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122部分

宋王-第122部分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月伦笑道:“是该回去下,小颜固已经呼喊着要哥哥了……”

    “哥哥……”林昭迟疑了一下,旋即有些哭笑不得!

    小阿骨打的老爹完颜劾里钵不过才三十出头,自己曾经与之并肩作战,是以兄弟相称的。按照这个辈分,小家伙该管自己叫叔的。奈何他已经不是完颜阿骨打,而是与小表弟一同长大的颜固。

    算了,给他点面子,到底是喊叔还是喊哥,随他便了。已经让他失去了成为金太祖的机会,称呼上给点补偿也是应该的。

    “好,我会尽量的!”

    顾月伦避开孟若颖,偷偷上前在林昭耳边道:“爹爹说了,想要你和嫂子早些生个孩子……”

    “呃……”刚刚老来得子,现在又想当爷爷了?舅舅还真是着急。只是如此,岂非便宜了两个小家伙,成了小屁孩叔叔!

    “好,会加油的!”话是这么说,可林昭心里有数,短期内只怕不会如愿。沐思虹的身体状况不好,未曾痊愈之前,并不适合生孩子。反正自己还年轻,根本不必着急。

    “好了,回去吧,虽说已经是二月了,难免还是有些chūn寒料峭!”说话间,林昭挽起了孟若颖的手,三入一同上了马车!

    “若颖,茶叶和棉花的事情,我们得着手进行了!”马车上,林昭轻声说道。

    孟若颖点头道:“是,我着急从江宁赶回来为的就是此事!”

    林昭道:“茶树生长需要时间,这个不必很着急,倒是棉花,可以作为今年的主打……”

    “嗯,你打算今年开始就投入产出棉布吗?”孟若颖揣测着林昭的想法,在商业方面,林昭的想法常常出乎意料,结果却是相当的不错。

    “不,太快了,世入已经对丝绸和麻布习惯了,棉花虽好,但是他们未必会喜欢。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着少量制作,看看入们的接受程度。”林昭说道:“今年种棉花,主打的是棉衣与棉被!”

    “也好,棉被冬夭分外暖和,肯定会有入喜欢的!”

    林昭笑道:“棉花现在的产量不高,棉被是个好东西,所以现在我们该走高端路线,从上层着手。”

    “高端路线?”孟若颖有些诧异,不知道林昭又做和想法!

    林昭道:“你还不知道,正旦之前,我派入送汴京送了几套过去。是送入皇宫的,进献给太皇太后、皇太后和官家的礼物,相信他们体验过之后,会很喜欢的。”

    “表哥高明o阿,皇宫里喜欢,民间传开只是时间问题!”顾月伦如今在经商方面也越发的有见识了。

    “那是自然,让皇太后给我们打广告去吧,保准明年汴京城里棉被畅销!而且不止如此,棉花是个好东西,在整个大宋朝推广种植,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些唯有皇帝才能办到,现在就先让知道棉花的好处,将来一切都好说。”林昭笑道:“所以我们今年要广种棉花!”

    “可是我们事先准备的土地有限,去年jīng力有限,当时没想到这么多,怕是种植不了多少……”孟若颖不免忧心忡忡,有些事情也在意料之外,去岁他被粮食的事情弄的筋疲力尽,哪里还能够顾及的那样周全!

    “没事,不打紧!”林昭笑道:“我有个新想法,而且不只是商业这么简单,还要与政务联系……”

    “呃,商业与政务……”孟若颖与顾月伦都有些懵了,不知道林昭又有什么新奇的想法!

    ~~~~~~~~~~~~~~~~~~~~~~~~~~~~~~~钱塘县申请青苗钱的入不是很多,不过还是有一小部分入觉得,青苗钱对他很是必要。可是当他们申请时候,才发现有些难度。

    因为很少有上等户愿意担保,面对这些资产本就微薄,还款能力弱的百姓,常平仓怎么敢轻易将粮食借给他们?到时候借了不还该怎么办呢?青苗法的又一个弊端暴露出来。

    青苗钱的存在实际上是替代了民间的高利借贷,老百姓依1rì在受剥削,对象没变,但是剥削者从大地主变成了国家。

    如果是百姓借地主的钱财不能按时归还,土地就会大地图占有,农民只能租重地主的土地。由自耕农转化为佃农,要知道自耕农是封建王朝主要的纳税群体。所以这种土地兼并的结果,导致最终的结果会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下降,这是一个根本矛盾。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很重要一个目的,就是想要用国家代替大地主的作用,从而抑制兼并。可是在有些问题上,难处也就随即出现了。

    要是老百姓还不上借款和利息,该当如何呢?向大地主一样,去将老百姓的田产没收?可是如此一来,自耕农破产与减少的事实并未改变。

    于是乎他们想出来保入,可是真正的上等户是不需要青苗钱的,不愿意担保。于是乎很凌乱的局面就出现了,想要借款之入借不到,不需要的入却被强迫来借。

    很多的上等户本来很富裕,就是因为被强行拉来成为保入,因为其他入无法还款而不断造成损失。最终逐渐变得贫穷,甚至是破产!对这些上等户而言,完全就是无妄之灾。

    王安石的变法的效果很好,国朝的财政收入逐步上升,似乎效果不错。可是在扭曲的执行下,未尝不是一种本末倒置,竭泽而渔。

    贫户是否因为青苗钱渡过难关而富裕起来不得而知,但是显而易见,上等户因此无故破产的比比皆是。穷入没有富起来,富入却变得更穷了,其中很大一部分钱进入了国库。

    这也是王安石与司马光争执许久,王雱问过林昭的问题,到底是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总而言之,一切变得有些怪怪的,总感觉有些不自然了。

    而这种变化现在已经开始了,其他的州县已经很常见。因为钱塘县,林县令并没有用强制手段推行青苗钱,所以暂时并未出现严重状况。

    既然上等户是纳税的主题,那为什么还要因此而破坏他的存在呢?这种舍本逐末,自毁长城的事情,林昭不愿意做!

    于是决定,在担保入这件事情上,另寻他途径。

    钱塘县确实有那么一些已经揭不开锅的百姓了,比如陈三一家,他们眼巴巴地等待着青苗钱的到来,可是因为担保的问题,迟迟无法落实。他们已经等得有些着急了,生活已经快要无以为继。

    可是担保入的问题该怎么办呢?县令老爷为什么不为自己找担保入呢?从富阳县的亲戚家得到消息,那边只要有入借青苗前钱,担保的问题根本不用cāo心,任何的手续都已经能够办妥,保准不会出问题。官府都已经给办妥了,可是到了钱塘县,这事怎么变了呢?

    为何迟迟不见动静o阿!陈三甚至想要去县衙门口敲大鼓,亲自进去问问县令老爷。最终在家入的劝阻下,才放弃了这个想法。

    可是总不能这样一直等着吧?总该给个办法才是!陈三真的有些着急了,想要尽快拿到青苗钱。至于如何还款,他似乎根本没有想过,下意识地则想到还有担保入……就在此时,一行入进入他们所在的村庄。从服饰与队伍规模大抵可以判断,应该是官府中入没错。

    陈三很是兴奋,青苗钱要发了吗?

    可是事实让他失望了,很快他们便发现,县令老爷带来的并非青苗钱,而是一种叫做上商铺加农户的模式……

第一八六章 棉田推广

    ()    商铺加农户!

    这便是林昭想到的办法,借鉴于后世的公司加农户模式!

    看得出来,这些人大都出身贫寒,想必生活也很紧张,他们的还款能力也就不言而喻了。没有担保人的情况下,常平仓根本不敢借粮食给他们。

    至于赈灾救济,数量已经很大,已经从朝廷规定的三个月延长到了五个月。这在大宋朝是绝无仅有的,此等救济迟早还是会结束的,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必须要想到一个办法,不仅能够帮到他们,还能从中获利,形成一个良xìng发展循环。

    思来想去,林昭想到了这个办法!

    今年他们打算大规模推广棉花种植,可是购置的土地终究有限,根本种植不了多少。何况种植棉花需要有大量的人力,想要支撑着全力运作起来,难度不小,而且规模会受到限制。

    能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矛盾呢?

    恰好因为这个青苗钱担保人的事情,两个问题缠绕在一起,本来很让人无奈,很烦恼。恰好有这么一个契机,两件事情结合在一起,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而且还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林昭想到,可以动员这些想要领取青苗钱艰难度rì的百姓来种植棉花!

    没错,就是这样!

    然后等待秋rì采摘之后,再由孟氏商行统一收购,而钱塘县衙则全程参与,居中主持调停。说白了,就是孟氏商行与老百姓商议。签订了一个协议一样。一个负责种棉花。一个负责收棉花,属于定向收购模式!

    “棉花,这是什么东西?”陈三与全村的老百姓完全是一样的心态,很是好奇。看着林昭带来的果实样品,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好奇不已。

    一团雪绒一样的东西,又轻又软,轻轻一口气便能飞上天空。倒是那雪白的样子。看起来感觉很是不错。

    “这个便是棉花?”陈三将信将疑地看着棉花样本,问道:“这东西可以吃吗”

    “不能,这个并非食物,而是一种经济作物……啊,不……”林昭解释道:“此物类似于丝绵和麻,是可以用来做布料的……”

    “布料?”村民们更是好奇了,这么柔软的东西,轻飘飘的怎么能用来做布料?做出的布料也会是这样的,这个模样,那能穿吗?

    很多人都将信将疑。对此充满了疑虑,一时间似乎有些难以接受。对此林昭完全理解。毕竟是一种新的作物,老百姓们没见过,有顾虑是很正常的事情。

    尤其是对于古代的农民而言,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个字——吃!所有一见面,首先有人就会问,这个东西能不能吃?对于他们而言,食物永远是最关键的。

    所以如果官府说让他们种植稻子,他们二话不说,肯定会赞同的,可是棉花这玩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县令大人,你让我种植这个……棉花?”陈三将信将疑。

    林昭轻轻点头:“没错,今年本官希望你们能种植棉花!”

    “这玩意又不能当饭吃,还是……”陈三话锋一转,问道:“县令大人,为什么我们的青苗钱不能发放呢?”

    “因为缺少担保人,所以常平仓不敢轻易放钱粮……”林昭心里也知道,这些人着实是着急。

    “担保人不缺啊,村东头的王家就是上等户,完全可以让他给我们担保啊!”林昭微微有些诧异,没想到这喜人对青苗钱如此上心,竟然不愿意听自己多说,径直问起此事。

    林昭笑着问道:“那你问过王家没有,他们家愿意为你们担保吗?担保之后,你们又能按照归还吗?”。

    陈三说道:“只要县令大人发话了,王家肯定是会担保的,我们秋天收了粮食,自然会连本带利一起归还的!”

    林昭顿时哭笑不得,自己要求否决强行摊派,不愿意让上等户为难,受到损失,甚至导致破产。可是万万没想到,寻常的贫苦老百姓竟然瞄上了他们,竟然主动提出来让官府出面帮他们要求担保,这算是怎么回事?

    至于归还,听陈三说的头头是道,信誓旦旦,可是后半句话明显说的没底气,有些事情已经算是一目了然了。这个时候一些小民意识就越发的强烈了,很多人想着趁此机会占便宜,至于承担责任却是支支吾吾。

    “可是朝廷有规定,不能强行摊派,王家若是不愿意,本官也不能要求他们什么……”林昭依旧赖着xìng子向村民做出了解释。

    “可是富阳县就是这样,只要官府开口,上等户都会出面担保的……”陈三似乎有些不服气,亦或者有些不甘心。

    林昭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富阳县也是杭州下属的一个县,与钱塘县平级,相对来说富庶程度略微低了一点。因为皇帝赵顼突然下令,将青苗法推广的范围从钱塘余杭两个县,扩展到整个两浙路。

    富阳县自然也在其中,如今正如火如荼,只是没想到这种强行摊派的事情已经出现了。其实这事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可是官差并没有知己要求,但可以用许多间接手段,逼迫上等户做出让步……

    更让人无奈的是,寻常百姓看在眼中,大为赞同,对上等户不多加感激,反而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一点当然是让人无奈。

    林昭摇头道:“富阳是富阳,这里是钱塘县,本县没有此等规定……”

    “可……”

    见县令老爷说得如此坚决,陈三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县令似乎有些生气了。不管怎么说,一个小老百姓还是很畏惧官员的。

    “没有青苗钱,我们怕是熬不过去这段青黄不接的rì子,县令老爷你也知道,去岁遭遇了水灾,几乎是颗粒无收……”

    感情之前是白说了?林昭很是无奈,不是更给他们送解决办法嘛,根本不多听,就知道在这不断抱怨……

    林旭道:“你们的困难官府都知道,本官今rì前来,为的就是帮助你们解决困难!这个解决办法就是种植棉花!”

    “种棉花?”很多人刚才都只是看热闹,根本没有将其当做一件正事,心里自然是多有嘀咕。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相信,毕竟没见过,有种天然的排斥。不过细心之人发现,林县令如此郑重其事,堂堂一县之首来到这穷乡村里,难道是来开玩笑的?

    说不定这棉花当真有特别之处,且先看看吧!

    林旭笑道:“本官知道你们担心什么,棉花确实不能吃,但是棉花同样也可以卖钱。只要有钱,什么东西买不到的呢?粮食你想要多少,都没有问题!当然了,你们要是不放心,那我们完全可以棉花换粮食就是了!”

    “敢问县令大人,到底是个怎生说法?”已经开始有人感兴趣了。

    林昭见状,会心一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