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428部分

食王传-第428部分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白了,袁天罡放在后世,不过是个天文学家而已,对天文对地理的理解程度上是超越了唐人甚多,也正因为他的思想太过超前,所以不得不借助鬼神,借助相卜来增加人们的接受感。他会看相不假,但王况却知道这家伙其实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根据你的知识度,先分析你的性格,然后分析你的学识,进而得出个结论来的,因此他算得很准,只能说,他看人很准。至于说什么见到武媚娘时,说贵为天人,若为男身则可为王之类的话,那也只是野史。

依王况猜测,或许袁天罡真有给武家人算过命,但是别忘了,武家在李唐夺天下时可是在关键时刻出了很大的力的,那么李唐立朝了,能得到丰厚回报自然是理所当然,而当时,武元庆的才华已经被世人判为中庸,资质平平,当然不可能被委以重任,武元爽是次子,无法继承他老爹的爵,当然也不大可能有多大的出息,除非他才华横溢,可武家向来没有从文的习惯,武元爽又是个纨绔子弟,他的前途就可想而知了。

再来,说武媚娘的姐姐韩国夫人是“贵而不利夫”,这不废话么,说了等于没说,既然是武家人了,能不贵么?至于不利夫,怎么不利法?那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当她丈夫没法做到高官,可以说是她“不利夫”,当她丈夫出了什么事,也可以说是“不利夫”,就算是她丈夫最后当了国公,也可以说因为她的“不利夫”使得她丈夫没能当上王!所以,最后贺兰安石的早卒就算到了她的头上。

而将还在襁褓武媚娘抱出来,袁神棍说什么“极贵验”,那也是根据武媚娘的年龄及武家人的年龄来推的,武家对李唐帮助之大,绝对不是一个国公可以对付过去的,那么就得另有表示,自然就落到了后代身上,武元庆武元爽兄弟不大可能再有多高的建树,长女年纪颇大,此时李渊已经老迈,自然不可能纳她,而只能是二世皇才有可能,可在没登上皇位之前,那些皇子们为了在李渊面前博得好感,当然不敢将心思放在女人身上,不会乱来。

因此算来算去,也就是一个武媚娘年龄刚好,等到二世皇位子坐稳了,武媚娘也才十几二十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尤其是她从小就长的漂亮,还在襁褓中就媚到了骨子里去,阅人无数的袁大神棍如何看不出来?自然武媚娘进宫是几乎可以确定的了。当然武家日后最贵之人也就是武媚娘莫属。

不得不说,袁天罡对人性的把握,对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那是非常人所及。可他并不能真的看到一个人的命运。李世民曾经偷偷的找袁神棍躲一边给王况看相,结果袁神棍只给了个“富贵如王”的评价,事后,李世民把这当做一则趣事跟武媚娘说了,而武媚娘为了争取王况,自然又偷偷的跟小六子说,由小六子传到了王况的耳中。

王况听了就想笑,富贵如王?蒙谁呢?一个如字就说明了一切,可以说王况的财富多到了能享受到王的待遇,这一点不需要他袁神棍下定论,天下人都知道;也可以说是王况以后可能封王。笑话,李世民都亲口允诺过只要王况功劳够大,就可以封王,这也不用袁神棍来说。等于就是说,袁神棍说那一句说了等于没说。

但王况不知道,他刚刚顺嘴说出的那一句他也是见过别人如此演练而已,所以就照搬了过来的话,让王霖泊一下就对王况的崇拜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去。

王况没出过大唐,谁都知道,但是不要忘了,在建州水军成立之前,大唐虽然也有水军,但并不是属于真正建制的军队,整个的大唐,除了几个郡是明降暗不降,听调不听宣外,大江大河所及之处,都已经是大唐的疆域,水军的存在已经没有多大的用处,因此就分散拨到了漕运和转运衙门,这时候的大唐水军,也不过就是相当后世的城管罢了,当然是无须操练,更不可能有和陆军来什么联合演练的。

而当那些明着归顺大唐,暗中自立为王的郡最后在李世民的雷霆万钧之下连根拔起之后,水军就更没存在的必要了,往西往北,不是大漠就是草原,要么就是苦寒之地,当时只能在大江上行船的楼船也就没了什么用武之地,最后只能沦落为运载天使,运载贡品的运输工具,因此大唐在王况提出建立建州水军之前,已经近二十年没再造过一艘新楼船,而建州水军建立之初,就是王霖泊统率着,自己的军队有过什么演练,王霖泊还不清楚?

因此,王况说的那一句话,王霖泊就自然而然的将王况是灶王星君下凡的事情给联系到了一起去,灶王星君不光是负责人间烟火,同时也是管天廷饮食的,如今坊间都是这么说,想来假不了。那么灶王星君和天兵天将们的关系可能就不一般,这从王况现在和建州水军,和他在整个大唐的受欢迎程度上就可见一斑。那么问题就来了,看谁演练的?自然是看天兵天将演练么,既然是天兵天将的演练方式,那就绝对是管用,而且是好用,实用的法子。

娘咧,某家竟然得到了一窥天廷兵法的机会,仙人的兵法,就是再烂那也比人间的强过百倍去,更何况这是灶王星君看到过的兵法,能差到哪去?想想下啊,既然称为星君,既然带了个君字,那就是仙之君,是统领一方的大仙呢,在天廷的地位,肯定只高不低的。

于是王霖泊鸡冻了,一张原本就被海风吹黑了的脸此时已经是变紫了,被气血上涌给闹的。他在那里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走也不是,立也不是,真恨不得马上就带着手下的将士即刻飞到唐林港,飞到吕宋港去,早早的见识一下联合演练的威力。

“王家小子是怎么了?”徐国绪蹲下身子,见李大胆虽然是昏迷不醒,但是呼吸还是沉稳的,就放下了心来,这才一起身,就看到了王霖泊那个别扭劲,奇道。在外人面前,徐国绪会叫王霖泊一声王将军,而在军营里,徐国绪就没那么客气,只叫他王家小子,因为太原王家以前和二郎不大对付,所以他心里到现在还是有那么一点怨言的。

王霖泊哪里听得到徐国绪的话,此时的他已经神游物外,心里一个劲的琢磨着演练及王况真真是天上来的这两件事,一忽儿想这个,一忽儿想那个,心早就乱成了一团麻,却又不窝心,直觉着一股子的兴奋劲要从胸口蹦了出来,好在他毕竟也当了这么些年的水军统领,这点定力还是有的,硬生生的憋住了。

“来了来了,郎中来了。”这时候同在大帐中的将领们虽然不清楚自家主将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这个模样,但眼尖的就看到了大帐外三四个郎中模样的人,身后跟着背药箱的童子,跟在亲卫身后,步履匆匆的走了过来,就叫了起来,更有几个建安出身的早早的就迎了上去,殷勤的要抢着背药箱,却被童子没好气的瞪几眼而讪讪的缩回了手。

李大胆在建安可是个英雄,要没他去寻了辣椒回来,建安人也不可能富得这么快,可以说,整个建安人如今的财富里,十成中至少有两到三成都是直接从辣椒中受益的,若要算上间接的,那起码也有五成,身为建安子弟,自然对李大胆能不能好转是关心得紧的,从最自私的方面来说,李大胆能活蹦乱跳的,就还有可能再为小东家寻到好东西,小东家有好东西了,自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建安人。

第五百六十七章 有好消息

王况不是医者,但他也知道,一个病人,在没搞明白他究竟是怎么病的或者说受的什么伤,那么最好的办法自然是不要轻易的移动,虽然说海客将李大胆载回来的路程中,李大胆必定是被移动了许多次的,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海客里可没郎中,就算有,也只会三脚猫的工夫,瞧瞧伤风感冒这样的小病或许还行,再难就不行了,若真个有这个本事的,也不至于要用了身家性命去博富贵了,有这么大的本事,随便到哪,都是受欢迎的,根本不用愁吃穿用度。

而作为老兵的王霖泊,也不是没见过什么断胳膊断腿的伤兵,见得多了去了,当然也知道不好多移动,即便以前有移动过,但现在,能不移自然就尽量不移,因此也就只把李大胆留在大帐里,好歹得等郎中确诊了之后才好应对,若是镇上的这几个郎中无法诊治,那就等闽县的来;要是闽县的没办法,那就等应郎中来;要是应郎中无法,那就等太医来;要是太医没法,那就建安侯去找到老神仙来……。

来的是三老一中年四个郎中,他们一进门就看到了躺在担架上的徐国绪,就有建安兵低声道:“这可是建安侯顶顶心腹的李大胆,也是圣人亲口褒奖过的,你们几个可着心点,不要马虎了,若真要有差错,某等以后可没好果子给你吃。”

四个郎中原本对被王将军亲卫上门来请,还说是万分火急搞得就有些惴惴不安了,直以为是王将军有碍了,这回却明白不是王将军,但却也是个不可轻视的人物,李世民夸赞李大胆为李家好儿郎的事,或许其他州县知道的人不多,但在建州福州两地是早就传开了的,都知道李大胆是已经入了圣人的法眼,跟着小东家/建安侯飞黄腾达那是指日可待。

有了这么个统一认识,他们自是小心了又小心,一个一个的轮流着上前诊视,然后交头接耳了盏茶功夫,这才由一个最年长的给出了说法,说是李大郎君应无大碍,大致应该是长期失水,然后加上被日头晒久了,又饿了很长的时间所致,只需要调养一些时日,就可恢复如初。

同样的,他们也说了,李大胆身上和脸上有多处的刀斧伤,但似乎已经用过了药的,至于用的什么药,他们也不知道,只是知道,这些伤已经基本痊愈了,所差的只不过是个脱痂长肉的过程而已。

王况不由得对这几个郎中刮目相看起来,他们所说的,和王况根据后世人人都知道的常识判断基本无差,在海水里泡久了,可不就是会脱水么?那可是高浓度的盐水啊。建南以南,那就是热带,又是大夏天的,日头当然毒辣,饿是自然的了,一上船就昏迷不醒,那些海客也就只能灌些稀的给昏迷中的李大胆吃,还算那几个海客仗义,没有丢下李大胆不管,要知道,这出海存在诸多凶险,多一个病人就是多一分累赘,他们甚至会有可能因此而将自己陷入困境中。

想到这里,王况把一个建安子弟叫了过来,吩咐他赶上刚刚离开大营不久的海客,告诉他们,以后只要有富来或者建林分号所在的地方,给养随缺随补,不用他们掏钱,就是他们以后不想出海了,有困难了,也可以随时找富来或者建林寻求帮助。这也算是报答他们一路上对李大胆的照顾和救命之恩,若要没他们带回来,李大胆此时绝对已经殁了。

但是,对于怎么才能够让李大胆醒转过来,四个郎中就束手无策了,他们坦言,要将人救醒,就得行针,可他们四个里,除了那个最年轻的曾经学了几手外,剩下三个基本上也就能止止痛和呕吐之类的针法,而那年轻的呢,自打学会之后,也鲜少有试的机会,自然是不肯拿李大郎君来试的。

四人都已经瞧了出来,站在王将军身边的那个年轻郎君地位非同一般,连王将军的亲兵都能指使得了的人物,又岂是一个白衣那么简单的?因此在无法救醒李大胆的情况下,自知这趟是白来了,答话的时候都是战战兢兢的。

“行了行了,东治港也不是个什么大镇子,能有你们几个就已经是不错了,某等不会怪罪你们,不过你们几个说得也甚是有理,不管怎么着,也宽了某等的心,这么着罢,诊金加倍如何?哦,对了,最迟明日下午,建安病坊的应老头就会赶到,你们要是有心,不妨到时候也来。”徐国绪又是大包大揽的把事情给揽了过去,他很自觉的,在王况身边,他就会将一些琐事都揽了过去,为的就是留给王况时间,好让他能有机会又来个突发奇想,整出什么好吃的物事来或者好玩的物件来。

几个郎中的谨慎当然让徐国绪也是满意的,他既然曾经是一个随伺黄门,于医道上也是要知道一点点的。远的不说,就说万一自己伺候的主子要是突发个什么症情,至少随伺黄门也得懂一点急救才行,不然的话,等太医赶来,说不定时间就是差这么盏茶的工夫,就是天壤之别呢。随伺黄门可不是光光会一个察言观色这么简单的,什么都得会一点,这样才能在圣人有需要的时候,随时提供消息或者点醒一下圣人。

就比如说吧,要是圣人突然想知道某个数据,又不想半夜三更的去叫醒臣子进宫里来,那么随伺黄门即便不知道数据也得知道去哪里能查得出来,这些数据各部衙门都有存挡的,总不能让圣人什么事情都记得牢牢的罢?天下如此之大,若要圣人什么都记在心上,不得累死?所以说,随伺黄门也不是谁都可以当的,都是要经过考核的,能当上随伺黄门,也就意味着以后在宫里的地位绝对只高不低。

徐国绪一开口,几个郎中又是一惊,这是寺人出生的!又听说最迟明日下午,那名震江南两道的应郎中会来,而且这位太监竟然开口许了他们也可以来观摩的意思,那就是地位不低的太监了,既然他敢许诺,那就是能做到,而且应郎中不会反对,这要是换了使君或者王将军说这话,估计都不大管用的。

于是千恩万谢的拜退,诊金是死活也不肯收的,一来水军上下对百姓呵护有加,他们要是收诊金,贪图这么点银钱,若要是被百姓知道了,他们以后还想不想在东治港立足了?估计百姓就是有病,宁愿多跑个三四十里路去闽县也不愿意找他们的,现在东治港到闽县之间的大路可是修得又直又宽,往来的马车多如牛毛,一个时辰不用就可以赶到了。

再说了,人家可是许了可以观摩应郎中诊病的机会了,这可比十倍百倍的诊金都要强,许多郎中那可都是秘技自珍的,一个方子就能保一个郎中几世无忧,别人想要方子,那就得拿他自家的能对等得起来的方子交换,而且自己得了方子只能自家学,还不许外传的。

临近中午,闽县请来的郎中也到了,仔细的查看过后,也给出了先前四个郎中大致的结论。其中一个会金针的,而且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