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182部分

宋王-第182部分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时间问题。

    大顺城的重要军事意义,以及范仲淹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叠加,使得大宋君臣为之震动。这也是为什么此番庆州案如此重要,如此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并非只是李复圭和种咏两人的特殊身份。

    种世衡是堡寨修建的提议者,他的孙子种师道对此知之甚详,于是乎,林昭听到了很详细的解释。至少从这一点上而言,带着种师道在身边,还是有好处的。

    如今大顺城已经“丢失”,与之相邻的荔原堡就格外重要。作为一个很小的军事边防堡寨,外人想要混进去很难。

    对此林昭有些犯难了,可种师道却很会想办法。不知道从哪里,变戏法似的弄出了两件宋军兵服,略微乔装打扮之后,化身为两名斥候。

    而今西北局势混乱,西夏人虎视眈眈,环庆路派出大量斥候。派出斥候的将领和机构有很多,彼此之间可能存在互不统属的情况,不至于很快被人插穿。再者,种师道对西军情况相当了解,故而可以很从容地应对一些问题,所以短暂的冒充完全是可以的。

    于是乎,两名新鲜出炉的斥候正大光明地奔荔原堡去了。

    可事情似乎与他们想想的不一样,等他们刚刚到达荔原堡外,还来不进进去,也来不进被盘问的时候,便见到荔原堡上空燃起了烽火,狼烟冲天而起。

    有战事发生?

    林昭与种师道对望一眼,都有些惊讶。

    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便有人呵斥道:“快些回营,准备营地。”

    回营?回什么营?

    林昭和种师道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裹入大军之中,成为实至名归的宋军将士!

    ~~~~~~~~~~~~~~~~~~~~~~~~~~~~~

    看着荔原堡上空飘起的狼烟,梁乙埋笑了,笑的很阴险,也有些许得意。

    毫无疑问,这次的攻势就是他发动的。

    在青唐城被宋人驳了面子,梁乙埋一直铭记在心,心里很不是滋味。报复是必然的,加之最大的仇人林昭如今就在庆州,他怎么能放过如此难得的机会呢?

    对此,他的姐姐梁太后给予了坚定的支持,其中也有不少的无可奈何。她是要让梁乙埋找回面子,必须找回这个面子。

    此番梁乙埋的青唐城的作为,外交失败,和亲是进行了,但是与河湟吐蕃结盟的事情就差的远了。在西夏已经成为一个笑话,使得诸多的党项贵族十分不满,梁乙埋的地位与声望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对梁太后而言,孤儿寡母想要坐稳王位,必须要有亲近之人支持,弟弟梁乙埋无疑是最为合适的人选。眼前的局势下,梁乙埋绝对不能倒,她必须要尽力将弟弟再次扶持起来。对于崇尚武力的党项人而言,军功无疑是最荣耀的面子,也是东山再起的最好方式。所以梁太后果断让梁乙埋来了庆州边界,主持战事。

    梁太后是个很果敢的女子,为了保住自己母子的地位与安危,不惜与宋朝撕破脸皮开战,开战在所不惜。

    只有对宋朝的战争才能转移党项贵族们的视线,也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最好方式。大顺城的胜利,给了梁太后底气。她坚持西夏人固有的观念,只要战争的规模控制得当,把宋朝人打的越疼,他们就惧怕,西夏从其中获取的利益就更多。

    事实上,宋朝的士大夫们确实是这样的想法,即便是花钱买和平,也不愿意打仗。

    最为主要的是,此战并非是西夏主动犯边的,在大义上,西夏是占据主动的,不怕与宋朝在外交上扯皮。

    正是因此,梁太后无所顾忌,在环庆路宋夏边境线上大打出手。梁乙埋在得到这样的默许和支持下,报复之心更加按捺不住,刚刚到达前线便立即发动了攻势。

    西夏军在围困大顺城的同时,立即出击,对荔原堡发动了进攻。目的就是要威胁庆州,让宋朝人惊慌失措,战战兢兢。

    按照梁乙埋心中的想法,最好是能直接攻入庆州城,活捉在那里的林昭,找回面子。

    只是庆州能否攻陷两说,他的太后姐姐怕是也不许的……

    攻陷庆州,那可是与宋朝全面开战的节奏,梁太后未必有这样的准备。

    梁乙埋心中幻想着各种春秋大梦,指挥军队进攻荔原堡。他全然不知道,阴差阳错之间,大仇人林昭就在前面不远处,否则一定会更加卖力的。

    ~~~~~~~~~~~~~~~~~~~~~~~~~~~~~

    荔原堡城头出现狼烟,庆州这边马上就注意到了。

    李复圭接到消息,大惊失色。他之前认为,西夏人对大顺城的攻势只是一种反击,虽说陈兵边境,虎视眈眈,但他并不认为西夏人会立即发起攻势。

    在他看来,毕竟西夏刚刚才接受了皇帝册封,立即动兵不合常理,西夏人未必有这个胆量。想来西夏方面更多的是一种防御,至于原因,他心知肚明。所以出现了一个很奇葩的局面,汴京君臣枕戈待旦,李复圭自己却没当回事。

    所以必要的准备也不曾有,没想到西夏此事突然发动进攻,无疑是让他措手不及。故而听到消息的那一刻,顿时有些慌了神!

    陈桥在接到李复圭的召唤之后匆匆赶来,刚一进门,李复圭便沉声道:“先生,狼烟起,西夏进攻荔园堡了,该怎么办?如何应对?”

    “将军莫要着急,且从长计议!”陈桥先生倒是不疾不徐。(未完待续。。)

第二七〇章 第一次战争

    荔原堡上空突然燃起的狼烟,让庆州边境的气氛骤然间凝重了许多。

    庆州知州李复圭这会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甚至到了六神无主的地步。这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没想到西夏人的反应竟然如此激烈。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场灾祸是因何而起的。这完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引起更大规模的冲突和战争,他可就万死难辞其咎了。

    一方面是自责,苦恼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局势。同时也想到了一点,那就是某些秘密是绝对不能曝光的,若是被汴京方面知晓,后果不堪设想。到时候龙颜大怒,王相公必然保不住自己,单是言官们的口水,就能将自己淹死。

    所以,此番宋夏冲突的最初的起因,永远只能是个秘密,李复圭在这一点的想法更加坚定了。

    当然了,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西夏的入侵……

    李复圭沉声道:“先生,到底该怎么办?”见到陈桥云淡风轻的表情,似乎胸有成竹,李复圭的心情稍微好转一点,不再像是之前那么着急。

    陈桥笑道:“将军何必着急?西夏人入侵,环庆路就越发的不能乱,总要有人在前方应战才是。所以将军你也就越发的重要了,那么……”

    “哦?”李复圭似乎明白过来,心情放松一些。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吧,只是这样的福气难免让人心惊胆战。

    李复圭点头道:“话虽如此,但是大顺城已经失陷,荔原堡要是再有闪失。只怕很难交代。”

    陈桥点头道:“这倒是。不过西夏人想要打下荔原堡也并非容易事。将军稍安勿躁。一方面坚守庆州,另一方面派出斥候探查,必要的时候发兵救援就是了。”

    “嗯!”李复圭轻轻点头,他什么都好,但唯独就是性子比较急躁。每次遇到事情,总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冷静下来,以至于忙中出错。好在有陈桥先生随时在身边提醒,才不至于出什么大事。

    陈桥强调道:“只要庆州无闪失。不必担心。其实这何尝不是机会呢?大顺城并没有完全失守,西夏人不动手,将军想要进攻多有掣肘。而今西夏人主动进攻了,对我们倒是个好机会,完全可以趁机反攻,说不定还能重夺大顺城,这可是大功一件啊!”

    陈桥这么一说,李复圭立即有些心动了,轻轻点头道:“嗯,你按你说的办。小心留意着机会。还要看看西夏人到底是什么意图,消息该及时上报枢密院才是……”

    “这是自然。属下立即派人出去!”陈桥心中有数,这些事情也是轻车熟路。

    李复圭沉声道:“如今出了此事,那么之前的事情……就需要更加慎重了,他还能继续留下去吗?”

    陈桥心里咯噔一下,李知州这是动了杀心啊!

    至于目标,自然就是牢狱之中的种咏无疑了。当真是心狠手辣啊,如此多少有些冒险,同时也看得出来,李复圭是真的有些着急了。

    “将军慎重,事情还没到那个地步,种咏在军中多少有些威望。当此西夏入侵之时,最好不要……否则以免影响士气。”陈桥劝谏道:“再者,林昭尚且在我们视野中,只要他一日未到庆州,种咏便是可以留一日……”

    “好吧,你给我小心提防着点,此事千万不可出什么岔子!”李复圭心里总有些不踏实。

    陈桥点头道:“将军放心!”

    ~~~~~~~~~~~~~~~~~~~~~~~~~~~~~~~~~~~

    荔原堡,林昭和种师道相对发笑,完全没想到会是这幅模样。

    之前预想了很多,可能会遭遇很多的诘问与为难,想要顺利进入荔原堡估计不容易,可是到最后却格外的顺利,顺利的让人有些惊喜。

    只是顺利方式有些离谱,结果也让他们哭笑不得。

    西夏人突如其来,荔原堡狼烟起,所有的士兵都聚拢到堡寨之中准备应战,包括在附近奔走的斥候。

    于是乎,林昭与种师道就这样进城了,完全是被动地进城的。看他们都身着斥候服装,骑的又是好马,荔原堡的将校也没人为难他们。显然以为他们是来自于庆州,来自于知州李复圭的麾下,对此种师道并不否认。

    只是不管是谁,身份高贵与否,此刻都已经不重要的。此刻只要在荔原堡中,那身份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坚守的战士。

    林昭与种师道怀着忐忑的心情登上了堡寨顶上,远远地便瞧见尘土飞扬,远处遮天蔽日的,马蹄声隆隆。

    没过片刻,地平线上便黑压压一片,不用说,肯定是西夏骑兵无疑。

    谁也没有预料到,蛰伏许久的他们突然杀了出来,当真有些意外。

    无数的战马奔跑之后,能够清楚地感觉到,大地与城墙似乎都在摇晃,气氛相当的紧张。不过荔原堡上的士兵似乎都已经习惯了,长年累月与西夏作战,他们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倒是林昭与种师道有些震撼,种师道还好些,毕竟是生在将门,从小耳濡目染。林昭则不一样,完全就是两眼一抹黑。这是他重生以来,第一次亲历战争。

    在杭州那次平叛,只是一个简单的夺门之战,严格来说,算不上什么战争。而眼前,则是宋夏之间,真正的兵锋对决。无论是气势与规模,完全不可比拟。

    一瞬间,林昭有些被眼前的场面震撼到了。

    这就是战争吗?

    无暇去思考西夏人为什么会突然杀过来?在没有闹清楚李复圭青白与否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

    堡寨之下是千军万马,远远的喊杀声震天,大地的摇晃越来越剧烈。林昭站在城头,却微微有些发怔……

    种师道见状,拉了一把林昭,递过来一张长弓,低声道:“准备迎战!”

    “对,迎战!”

    此刻的林昭不再是大理寺少卿,而只是一个普普通票的士卒,一个战士,一个大宋的热血好男儿,有责任,有义务抵御西夏胡虏的入侵。

    林昭接过长弓,握在手中,神情坚毅,气息凝重,转身投入到了前世今生的第一次战争中……(未完待续。。)

第二七一章 冒牌货

    扑哧!

    林昭猛地拔出短刀,鲜血喷溅在城头,一个攀上城头的西夏勇士倒下了。随即与一位宋军士兵合作,端起火油浇在了云梯之上,火把扔下去的时候,一阵撕心裂肺的哀嚎传来。

    那边种师道箭无虚发,已经连续了放到了六七个党项士兵,城头的战况相当的激烈。

    也许是因为西夏国相梁乙埋急功近利,比较急切的缘故,西夏的攻势相当的凶猛,荔原堡的战况远比想象的残酷。

    周长不足两里,东西南北每一边不到五百米的城墙,遭到了西夏数万大军的汹涌进攻。密集的进攻几乎让宋军将士坚持不住。

    进攻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天,庆州方面并无援军到来,全凭着荔原堡将士们的一腔热血坚守。

    西夏人好几次登上城头,都被宋军反击打退了。当然了,这也是在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之后,换取了一丁点可怜的胜利。

    一天下来,荔原堡守军死伤两千余,战况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当然了,西夏折损的人数远比这要多。

    最初的时候,林昭拿着一张弓,随即便发现没有经过练习,弓箭这玩意根本就玩不顺溜。虽说拉弓的力气是有的,但是精准程度就差的远了。

    倒是种师道在这方面很有一手,毕竟是出自于名将世家,从小就有接触。即便是长大之后拜师读书,骑射方面的功夫也没有搁下。

    站在城头几乎是“箭无虚发”,一日下来死伤在他箭镞之下的西夏士兵已经有好几十人。顿时赢得一片赞誉。甚至还有人称他为小李广。

    林昭也没闲着。先是与其他将士一起用滚木礌石,火油等阻止西夏士兵登城墙。当有西夏勇士奋勇登上城头,还来不及欢呼的时候,林昭的阿/拉伯短刀便已经伺候上去。

    刀虽然短,却是一等一的宝刀,无比锋利。加之林少卿的功夫不若,身手敏捷,故而来一个死一个。来两个死一双。今日也斩杀了三十多个西夏人,若非如此,西夏人可能已经登上城头,故而林昭的作为就格外的有意义,甚至可以说几次挽救了荔原堡。

    是以,林昭与种师道很快成为守军将士们眼中的勇士,明星。

    此刻没有人关心他们到底从哪里来,见到他们斩杀众多西夏士卒之后,心中满是敬仰与佩服。甚至已经有人将他们当作是楷模,有指挥的将校见到之后。也是满心欢喜。只是战事紧张,一直没机会过去称赞鼓励几句。

    太阳已经偏西了。秋风瑟瑟,吹动着荔原堡周围的硝烟与尘土。以黄土为基调的大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