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197部分

宋王-第197部分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代礼法中,嗣父母比生父母的意义更为重大,赵宗实的举动无疑不符合“礼”,更加有悖孝道。

    但赵宗实浑然不觉,一意孤行,朝中为此还爆发过争执,便是宋英宗在位期间,唯一可圈可点的大事“濮议之争”。

    争论到最后,关键还在于曹太后的决定。

    大宋朝有传统,新君登基之后,母后手掌玉玺,要垂帘听政一段时间。赵宗实想做什么,必须要曹太后点头才是。

    赵宗实是曹太后接进宫的,从小抚养,可以说是养母一般无异,还特意将外甥女高滔滔许配给他,亲上加亲。

    本来关系还算不错的,其他事情或许就支持养子了,但是这件事恐怕难以让步。

    如果赵宗实认回来濮王赵允让,那么宋仁宗的祭祀问题就尴尬了,自己这个皇太后的名分更为尴尬,甚至还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按理说,曹太后是不可能同意的。

    可是关于濮议的诏书,曹太后却通过了!

    万万没想到,赵宗实竟然使用卑鄙手段,将曹太后灌醉,然后偷偷盖了玺印。

    自此之后,“母子”关系出现裂痕,曹太后对赵宗实日益不满。赵宗实也觉得老太太碍事。

    此后。在韩琦的帮助下。逼迫蒙骗曹太后交出玺印,老太太就彻底被架空了。

    赵宗实很开心,大权独揽,可以为所欲为!

    但是他的举动却惹怒了一些人!

    铁面宗主等人本来已经决定遵守仁宗皇帝之命,放弃寻找。可是赵宗实忘恩负义的行为让他们可是愤慨,尤其是对曹太后不孝,更让人愤怒。

    于是乎,找寻仁宗亲生子的愿望求越发的强烈。最初的时候。或许只是想完成一个夙愿,到最后目的就有些不是那么单纯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几经周折,加上各种巧合,流落民间的大宋四皇子重见天日了!

    可是身为主角的林昭,此刻尚未西北的囚车之中,还不知道自己天潢贵胄的身份。更不知自己的身份和此番牢狱之灾将会给大宋朝,给这个时代带来什么?

    总而言之,万里山河,风云已动……

    ~~~~~~~~~~~~~~~~~~~~~~~~~~~~~~~~~~~

    “我见过那两个丫头了。月伦是你的女儿吧?”静心庵里,当年的宫女林氏。现在的静和居士终于有机会和顾七单独聊几句。

    “是的!”

    “清秀可人,很温柔可爱的姑娘!”静和居士连连称赞,旋即又问道:“孟家那位若颖姑娘是……?”

    顾七笑道:“那是昭儿……孟姑娘和公子情投意和,早前我擅自做主,答应了他们的婚约……孟氏商贾出身,身份是低微了些……”

    当林昭的身份说破之后,顾七言语之中多了许多不自然,也多了些许顾及。

    “小五郎啊,你想多了,那位孟姑娘秀外慧中,通情达理,更为难得的是他对我儿一片痴情,是个好姑娘,我高兴还来不及呢!”静和居士道:“何况若非是她,我如何能见到那块玉佩,得知你们的消息?一切多亏她了。”

    “也许这就是天意吧!”

    静和居士笑道:“对了,昭儿打算什么时候和孟姑娘成婚?”

    “孟姑娘的兄长过世了,三年孝期马上就要过去,即可成婚。”顾七道:“不过公子已经有一房妾室,现在汴京……”

    “想不到我儿竟然是个多情之人,只是不要花心就好!”静和居士如今心情大好,旋即又道:“你家月伦呢?可否许配了人家?”

    “月伦还小,不曾有……”

    静和居士轻声道:“我看月伦和昭儿倒是挺般配的……”这些天的接触中,从言语之间,隐约能感觉到顾月伦的心情,对表哥林昭的情愫非同一般,如果能玉成美事自然最好不过。

    “夫人,小女出身卑贱,万万不敢高攀!”顾七不是没动过这样的心思,只是帮厨之女如何配得上皇子呢?以前也许可以稀里糊涂,但是眼下必须要慎重对待。

    “小五郎,千万不要自轻自贱,你是我们母子的救命恩人,一手将昭儿抚养长大,他喊你一声舅舅是应该的。既然如此,和姐姐就别生分了。”静和居士这是有意抬举顾七,也算是变相表达感谢。

    “多谢夫……林姐姐!”

    “这就对了!”静和居士笑道:“孩子们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做主吧!”

    “嗯!”顾七自然乐见其成,两个孩子都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在一起是好事。女儿能有个好归宿,同时也是飞上枝头变凤凰。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铁面宗主接到了从汴京来的紧急信函,看过之后,大惊失色!他带着面具,表情不易察觉,但是身旁的蒋雷霆已然是满脸惊骇!

    “铁面,发生何事?”静和居士绝少见过他有如此反应,不由大为诧异。

    铁面宗主迟疑了许久,才低声道:“公子……公子出事了!”

    “啊?”静和居士惊呼一声,几欲晕倒!(未完待续。。)

    ps:  主角的身份揭开了,有许多书友已经猜到了,是宋仁宗第四子!

    历史上,宋仁宗只有三子,且都夭折。仁君无后,难免遗憾,加之一些历史小疑点,三问杜撰了这么一个人物。

    皇子身份,通敌叛国的阶下囚,这两重身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各方对待林昭会是什么态度?又会怎么做?结果如何?主角又会如何发展?

    接下来都会写到,三问会尽力而为,写出一个高/潮来!

    写到这里,主角的目标也就明朗了,一个皇子,该做什么呢?

    三问想说,

    书名《宋王》,王可以是王爷,同样可以是帝王!

第二九二章 落井下石

    林昭“通敌卖国”的消息传到汴京,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片哗然。

    皇帝赵顼勃然大怒,震惊无比。

    第一反应,赵顼有些不太相信!

    林昭叛国?

    按理说不至于吧?自己待他不薄。

    年纪轻轻,官至大理寺少卿,在大宋朝可以说是前途无量,这样的官员岂会轻易反叛?

    之前似乎也没有相关迹象,怎地出使一趟吐蕃,变化就如此之大呢?莫非是在河湟吐蕃被梁乙埋收买了?却也不至于这么快吧?何况林昭也不是那种轻易可以收买的人!还有就是林昭与种家的关系,更是有些突兀!

    不过李复圭送来的“确凿证据”,一桩桩,一件件都指向林昭,对他很是不利。最特别的应该是反叛理由,着实让人想入非非。

    除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的吸引之外,还是西夏梁太后的入幕之宾,想想都很可笑。

    梁太后年轻貌美,寡居宫中,手握西夏大权,似乎有足够的吸引力。林昭若是成为他的姘头,可就是西夏的假王父了,如同武周的张易之一般的超然存在。

    色字头上一把刀,重重诱惑之下,林昭把握不住也有可能。毕竟梁乙埋的亲笔书信摆在案头,若是等闲关系的话,言辞绝对不会这么亲密!

    当然了,如果只是这样,也有可能是反间计。

    只是,大顺城的数千将士是怎么死的?李复圭的军报上极尽惨烈,让人不寒而栗。着实发指。而最大嫌疑人正是林昭。难免让人怀疑。让人愤慨!

    还有那两千匹战马,是怎么回事?林昭开辟了茶马道是好事,此番还带回来许多战马,对此赵顼很是开心,本来还打算等林昭回汴京之后奖赏的。

    可是……他竟然借此机会搞小动作!

    两千匹战马对于缺马的大宋朝已经是一笔大数目了,林昭买马要做什么?最为关键的是他将马匹卖到什么地方去了?

    在古代,兵器、甲胄、马匹这些东西十分敏感,很容易和谋反叛乱直接挂钩。林昭如此举动。受到猜忌是难免的。尤其是形势复杂的西北,更加的让人不放心,两千匹战马已经如鲠在喉,让赵顼很是不爽。

    至于林昭的品性,赵顼虽然有意将其作为心腹培养,但是对于林昭的忠诚度着实难以把握,毕竟林昭有“背叛”王相公的先例。

    到底是怎么回事,赵顼自己一时间也闹不成清楚。李复圭已经表示,随后会押送林昭回汴京,进行审判。赵顼甚至做好了御审的打算。

    此事一定要闹个水落石出!

    自从被吕惠卿利用过之后,皇帝赵顼就越发的多疑了。对于利用和背叛之事深恶痛绝。如果林昭真的背叛了大宋,罔顾了一番信任,赵顼是绝对不会心慈手软的!

    ~~~~~~~~~~~~~~~~~~~~~~~~~~~~

    林昭在汴京勉强算得上风云人物,是以“叛国案”的消息一传出,立即轰动全城。

    至少官员们之间已经流传开来,引起广泛热议。

    大部分的官员,最初的态度都是震惊,难以置信。

    圣宠优渥,前途光明的林少卿怎么会叛国呢?是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至于梁太后入幕之宾的说法,根本摆不上台面。同时也引起许多人好奇,西夏梁太后有多大魅力?做面首有什么好的?

    很多人压根就不相信,可是事实俱在,证据“确凿”,难以否认。

    当然了,也有人怀疑会不会是西夏的反间计?抑或者和庆州知州李复圭有什么关系?毕竟林昭是去查庆州案的,而李复圭是其中的当事人,嫌疑犯。

    可是大顺城里那些死亡的将士该怎么说?李复圭残杀下属?没有几个人相信不说,估计压根就没有人敢这样想。

    毕竟李知州刚刚率军夺回大顺城,挽回了环庆路的局面,被看作是英雄一般,故而绝少有人质疑。

    是故,疑惑到了这里也就暂时止步了!

    当然了,世上总不缺乏所谓的忠义之士和落井下石之人。

    很多人得知林昭的行为时候,立即上书弹劾,要求将林昭治死罪。

    通敌叛国,残杀数千大宋士兵,意图谋反,这些都是滔天罪行。

    一时间满朝士大夫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治罪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林昭俨然已经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其中也有不少落井下石之人,要么是林昭昔日的罪过他们,或者是有利益冲突。有的则完全是因为嫉妒眼红,甚至有人单纯就是凑热闹,凸显自己的忠诚正义……

    这些人小打小闹,掀不起什么大风浪。真正可怕的是那些推波助澜,伺机而动的人!

    接到林昭犯案入狱的消息,吕惠卿兄弟开心不已,完全是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

    因为吕升卿之死,他们之间的仇怨已经很难化解。

    吕惠卿与吕和卿一直在谋划着报仇,可是每次都已失败告终。

    不过他们并未因此灰心,而是一直在蛰伏待机。

    而今机会总算是等到了!

    吕和卿笑道:“大兄,不必我们出手,林昭这次死定了。”

    “只怕未必!”吕惠卿的反应更为冷静。

    “怎地?有什么不妥吗?”吕和卿或许是有些得意忘形,故而忽略了很多。

    “你相信是林昭通敌叛国吗?”吕惠卿冷冷反问。

    “这……这可不好说……”

    吕惠卿沉声道:“连你自己都没底气,那么这件事……”

    吕家兄弟接近中枢,尤其是和王安石一家关系亲密,近水楼台先得月,消息自然更加灵通才是。

    “大兄,莫非是李复圭有问题……”吕和卿立即便猜想到些许关键。

    吕惠卿想了想,沉吟道:“想来也干净不到哪里去……”

    “那……也就是说,林昭还有希望?”吕和卿似乎有些不甘心,沉吟道:“官家青睐他,说不定会对他网开一面……”

    “不,此事的关键不在于官家!”吕惠卿摆手道:“如果林昭真的通敌叛国,官家雷霆震怒是必然的。但是……如果官家觉得他可信,百官却觉得有问题,你以为是什么结果?官家会为了他‘徇私’而得罪百官吗?”

    “呃……”

    吕惠卿轻叹道:“英明神武的官家怎么会错呢?为了公允,此事八成是交给三法司,抑或是相公们公审,只要坐实了罪名,嘿嘿……”

    “大兄是说……?”

    “证据李复圭已经的奏报给朝廷了,接下来便是审案了,些许事情自有运作之道。”吕惠卿道:“天赐良机怎可错过?不过现在我们出手并不合适!”

    “那怎么办?”

    “不着急,有人比我们更着急,且等着就是了!”(未完待续。。)

第二九三章 阴险二小子

    相比吕惠卿,王雱更为着急。

    李复圭是什么人,别人或许不了解,但是王家父子一定不陌生。君子做派的王安石兴许只看到李复圭好的一面,王雱却看的更为全面。

    王雱很聪明,相比于其父,相对来说有些阴险,想法和行为少了许多君子风度。某种程度上,王雱不在乎一个人的人品,更多在乎的是能力,更在乎的是是否能为我所用。他很看重一个人的利用价值。

    李复圭在军中有一定的地位,而王安石很缺乏这样的支持,后面涉及军事的变法少不得要军中支持。加之李复圭又是王安石好友,故而就显得特别重要。

    更为要命的是,在庆州案爆发之初,王安石已经对李复圭表示了支持。现在可以说是利益攸关的共同体,保住李复圭也是维护王安石的颜面与利益,毫无回旋余地。

    李复圭真的干净吗?王雱笑而不语!

    偏生派出查案的人又是林昭,如果是以前,或者换做是另外一个人,王雱并不担心,庆州之事一定会圆满解决。

    但是林昭自从上书言青苗法弊端之后,就与王家分道扬镳了。王雱开始有意疏远林昭,尤其是七夕那日在金明池,王雱本来有意于柴敏言,还特意做了一篇《眼儿媚》传情,却不想被林昭的《鹊桥仙》盖过,大失颜色。

    林昭“横刀夺爱”,王雱自然心生不满,彼此之间的嫌隙也就越发明显了。其实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那便是嫉妒。可能王雱自己都不愿意承认或者察觉。

    王雱素来是以青年才俊著称的。二十岁之前便著有万言书,眼高于顶,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