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什么灯?”
杨潮神色凝重道。
碧纱道:“明瓦灯啊。灯是好灯,比纸灯、纱灯都透亮,就是不便宜。”
杨潮又道:“哪里买来的?”
碧纱道:“附近不远就有个明瓦廊,哪里就专门做这种灯。”
明瓦廊,杨潮暗暗记住,心想马车的车窗有了。
然后才泼墨挥毫,一首仓央嘉措的情诗跃然纸上,碧纱和王潇都眯眼再看,这诗能不能打动柳如是杨潮不知道,不过八成是要让王潇失望了,从碧纱的脸上都能看出来不以为意。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杨潮其实也记不全,只是这句杨潮觉得是最美,最有意境的,才勉强记得。
但是这首诗既不全,又不符合古诗词韵律,应该很难得到认同。
突然想到仓央嘉措,杨潮又想到了一首特别有名的长诗,虽然未必合辙押韵,却总算是有个样子,当个打油诗也不错。
于是刷刷写就。
几人还在看着:
“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是个和尚写的吗?”
碧纱不禁问道。
杨潮笑道:“碧纱姑娘果然有眼光。”
碧纱又道:“若真是僧人所写,那堪称情僧了。不负如来不负卿,真是好句啊。”
王潇道:“当然是好句,我兄弟有大才。好句,好句……”
说着竟然趴在桌上呼呼睡了。
杨潮一看这样,摇摇头,告诉碧纱让照顾着,自己则该走了。
碧纱却拦住杨潮不让走:“公子现在要去何处?都已经禁夜了,现在出去要是被巡夜的抓住了,挨顿板子都是小的。公子这身子,怕是也挨不起板子。”
杨潮想想也确实是如此。
碧纱道:“公子就安心在这里睡下。王公子早有安排,楼里的红牌青梅姑娘今日早早就被定下了。王公子可是花了大价钱的,青梅还在等候公子呢。我让丫头带你去。”
杨潮心中觉得大概也只能这样,只是心跳加速起来。
他前世不是没有经验的初哥,相反追女生是很厉害的,懂音乐还懂画画,哪怕是留学的时候,都少不了女友。帮好几个洋妞画过人体画呢。
杨潮只说了一个也好就老实的跟着一个丫头出去,去青梅的房间休息去了。
杨潮不知道的是,他刚刚出去,刚才还趴在桌上的王潇立刻就起来了,神色如常,他一个酒场状元哪里会喝醉。
此时他拿着杨潮写的两首诗看了好几遍,他还真看不出好坏来,就问碧纱:“是好诗吗?”
碧纱笑道:“公子原来你是装醉啊。”
王潇此时哪有半点嬉笑,喝问:“快说。”
碧纱指点着:“这首住在布达拉宫不合韵律,算不得诗。这首美人不是母胎生,虽然也不全合韵律,但是却有句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名句,应该可以传颂的。”
王潇笑道:“那么说是好诗了。”
碧纱道:“是不是好诗我不敢说。但是却有至情在其中。”
王潇道:“那就行了。看来他果然是有才的。”
说完收起两首诗,然后就开始搂搂抱抱不老实起来,惹的碧纱娇滴滴的乱笑起来。
------
二更,而且是四千字的大章,诚意十足,求票票!!!
第十六节明瓦廊
明朝的工匠大都是集中住在一起的,比如铁作坊、银作坊,虽然未必都是匠户,但这些工匠和作坊就是喜欢住在一起,于是形成了许多类似铁作坊这样的专业作坊街巷。
明瓦廊就是其中之一,这里制作一种叫做明瓦灯的灯笼。
明瓦廊距离南市楼不远,往北也就三五百米就进入明瓦廊。
这条巷子,宽的地方也是一丈,窄的地方竟然只能容一个人过去,地板是锃亮的青石,显然也是很多人走的,而且杨潮已经能看到,才一大早就有许多人来人往,到了狭窄的地方,往往还要互相容让一番才能过去。
要找到制作明瓦灯的人不难,因为这条巷子里几乎都是做明瓦灯的人家,生意很好。
其实明瓦灯并不少见,杨潮从前就见过,因为秦淮河两边酒楼众多,酒楼上就有这种明瓦灯,也叫做明角灯,夜晚就悬挂在两侧,整条钞库街上足有数千盏,照耀如同白日,路人都不用带灯笼。
就是南市楼外面,也挂着这样的大灯笼,只可惜高高悬挂,杨潮没有仔细看过。
当然这样挂在外面的灯,也不如杨潮看到碧纱的那盏灯贵,碧纱那盏显然是读书用的,属于读书人用的高档货,灯壁极薄,极为透亮,上面雕着一个侍女,颜色鲜艳,仿佛活着一样,所以杨潮一下子被吸引,翻看起来才发现了这明瓦灯的神奇。
杨潮向一个行人打听,说刘家的灯做的最好,但是也最贵。
杨潮打听着就朝刘家作坊走去。
在门前就看到不少人排队,三尺宽的木门挤了好几个人,门槛都要被踩断了。
没想到自己来的这么早,竟然还有这么多人排队。
杨潮在后面老实的排队,这些人都是些进货的商贩,甚至还有从外地来的。
杨潮等着百无聊赖,不由想起了昨夜的旖旎。
那个青梅确实是千里挑一的好姑娘,也确实让杨潮心里发痒,先是伺候杨潮在木桶里沐浴了一番,接着还给杨潮弹奏了几首曲子,青梅会弹琴也会弹琵琶,还能唱曲。
最后才伺候杨潮睡觉,可最后杨潮还是把持住了,不是不想碰青梅,相反好几次都想把她就地正法,那确实是一个极品女人,换成任何一个男人都会忍不住。
可是杨潮心里却有那么点洁癖,毕竟青梅是用过的女人。
而杨潮的这个身体还是第一次,前世杨潮也不是初哥,第一次的时候,碰到的女人也不是处,这让杨潮耿耿于怀了很久。
一个男人一生也只有一个第一次,杨潮幸运的得到了第二个第一次,因此他想珍惜。
所以最后才没有碰青梅,那青梅为此还哭了起来,以为杨潮嫌弃她,杨潮解释了一下,她才破涕为笑,说原来杨潮是一个情种。
终于杨潮前面的一个粗衣汉子走了进去,杨潮收回思绪,也跟着走了进去。
里面极为繁忙,杨潮看到就在院子里,就有许多伙计正拿着一个个半成品的灯罩,在上面绘画,但是伙计就足足有三十人左右,这是一个很大的作坊。
也有伙计在招待人,态度却不太好,大有一种店大欺客,或者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气势。不是求着这些人买灯的,而是这些人求着他们卖灯。
杨潮走到伙计前,从怀中直接掏出一块碎银子,重量快有两钱了。
伙计一看到银子,顿时就没有了脾气,行礼拜见。
杨潮没空跟他瞎扯直接道:“你家主人在不在?”
伙计为难道:“我家主人很忙,一般都不见客。公子要是订货的话,跟我说是一样的。定下式样,日子,到时来拿货即可。如果公子没空,小人也可以代劳。给点跑腿钱就行。”
杨潮笑道:“还真的得见你们主人,告诉他有大生意!”
伙计道:“能有什么大生意,我家主人天天做的都是大生意。”
杨潮笑道:“给朝廷二品大员做的,算不算大生意。”
一听是朝廷二品,伙计顿时脸上变化,拿着银子的手都颤抖起来,慢慢抬起来,祈求一般的神色看着杨潮。
他到不怀疑杨潮说的话,一出手就给这么多银子的赏钱,肯定不是一般人家,说二品就是二品,反正是个官他们就惹不起,几品都无所谓了。
杨潮笑道:“给你的,你就拿着吧。现在带我去见你家主人了吧。”
伙计道:“当然,公子请跟我来。”
说完揣起银子在前边带路。
刘家作坊的主人此时却是很忙,他正在指挥徒弟们熬制一锅胶。
这种胶正是制作明瓦的原料。
明瓦,是一种代替玻璃的材料,一般用在房屋上,窗户上。广东地方志记载:“蚝光出阳江海中,蚝别种,无肉,治其壳,施以窗隔,薄而明,谓之明瓦。”
在沿海地方,用一种蚌壳打磨薄之后,通透明亮,因此叫做明瓦。
不过南京可不沿海,因此用蚌壳来制作的话,非常不方便。
南京又是最繁盛的地方,需求旺盛,聪明的工匠们想出了一种方法来人工制作明瓦。
就像刘家作坊这样,用溶胶来铸造明瓦,想要什么形状就用什么形状,一次成型,简单方便。
而制胶的原料,也非常常见,是山羊的角,因此这种明瓦灯在南京叫做明角灯。
将山羊角熬成胶状,然后用模具进行浇筑,出来后,不仅一致,而且美观,甚至连那些图画都直接铸造出来了,剩下的工序,不过是简单的绘上颜色罢了。
这种东西,杨潮在后世可真没见过,听都没听过,所以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种东西。所以在碧纱哪里见到之后,才会那么震惊。
现在见到了实物,更是心有体会,感叹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简直是无穷无尽啊。也可惜后世竟然失传了,如果流传下去,这绝对是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家,这位公子找您。”
伙计提前已经去给作坊主人打招呼了。
那主人却很不耐烦:“你招呼着就成了,没看到我正熬胶呢吗。”
这种熬胶的工艺还是很考验经验的,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不行,烧的多了做出来的灯不够透亮,烧的少了,胶却不够软,浇筑不成,一定要熬到刚刚好才能够浇筑,做出来的东西才通透明亮,才好看。
正是因为熬胶上有独门技艺,刘家的明角灯才最为出彩。
“东家,这位公子是二品大官家的。”
那主人这才动容,回过头来打拱行礼:“小可刘茂才见过公子,不知公子尊姓大名。”
杨潮并不着急笑道:“老先生还是先熬胶吧。别熬坏了。你先忙完,然后我们再说。”
刘茂才点点头,略带感激拜了一下,然后立刻回去照顾身后那一口铜锅中的胶了。
熬胶的地方,就只有刘茂才一个人,不过不远处就有不少人来来回回忙碌。
“胶好了。上胶!”
终于好了,刘茂才大喊一声,很快就过来了几个粗壮的汉子,抬起铜锅走到那边,有埋在地下的模具,不过模子口露在外面,他们从口里灌下去,第二天才会拿出来。
模具埋在土里更利于散热,让胶质凝固的更快更好。
刘茂才已经开始跟杨潮谈了起来。
杨潮拉大旗扯虎皮,决口不提自己其实是给史可法送礼,一口咬定是要给二品大员做一个窗户。
经过一夜的琢磨,杨潮再次更新了设计,要做的可不止一个小窗户。
给了尺寸,提了要求,叮嘱刘茂才尽快做出来。
同时承诺,一旦做的好,他按照市价三倍出价,绝不会让刘茂才吃亏。
但是要刘茂才尽快,最好三天,可是刘茂才表示根本不可能,最后确定十天是最短的时间了,没有十天时间,杨潮要的大块“窗户”,根本不可能做出来。
感觉刘茂才说的不是假话,杨潮接受十天的期限,但警告刘茂才再多一天都不行了。
杨潮这才离开明瓦廊回家去了。
回到家中,母亲果然急坏了,虽然知道是被王潇请走,因为当时王潇是上门去请的。
也知道王潇是富家公子,知道是去逛青楼了,知道没有回家,可能就是睡在青楼里了,可母亲就是忍不住担心。
看到杨潮回来,这才终于放心。
喊着杨月,妹妹过来,立刻喊道:“还不快去告诉你爹,你哥回来了。”
妹妹就要走,却又道:“还是算了,你爹他也知道你哥不会有事的,你还是先给你哥做饭早饭吃。”
妹妹就要去做饭。
母亲又叫住:“你还是去告诉你爹,让他放心。我来做饭吧。”
最后妹妹还是去铁匠铺了,母亲则开始忙着做饭去了。
饭很简单,是稀饭,不过有两个菜。
因为杨潮挣到钱了,上次给的一百两银子还剩下了大半。
给两个木匠的工钱是二十两,已经是高价了,买材料费用,甚至加上那辆拆掉的马车,也不过二十来两,足足剩下了五十多两,有这些钱,杨家的日子也算是富裕了。
虽然母亲舍不得每天都吃肉,可是天天两个青菜还是做的到的,尤其是杨潮的伙食,更是比其他人都好一些,顿顿都是新鲜的蔬菜。
不过当母亲赵氏做好饭的时候,杨潮已经睡着了。
儿子最近正是让她欣喜坏了。
虽然读书没什么上进,但是交到了两个有钱的朋友,在她看来,做一辆马车就出了一百两,这公子家到底得多有钱啊,不过就是在有钱,怕也禁不住这样花啊。
看到儿子睡着,赵氏正要去叫,突然想到儿子昨夜在青楼待了一晚,赵氏顿时放弃,脸上突然有了些红晕。
暗骂道:“臭小子,也不知道顾着点身子。哎,也该是说门亲了。”
赵氏想着,觉得手里有了五十两银子,大概可以娶来一门不错的媳妇。
想着,心里当即就规划起来,恨不能立刻就去铁匠铺跟丈夫商量一下。
------
三更,超过万字了吧,求收藏,求推荐票啊!!!
第十七节最后的赶工
第十七节最后的赶工
“还得十天?”
第二天一大早王潇就来到杨家。
结果杨潮告诉他还得等十天才能拿到车。
这让王潇大感焦急。
本来时间是很充裕的,可是杨潮造车就用了一个多月,现在到史可法母亲的大寿之期可就剩下二十天了,还要等十天的话,那时间就太紧迫了。
因为史可法作为漕运总督,兼任凤阳、淮安等地的巡抚,不可能在南京,王潇早就打听清楚,史可法的母亲已经被接到了他的总督衙门,漕运总督衙门则在大运河沿岸的淮安府。
南京距离淮安府虽然有长江运河相连,可是走船的话,充裕的话就得用二十天左右,毕竟运河上很多的地方都需要纤夫拉纤才能行走。
现在杨潮说又要等十天,王潇不着急才怪,这件事对他太重要了,不但关系着他们家的生死,更是他的前途未来。
“最少也要十天!”
杨潮叹道,十天时间,已经是最快的了。
昨天他跟明瓦廊的刘东家沟通过,按照他的要求,刘东家本来说要一个月的,杨潮再三要求他加快速度,刘东家说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