主也很想知道答案!

    站在街边的一处高楼上,看着楼下街道上混乱的情况,以及那不断遭受攻击的囚车里的人。铁面宗主拳头紧握,啪啪作响,浑身都在颤抖,眼神之中几欲喷火。

    囚车之中那遭受屈辱攻击的便是公子吗?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公子,本来二十年的夙愿终于要实现了,却不想竟然是这般情况?

    公子本来该是天潢贵胄,大宋朝最尊贵的人,可是此刻却遭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铁面宗主几乎忍不住,心中怒火滔天。

    如果有人暗杀,他们可以出面营救保护。可是如此情况,他们不能做什么,也根本做不了什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