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军阀-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骚又道:“冒昧问一句,如果在下愿意留下为阁下工作,能得到阁下多大的支持呢,我是说我会拥有多大的权力?”
杨潮心里暗叹:这家伙动心了!
然后大气的说道:“如果阁下答应留下来工作,将全权负责帮助本爵建立一所交易所,并且拥有权力经营她。并且将负责完善江南银行。你将是江南经济的执掌者!”
然后又补充道:“同时我大明官府将聘请阁下为鞑,恩,是客卿!”
客卿这种职位,在战国时期极为常见,大秦帝国几乎就是靠客卿打天下的,从商鞅到吕不韦几乎所有著名的相邦都是外国人,称为客卿。
可是大明朝把非本国人担任的官员不叫客卿,而是很不礼貌的叫做鞑官,所以杨潮打算聘请拿骚为负责江南金融制度建设的鞑官。(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八节九江受阻
拿骚没有理由拒绝这样的提议,他第二天就表示答应了,又跟杨潮谈了一下他的待遇问题,杨潮以为这家伙不缺钱,但是他竟然开口就管杨潮要十万两的年薪,真够黑的。
当然拿骚自己解释说是,这样的薪资才配得上他的身份,他在乎的不是钱。
很快两人签署了一分协议,接着杨潮找人帮他,招募合适的账房和员工和办公地点。
虽然想利用拿骚的学识和经验,但是这是一个荷兰人,杨潮不可能完全放心他,因此找人帮他,其实也是监视他,尽管不太认为这家伙会利用职权贪污受贿,但是万一他利用手里掌控的经济权利为荷兰人谋利的话,杨潮还是要干涉的,反正也没打算用他多久,等过几年就一脚踹开了。
不过拿骚的水平还是很不错的,最关键的是工作态度很勤奋,是典型的清教徒。
他很快就确定了交易所的地点,不过跟杨潮有些冲突,杨潮认为南京是最好的地点,可是拿骚选择的是松江府,具体地点在吴淞口,也就是黄浦江入江口。
拿骚认定哪里的地理位置比南京更合适,松江府也是富庶地区,最关键的是发展潜力,拿骚认定那里的发展潜力比南京大的多,一旦海贸展开,哪里毕竟是贸易中心,不但本地生产棉花和棉布,水路也跟苏州相通,可以方便的进行丝织品的交易,将来一定比南京发达。
杨潮倒是有点佩服这家伙的眼光。要知道那地方后世可是属于上海啊,上海自然是比南京发达,因为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控扼长江口,是长江龙头,不发达就见鬼了。
当然现在跟南京还没法比。可是后世的南京作为省会,竟然比不过普通市苏州,除了靠长江还真的拿不出什么优势来,既没有生丝这样的大宗商品生产,也没有丰富的矿藏。所以在后世经济上还真没有什么可说的。
但是现在作为都城,那可是很牛的,要知道在中国。权力集中地地方,财富就会集中,可是杨潮也很摇摆,到底是建在政治权力中心南京。还是建在潜力巨大的吴淞口。
详细问清楚拿骚的理由。才知道,这家伙并不是眼光那么恐怖,而是借用了荷兰的经验,他认为吴淞的地理位置,跟荷兰最为接近,荷兰境内有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三条欧洲大河流经,是这几条河的入海口,整个荷兰其实就是在这几条河流冲击的三角洲上形成的。
通过这几条河。荷兰人可以走水路通往法国、德国甚至横穿中欧到达意大利,因此荷兰堪称欧洲的出海口。地理位置上还真的跟上海很像,难怪荷兰人贸易发达了。
经过反复权衡,杨潮觉得眼光还是得放长远些,就依了拿骚的意见,定在吴淞口。
在银行问题上,拿骚坚持银行一定要稳健经营,盈利根本不是目的,促进贸易才是。
他希望杨潮放弃低利率向百姓放贷的模式,两人最后经过一番反复协商,杨潮最后妥协了,他打算重新建立一家私人银行,江南银行则成为中央银行,不在对个人放贷,这样将来银行如果出现问题,江南银行还可以作为经济的最后一道堤坝,可以防止经济总崩溃。
这边进行着经济完善,那边战况也传来了好消息。
吕末最先传来战报,成功攻占南昌城。
按照吕末的战报,南昌是一鼓而下,歼灭清军守军一千。
“一千!”
南昌竟然只有一千清军。
“不好,谢飞有麻烦了。”
杨潮顿时就猜到,南昌是被洪承畴放弃了,那么九江肯定就是重兵把守。
九江。
谢飞已经打了三天,可是依然没有打下九江来,其实他跟吕末到南昌的时间差不多,可是吕末已经攻占了南昌,他却连九江城的边都没有摸到。
九江古称浔阳,就是现在文人也喜欢称九江城为浔阳城,称呼九江附近长江为浔阳江。
这座古城历史悠久,巍巍千载依然屹立在这里,因为他的地理位置太过重要了,江西、湖北和安徽三省在这里交界,意味着这里是从湖广进出江南的必经之地。
而城之所以建在这一段,又因为这一段地势险要,背靠庐山面向长江,城高墙厚,易守难攻。
最关键的是,这座城太靠近长江了,近的让谢飞都不能够安全登陆。
他有两个选择:
第一是正面强攻,轰开城墙直接冲进去,可是清军沿着江岸扎了几十座木寨,有这些木寨在,就无法安然登岸,弄不清楚的情况下,谢飞不敢贸然上岸,只能用大炮一座座木寨轰击过去,结果发现多数都是空的。可是不管这些木寨吧,有的木寨中还是埋伏着精兵的。所以只能继续炮轰,在打光这些木寨之前,登陆太吃亏了。
第二是在附近登陆,他尝试过,可是对方骑兵随时会冲过来,不惜代价的冲击,让他两次登陆都没有成功。
九江背后是庐山,如果能够翻过庐山,就可以从背后攻击九江,三天攻打无果之后,谢飞也不强攻,派兵回去请指示,作为前线军官,他完全是有决断权的,但是他没有自作主张,而是向杨潮报告,表示希望让吕末从南昌王北翻越庐山攻打九江,跟他前后夹击。
谢飞是后进的总兵,他没有任何面子上的负担,如果是王璞在这里,绝对拉不下脸来,肯定会选择强攻,但是谢飞没有。
这让杨潮相当满意,立刻就去送达命令,命令他不要管其他方向,让他负责钉死九江。一个清军都不要让他们跑了。
“洪承畴啊洪承畴,这小动作不少吗。”
杨潮收到谢飞的军情很快就判断这是洪承畴的阴谋。
看似洪承畴一点都不希望谢飞登岸,一点都不敢放他攻城一般。但是杨潮却清楚洪承畴手里的力量远超谢飞,他这是在诱敌啊,可惜的是,谢飞很谨慎,没有选择强攻。
如果谢飞强攻了,杨潮敢打赌,洪承畴一定会装作不敌收缩兵力入城。谢飞会很容易攻进城里,然后落入洪承畴的包围之中。之前的什么江边连寨,什么阻击登陆。全都是迷敌,希望谢飞相信清军实力不够。
至于谢飞所说的从庐山后攻击的计划,他能想到的,洪承畴早就想到了。也许正巴不得吕末从背后攻击呢。庐山中要埋伏偷袭的部队,不要太容易。
“好险!洪承畴这个老匹夫,大战略玩的绝,但是也能搞点小阴谋。”
杨潮不由庆幸,很庆幸谢飞够稳重,否则他三万大军就算不被全灭,估计也给打残了。
杨潮不但下命令让谢飞只需要盯着九江就好,同时告诉了他南昌的清军不在南昌。
谢飞很容易就从这个情报中看出猫腻来。清军不在南昌,那肯定就在九江。谢飞立刻就想到这是洪承畴布的局,要是自己没有请示,而是继续坚持攻打下去,怕是现在自己已经着了道了。
“凡与敌战,若我众强,可伪示怯弱以诱之,敌必轻来与我战,吾以锐卒击之,其军必败。能而示之不能。洪贼诱敌之计,吾竟未尝看破!”
谢飞不由道好险,如果仅仅是阵前接战,然后就装作不敌逃跑这种战术,他一眼就能看透,可是洪承畴这种,明明兵力雄厚,根本不怕你攻城的,反而做出拼命阻止你攻城的架势来,这种虚实变化,就让谢飞看不透了。
接着谢飞立刻下达命令,不登岸了,转头在长江北岸上岸扎营,跟九江城隔江对望。
“上兵伐谋啊!”
南京,杨潮已经有了主意。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兵法还是很有道理的,只不过要做到上兵伐谋,你得有伐兵和攻城的能力。
就像洪承畴偷袭南京的时候,他的谋略玩的纯熟,那是因为当时他手里有数万精兵,而现在他兵力不足,就只能玩玩诡计了。
可是杨潮打算给洪承畴来个上兵伐谋,九江那种要地,真的强攻的话,损失太大了,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杨潮一般都不主张强攻坚城。
“给赵康传令,让他闹出一点动静,让八旗子弟们好好紧张一把,最好让他们认为明军又要北伐了。”
“去天津,让刁二斗制造一点谣言,就说洪承畴收缩了整个江西的兵力,把江西拱手让给了本督。说洪承畴坐守九江,坐山观虎斗,而本督不去攻打洪承畴反而大胆北伐。”
满清自诩会用间,皇太极说袁崇焕就是因为他离间之计才被崇祯杀了的,现在杨潮倒是想给满清用用间!
看看八旗子弟们会不会联想到洪承畴跟自己有猫腻,然后逼迫洪承畴来攻打江南呢。
“让江帆派人把湖口打下来。”
湖口县坐落在潘阳湖入江口位置,是进出江西的必经之地,西边就是九江,拿下这里就把九江钉死了。
“让许多男准备,分兵入江西,将各州县拿下吧。”
许多男此时在浙南,兵力不是很充足,只有三万人,但是福建的金声桓还打不过他,许多男完全可以分出一万人把江西收复。要是整个江西都被杨潮占了,唯独洪承畴占着九江,而这时候杨潮不去打九江,反倒是北伐去,看看洪承畴怎么跟清廷解释。
山东临清。
“为什么不看孙子兵法啊?”
赵康一脸不服的问李元胤道。
李元胤解释道:“孙子兵法那是给文人看的,于真刀真枪没甚用处。小将看纪效新书,看练兵纪实足以,大将则看看这《百战齐法》,颇有助益。”(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九节大造声势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都是指导怎么打仗的,这种详细的战斗法则对将军的帮助显然比将谋略理论的孙子兵法来的实际。
而百战奇法这本宋代刊印的兵书,则是收集了一百个真实的战例来分析,又比更偏重战术的练兵纪实和纪效新书讲求理论一些,介于战略性的孙子兵法和战术性的纪效新书之间,比较合适高级将领来学习。
赵康也觉得纪效新书他不用看了,哪里写的练兵打仗跟他们做的也差不多,只是不能读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让他有些遗憾。
“凡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林木而战则胜……凡骑兵与步兵战者,若遇山林、险阻、陂泽之地,疾行急去,是必败之地,勿得与战。”
赵康读到步战和骑战篇后,不解的问:“要是骑兵与骑兵对上,或者步兵与步兵对上,该怎么打?”
李元胤摇摇头:“书上没有说。”
“大人,南京密令!”
两人正讨论间,卫兵进来报告。
看过使者送来的迷信,赵康转给李元胤看,他自己则想起来,想着还翻开兵书。
“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法曰:上兵伐谋。”
这是谋战篇,可看完了,也不知道该怎么用谋。
此时清军和明军,隔着运河新城一种犬牙交错的态势,临清在赵康手里,而德州却还在清军手里,赵康时不时派兵去北直隶渗透活动,清军也经常会南下骚扰一下。
双方虽然没有大战,但是小股部队几乎天天都有接触。
出现这种情况。一开始也不是赵康主动滋事,对方也没有挑衅,导火索是不时从北直隶逃到山东的包衣们,这些包衣有时候一两个,有时候三五个。
一开始赵康不知道情况,还险些截杀了这些人。结果他们见到明军级跪下,之后赵康才知道,这些人惨啊,有的过去是佃户,有的还是地主呢,可是地现在被鞑子给占了,他们被鞑子圈了做奴才,不做奴才就没饭吃,做了奴才却要往死里干活。干不好就会被狠狠的打,实在受不了了就逃。
包衣逃跑的情况太常见了,在辽东时候,八旗下的包衣就经常逃亡,有往朝鲜跑的,有往蒙古跑的,甚至还有往深山老林里跑的,要不是实在受不了。这些老实的汉人绝对不会跑,可是满清不能任由包衣逃跑啊。都跑了谁给他们种地,再说了这些人都是他们入关抓的,就这么跑了损失太大了。
于是满清出台了残酷的捕逃人法,入关之后更是严酷,崇祯十五六年的时候,清军西劫掠山东。抢走了三十多万老百姓,入关后,有的百姓也被带到了北京,近在咫尺之下,他们就大量逃亡山东。这时候清军抓住之后,藏匿的人,直接处死,包衣打一顿鞭子抓回去继续做奴才,能给他们干活的,他们可舍不得杀,倒是苦了那些收留往日亲朋,或者不知情的百姓。
所以一段时间以来,但凡有人逃到了山东,都没人敢留下过夜的。
现在不一样了,杨家军收复山东之后,而清军却开始将整个北直隶圈占,造成的逃奴比过去多了百倍千倍,结果天天都有小股百姓穿越封锁线,而清军在后面紧追不舍,然后杨家军出击拦截清军,所以天天才会爆发这种小规模冲突。
虽然每天都有伤亡,但是也不算大,反倒是让骑兵应对各种突发能力和小股渗透的战术能力给练了出来,所以赵康也乐于让手下去做这种渗透,保护一股一股的百姓逃亡过来,同时跟清军小部队不断的厮杀锻炼。
但是这次不是小股厮杀了,现在杨潮突然让他大张旗鼓,把动静闹起来。
怎么把动静闹起来,他反倒是不会了,再像上次那样,突袭一次天津,吓一吓鞑子?
但是赵康觉得不好用,上次已经用了一次,而且上次清军在撤退中留下的空当太大,现在清军严阵以待,各个据点都有兵把守,想要突击过去不是那么容易的。
“恐怕得让王总兵和李总兵配合一下了。”
李元胤想道。
“怎么配合?”
赵康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