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158部分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58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大明军功制度,杨潮是客军,客军的军功还要翻倍,也就是杨潮这次斩杀的人头还得乘个二,就是一万多,升官的话,杨潮可以直接从千总升到总兵去,连署职都可以升到最高级,什么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了,什么大将军印了,恐怕一下子就得将杨潮的官职一下子封到顶。

更不用说还有满洲皇太极要给杨潮封王的恶心人举动。

朝仪一直议了三天,总算聪明的大明官员想出了办法。还是要抓着杨潮放水的举动,就功过相抵了。

那么升官怎么办,杨潮没有功劳。史可法升任兵部尚书就显得无凭无据了,这两人现在可是绑在一块的。

聪明的官员自有办法。

将杨潮杀敌的功劳和放水的罪过抵消。但是他们聪明的意外发现,杨潮俘获的俘虏中,竟然有虏酋阿巴泰的儿子博洛,还有大大小小不少巴雅喇额真,最重要的是,杨潮砍下了入口副帅,镶白旗固山额真图尔格的脑袋。

首级军功跟过失抵消,斩将意外发现。皇帝就心怀仁慈的给杨潮记下了,于是在朝堂上煞有介事的一番热烈讨论后,就通过了这个法子。

其实也真是难为这群人了,因为杨潮立下的这个疯狂的功劳,确实有点不赏之功的感觉,尤其是对现在穷的要当皇宫中的金银器的崇祯皇帝,如果杨潮这些功劳都算上,可又得当东西去了。

一万多颗军功首级,不提杨潮要升的级别,就是赏银就得四五十万两银子。皇帝还真的拿不出。

到最后,杨潮成功升任新江口水营副将,补了刚刚告老还乡的余承武的缺。署职升到了都督同知一级,二品武官。

不过对于杨潮而言,却也还算满意了,就是个他个总兵,让他离开新江口,他也不会乐意,对现在的杨潮来说,如果不能直接去北京得到重用,新江口水营的主官显然是最适合他的。不能直接掌握重权,最好就留在南京积蓄力量。

但是还有一个意外收获。让杨潮比升官还要高兴,那就是皇帝下旨。加封杨母赵兰为一品诰命夫人!

这算是给母亲挣来的荣誉,虽然是虚荣,但是别说,杨潮感觉自己还真有点吃这套,给自己加多少虚职,杨潮感觉自己都不在乎,但是给母亲一个殊荣,杨潮却感到真心高兴。

短短一个月时间,前一个月杨潮还被架在风口浪尖,被人不断的弹劾,后一个月,突然就反转过来,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连关外的东虏都要给杨潮封王。

最后虽然雷声大雨点小,署职一下子升了不少,实职却只升了一级,从千总到了副将而已。

外人看来,皇帝还是有亏待功臣的感觉,但是真正明白人,却一个个都赶上来巴结交往了。

于是一时间,杨潮又是酒宴不断,天天应酬。

冯可宗成功的将许仲孝收拾了,而且他做的远比杨潮要求的更绝,杨潮只让他收拾许仲孝一人,也不要求杀了许仲孝,只要远远打发了就好。

冯可宗倒也没杀许仲孝,但是却抄了许家,许家所有男丁都发配到了辽东充军,女人全都拉进了教坊司。

这让一直觉得株连不人道的杨潮也叹息了一番,但是冯可宗却说得有理有据,说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尤其是他冯可宗是可是要在锦衣卫里讨食的,不把敌人斩尽杀绝,日后麻烦就太多了。

事情已经办了,杨潮也只能默认了。

倒是熊明遇有些可惜了,南京兵部实在是找不到人的时候,朝廷紧急让他出山,现在史可法出现了,立刻就把他踢到一边,杨潮去给他送了行,这老家伙心态倒是很好,甚至表现出轻松自在,直说他总算可以回家歇着了,仿佛南京兵部尚书这金字招牌对他来说,跟狗屎一样,恨不能早点扔了。

处理完这一切,已经到了八月,杨潮又开始整顿军营,不整顿不行了,军中出现了太多杨潮都想不到的问题。

————————————

从这章起,又一段新的剧情开始了,杨潮将站在更高的舞台上,进行更高层次的运作,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节业务调整

除了官场上的事情,杨潮还一直在整合其他方面的事物,比如金钗楼的经营问题,长江江面上的航运业务等等。

金钗楼持续红火,有康小宝这种内行打理,也没有什么可操心的,而且金钗楼也终于如愿成为了南京青楼业的标杆。

到今年八月,金钗楼已经赚取了十万两的利润,不过这也就是极限了,一个南京城,高级娱乐产业的规模也就这么大了,一年撑死了十五万两银子,在想要扩张基本上也没多少空间。

不过这种产业,也算是一种眼球产业,吃的是名气饭。

这让杨潮联想起后世一些明星的经营模式,告诉康小宝让他想办法扩展一下周边,对后世的娱乐产业来说,明星不过是赚取眼球,吸引人气的手段而已,真正赚钱的,反倒是一些周边产业,比如纪念品之类的。

金钗楼也可以开发一下纪念品,当然也不能胡乱开发,必须是紧跟自己的核心产业,否则就不叫拓展,那叫胡来了。

杨潮给康小宝建议的第一批产品,是扇子,也算是文化用品,哪一个文士不拿把扇子撑场面。

当然金钗楼做扇子,可不是只做,金钗楼是一个品牌,一个拥有巨大人气和知名度的品牌,倒不用去自己亲自做产品,完全可以代工,让人打上自己的标志就行。

不过杨潮告诉康小宝,一定要找最好的工匠,做出最好的产品来,不要在乎成本问题,相比成本维护好金钗楼的品牌形象,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凡是打着金钗楼标志,在金钗楼中销售出去的产品,那就必须对得起金钗楼这个名字才行。

如果扇子做好了。接着可以做时装,明朝人的衣服千篇一律。男人是儒衫布袄等等,女人就会比甲襦裙等等,但是同样的衣服,也可以做出千姿百态来,宽紧长短,稍稍更改,就是一款新式服装,就跟后世的衣服一样。看起来花样繁多,其实也就是小创新。

甚至上面的花纹,图案不同,都算是不一样的款式,绘上秋菊的,绘上兰花的,绘上竹叶的。

对于服饰这些东西,是非常考验审美的,但是金钗楼就是不缺懂审美的人,陈圆圆这些人。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她们就是这世界上眼里最毒的行家,只要她们看着好的。那绝对是复合审美的东西。

因此杨潮要康小宝做出来的东西,都让这些把关后才能出售,否则必须毁掉,哪怕成本很高,也必须毁掉,不能有一件流入市场。

金钗楼除了主业,还有一个不太搭的产业,那就是交易厅。

经过一年多的运作,金钗楼的交易厅。因为新式的交易方式,高度透明的交易规则。确实受到了一大批商人的欢迎,尤其是那些在本地人生地不熟的外地客商。金钗楼更是第一选择。

以往外地人想要打入本地市场,要么通过多年的默默耕耘,比如王家的杂货铺,论实力,轮规模都算得上号,可就是一直赔钱,王家家大业大就放手让它赔钱,目的不过就是打开南京市场,在南京占一席之地。

要么就是直接找当地的牙行,通过中间人介绍做生意,但是这时代充满各种宗族关系,任何地方都存在本地人欺生的现象,同样的货物,熟人能够卖出的价钱就是比生人高得多,因此往往陌生商人成了牙行们的吸血对象,反倒成了给当地牙行打工的了。

就像何明宇家就是吃经纪饭的,而且吃到了别人求着他们帮忙做买卖的程度。

但是金钗楼打破了这种陈规,在交易厅中交易,都是公开透明,明码叫价,价高者得,没人管卖货的是谁,也没人管买货的是谁,谁给的钱多卖谁,谁要的钱少买他的。

这种打破了牙行规矩的交易方式,受到一大群商人的欢迎,同样被牙行恨得牙痒痒的,这等于是砸他们的饭碗,奈何杨潮势大,没人斗得过,只能咬牙切齿,想着暗地里使绊子。

结果就是两败俱伤,金钗楼的交易厅很受欢迎,可是来这里经营的客商,总是受到刁难,甚至面对威胁,一时间金钗楼的交易厅生意也不太顺利,去年大半年时间,加上王潇离开没有人经管,单凭金钗楼里的账房们,一年时间抽取的佣金不过万把两银子。

这让杨潮有些不太满意。

细细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后,杨潮到没有直接找那些牙行算账,这种新旧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总有老式的要遭到淘汰,总有人因此受到影响,失去饭碗,这就是所谓的转型的阵痛。

但是虽有波折,先进的事物总是要淘汰落后的食物,阵痛最会过去的。

杨潮对此很清楚,也不想用强力,再说了,在南京用强力,也不是那么好用的,南京城作为一个特殊地位的城市,虽说不是京城,可是很多地方都享有京城的权力,这里的达官贵人不比北京少,而能吃牙行饭的,无不是关系网复杂,人脉多广的家伙,这些人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不好得罪,更何况要将全部都一网打尽呢。

于是杨潮想到后世的经纪人模式,交易行中可都是有经纪的,不是每一个人随便就能加入,比如纽交所那是会员制的,名额有限,只有一个退出了,另一个才能获得资格,获得了资格,才能在里面操作。

最后杨潮就引入这种模式,先是请了南京最有名的经纪人何明宇,邀请他假如金钗楼的交易厅,给他一个会员资格,然后通过何明宇,江南京城上百最有能力的经纪牙行请到一起,告诉他们有钱一起赚,邀请这些人做金钗楼的交易经纪。

这些人手里都有人脉,都有各种商业关系,如果他们能把他们的关系网带进金钗楼,那自然是合则两利。如果他们不允许,金钗楼的商业网也可以单方面向他们开放,换取的则是他们的不捣乱。还有他们的专业知识。

要知道这些人来操作金钗楼的交易厅,绝对比金钗楼自己那些半吊子账房更有经验。倒买倒卖一直就是他们的营生,可谓是如鱼得水。

至于他们手里死死抓住自己私人的客户,不引入金钗楼中来,杨潮不相信他们可以永远控制住,金钗楼靠的是公开透明,靠的是效率,在这里可以以最优的价格取得资源,对于买方来说。可以付出最低的成本,对于卖方来说,可以取得最大的利润,这种竞争力绝对不是一个两个牙行手里的关系网可以比拟的。

那些牙行其实没有选择,如果他们坚持把持着自己的关系网,那么他们的那些私人客户时间一长肯定不愿意,毕竟跟这些人私人做生意,总是亏,时间一长,他们如果不把关系网介绍道金钗楼来。他们的关系就该自己散掉了。

所以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果然短短一个月时间,金钗楼的交易面貌就开始发生了变化。一开始确实有一些牙行保守,但是有了第一个,很快其他人都争先恐后的将自己的客户引荐到金钗楼来。

在交易平台和个人中介的竞争中,平台完胜!

金钗楼的事情处理完后,还有新江口的航运业务。

其实基本上都是一回事,现在杨潮的航运业务,都是通过金钗楼来联系生意,金钗楼理顺了,航运也就顺了。

航运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自身的竞争力。

自从杨潮离开南京之后,江面上就开始出现了一些模仿者。其中有的是镖行,镖行过去押镖是按照值百抽三的惯例。结果被杨潮开创性的护航费压迫,开始只能降低抽成,可哪怕变成了值百抽一,可对那些动辄数千两的大买卖来说,找他们押镖依然不划算。

结果镖行就只能接一些低价值的货物,可是价值太低的话,他们自己都不划算,更何况货主也不太乐意请人,毕竟货值低,就是被抢了都不太心疼。

最终镖行发现,还是只能模仿,模仿杨潮这种护航模式,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这又是新经营方式对老经营方式的冲击了,旧模式要么转变,要么死亡。

镖行模仿还算好的,他们到底是按照市场规则办事,顶多多了点江湖习气。

真正恶劣的模仿者,是那些水兵同行,南京附近,除了新江口之外,在燕子矶、采石等地都有大规模水营。

结果这些人看到杨潮利用航运,利用给货主提供护航业务发财了,于是一个个开始模仿。

模仿就模仿,大不了大家自由竞争,可是这些人不这么干。

他们通过各种卑鄙的手段,比如威胁货主必须让他们押送,否则他们就会抢劫,结果大大影响了张大桅的业务,杨潮走后,航运的行情时好时坏,利润大受影响。

结果大半年才挣了三万多两银子,不但没有增长,还连过去的一半都没有。

张大桅对此也没有办法,杨潮把兵都带走了,他手里没有人镇不住场面。

但是现在杨潮回来了,这种混乱的情况,就不能允许他们发生了。

杨潮告诉张大桅,带着从海州招来那一批新兵,完全可以采取强硬手段,不服就打,杨潮的生意那是打出来的,因为不怕江匪,才敢帮忙护航,现在路子趟出来了,结果一群人就来抢食,而且还用卑鄙伎俩,竟然敢威胁杨潮。

张大桅问,如果燕子矶等地的水营拦截他们的船怎么办,杨潮还是一个字打,不但要打,敢拦他战船的都抓起来,直接找兵部打官司。

到现在杨潮手里可还是有巡江的任务的,可以合法的出现在长江下游一带,可是这些水营没有,他们等于是擅自调兵,杨潮直接抓他们,打官司也有理。

这么一弄,结果江面上,一时之间是鸡飞狗跳,闹的南京物价都开始波折起来,影响甚大。

但是杨潮却没时间理会,他还有一大把事情处理呢。(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一节花出去的钱才是钱

自从接替了余承武的官职后,也继承了余承武留下的大量遗产。

余承武是一个老军伍,经营手段远远赶不上杨潮,因此他留给杨潮的,其实也就是过去大明朝在这里建设的资产,准确的说也就是那些营房和土地。

新江口大营辉煌时期,有四五万的兵马驻扎,几百艘宝船出入,因此这里的建筑规模相当庞大。

杨潮做左司把总时候,营房都很宽裕,甚至可以给人养猪。

升任中部千总后,就更加宽裕了,多数营房其实是闲置的。

而中部只不过是新江口大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