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第6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征战前夕,苏天成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坚信辽东之战能够夺取最后的胜利,至于说征伐时间的长短,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且促使苏天成下定决心,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身在京城的朱审烜,已经被朝廷软禁起来了,朱审烜的安全是要得到绝对保证的,辽东之战取得了胜利之后,苏天成就会直接开口了,要求朱审烜到自己的身边来,相信那个时候,朝廷无法拒绝,也不敢拒绝了,否则苏天成率领大军,从山海关直接进入京城,无人可以抵挡。
决战时刻,苏天成暂时不关心任何的事情,一心就是想着辽东之战,他很少休息,一反常态的关心准备的细节,甚至亲自到军营去查看准备情况,这也令众人清楚了,辽东之战非常重要。
第一千零六十章 辽东决战(2)
济尔哈朗沉稳谨慎,调防辽东之后,他没有睡大觉,每日都派出斥候,侦查周遭的情况,而且还通过辽东来往的商贾,掌握关宁锦防线的情况,辽东的重要性,济尔哈朗是非常清楚的,不能够有任何的闪失,冥冥之中,济尔哈朗也有一种感觉,苏天成既然在盖州取得了重大胜利,有可能转移进攻的重点,下一步从辽东方向发动进攻。
但沉稳的性格,令济尔哈朗没有随便开口,这是关乎到大清国整体防御的事情了,没有确凿的情报,还是不要随便的分析,再说自己在海州已经遭遇惨败,甚至连豫亲王多铎都殒命了,汉八旗之中的正蓝旗被剿灭,旗主金砺被生擒,若不是大清国处于危急的情况之下,肯定是要遭遇到训斥的。
辽东边军的调动,济尔哈朗非常注意,不过这样的调动,不能够说明什么问题,盖州之战的时候,辽东边军调动更为频繁,谁都以为辽东是进攻的重点,结果盖州之战打响,大清国遭遇当头一棒,损失惨重。如此虚虚实实的情报,令济尔哈朗非常的恼火,大清国什么时候如此的被动,自崇德元年以来,总是遭遇到失败。
在满人权贵之中,除开皇太极和代善,对苏天成有着深刻认识的,就是济尔哈朗了,济尔哈朗本来就不会轻视任何的一个对手,大清国的将士,与苏天成交手次数不少了,细细算起来,竟然没有一次获得胜利,这是一个可怕的事情,也是令人沮丧的事实。
皇太极的旨意到达广宁,汉八旗之中的正红旗和镶红旗军士调至辽东。分别驻守广宁和西平堡,辽东防御的总指挥,依旧是济尔哈朗。这个旨意到达之后,济尔哈朗心中的石头落下了一半,看来皇太极也预测到了,苏天成下一步进攻的重点。很有可能是辽东。
为了能够很好的防御明军的进攻,济尔哈朗花费了不少的心思,他们没有将十数万大军全部集中在城池里面,这种做法过于的被动,和众多的军官商议之后,济尔哈朗做了三件事情,加强辽东的防御。
第一件事情,开挖沟壕和护城河,在广宁城外和西平堡城外。开挖了大量的沟渠,这些沟渠纵横交错,令骑兵无法冲锋,步卒靠近城墙,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同时拓宽了两个地方的护城河,护城河的宽度达到了五米以上,深度达到了三米以上。让护城河成为了进攻的最大障碍之一。
第二件事情,临时构筑火路墩。用以侦查明军的踪迹。这一手是跟着明军学习的,在广宁城和西平堡外面,沿着主要道路,修建了若干个火路墩,每个火路墩里面,驻守十来个军士。火路墩一直延续了二十余里的距离,报信也是采用烽火报警的方式,明军距离城池尚有二十来里的时候,广宁和西平堡就能够得知进攻的消息。
第三件事,重金收买商贾。希望从商贾的口中获得情报,及时调整部署。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商贾本来就是想着赚钱的,而且辽东还是留下了苏天成定下的规矩,不管是不是交战,商贾都是可以做生意的,从商贾的嘴里,获得的一些零星的情况,往往非常的重要。
当然,常规的事情,济尔哈朗丝毫都没有放松,譬如说斥候侦查的事宜,每日都是要进行的,获取黑山、大凌河城、锦州甚至是宁远的情况,派出去的斥候,清一色汉人的打扮,看不见辫子,而且这些斥候熟悉汉话,绝不会露出破绽。
皇太极调整了军队部署之后,济尔哈朗更加关注侦查的事宜了,而且辽东增加了大量的将士,这也令济尔哈朗能够很从容的部署人员了。
济尔哈朗尽心尽力,全部心思都扑倒了辽东,皇太极的整体部署,他也是清楚的,在他看来,辽东的战役,大清国是占据了巨大优势的,关键地方就在蒙古草原,代善率领大军进入蒙古,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让蒙八旗能够从义州方向发动进攻,而且插汉部落和喀尔喀部落,距离义州都不是很远,集结和准备也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统一指挥权方面,济尔哈朗考虑的更是全面,汉八旗所属的正黄旗旗主马光远、镶黄旗旗主石廷柱、正红旗旗主王世选、镶红旗旗主巴颜、正蓝旗旗主李国翰,这些都是大清国的骁将,个个都是了不得,济尔哈朗充分信任他们,譬如说西平堡的指挥权,他指定石廷柱直接负责,遇见了非常情况,可以做出来决断,而且因为石廷柱投降大清国之前,本来就是广宁守备,在有关广宁的防御上面,济尔哈朗也多次征求意见。
皇太极处置范文程,这令济尔哈朗有些不能够理解,他清楚范文程的能力,能文能武,为大清国立下了不少的功勋,难道仅仅因为情报的失误,就被赐死了,而且范文程在立下皇太子方面,是有着重要作用的,这对于稳定大清国的局面,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因为一直守在海州,没有回到沈阳,济尔哈朗不是很清楚情况,但他觉得,范文程被赐死,绝非完全是情报失误的原因,肯定有更加重要的原因,所以在对待汉人方面,济尔哈朗的态度没有改变。
驻守在辽东的满人不多,仅仅是济尔哈朗麾下的镶蓝旗,其余十余万将士,都是汉八旗的将士,若是不能够信任汉人,战是无法打的,广宁和西平堡也无法守住。
广宁和西平堡两座城池,驻守的将士人数基本差不多,都是六万多人,西平堡的守卫,石廷柱是总指挥,马光远和巴颜是副总指挥,广宁城的守卫,济尔哈朗亲自担任总指挥,李国翰和王世选是副总指挥。
济尔哈朗主持众人,集中商议了好几次,包括守卫城池所采取的诸多措施,很多都是在商议的过程之中提出来的,然后迅速的贯彻下去,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付诸实施。
济尔哈朗相信汉八旗旗主,这不是简单的事情。
大清国是满人的大清国,是满人与蒙古部落拥护成立的大清国,所以在大清国,满八旗是具有很多特权的,其次是蒙八旗,只是蒙八旗没有驻扎在沈阳周边,一直都是在蒙古草原,接下来才是汉八旗,最差的当然就是汉军了。
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大清国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包括好多的规定,都是与等级息息相关的,譬如说汉人绝对不能够自称为主子,甚至连主人家都不能够说,汉八旗的旗主,悉数都是归附满八旗的某一旗,在满人旗主面前,他们就是奴才,这种奴才的自称,不是说针对某一旗,而是在所有的满八旗旗主面前,你都是奴才。
济尔哈朗与诸多满八旗旗主之间的关系,就是主人与奴才之间的关系,济尔哈朗说出来的战术部署和要求,这些汉八旗的旗主必须是照办的,就算是济尔哈朗说错了,执行的过程之中出现了问题,汉八旗的旗主,也绝不敢将责任推卸到济尔哈朗的身上,只能够是自身默默的承担。
可济尔哈朗不是这样做的,他很明确的说了,守卫广宁和西平堡,是大家的事情,是大清国的事情,绝非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所以他完全尊重汉八旗的诸多旗主,还严格要求镶蓝旗的将士,一样要尊重汉八旗的旗主和各级的军官。
济尔哈朗如此做,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里面的原因,他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原来多尔衮和代善驻扎在辽东的时候,汉八旗的旗主,几乎没有什么地位,就是面对满八旗的牛录额真,也不能够认为自身的官职大,有些时候,作战的命令,就是这些牛录额真直接来传达的。深层次的原因,济尔哈朗也知道一些。
大清国的满人不多,想要控制汉人,除开采取笼络的手段,最为主要的还是压制,在成立汉八旗的问题上面,曾经有过争议,某些满人权贵就提出来,不需要设立汉八旗,将汉八旗归属于满八旗就可以了,扩充满八旗的力量,吸纳汉人单独编队,就完全可以了,这些反对的人,提出来的意见也是有些道理的,若是汉八旗遭遇了危险,更有可能投降,同时汉人权势太大了,对大清国是有影响的。
好在皇太极知道汉人的重要,更是知道,想要更好的统领汉人,必须给汉人权力。
大清国的满人权贵,能够真正相信汉人、赋予汉人重任的,的确不多,济尔哈朗算是其中之一,长期跟随在皇太极的身边,济尔哈朗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重要性。
从这个层面来说,皇太极要求济尔哈朗负责辽东的防御事宜,是人尽其才了,多尔衮等人,驻守辽东,并非是最好的选择。
也正是因为济尔哈朗的努力,辽东的防御工事,相对是完备的,明军想要展开进攻,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辽东决战(3)
张凤翼带领大军撤离登州、赶赴宣州的消息,令朱由检勃然大怒。
几乎失去理智的朱由检,准备要动手了,从这件事情上面,他看到了危险,他可以断定,这是苏天成的主意和要求,要不然张凤翼不会轻易撤离登州,从张凤翼的奏折里面,朱由检知道江宁营驻扎在登州等地的江宁营将士,达到了两万人。
危险信号来临的时候,朱由检忘记了大明正在与后金鞑子作战。思来想去,他不知道该从哪个方面来动手,若是直接下圣旨,斥责苏天成为谋逆,显然是不合适的,但坐视不理,这不符合他的要求,故而他要内阁商议,拿出来应对的办法。
养心殿,杨嗣昌低着头,一直都没有说话,看着走来走去的皇上,杨嗣昌的内心是苦涩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如此关键的时刻,皇上做出来了不理智的决定,后果终于显露出来了,其余的内阁大臣,一样低着头没有说话。
其实内阁的意见也是不统一的,但没有谁敢说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对苏天成进行清算,毕竟大军已经积聚在辽东,马上就要和后金鞑子决战了,这样的时候,要是清算主帅,造成的损失将无法挽回,甚至有可能让辽东彻底失守,京城处于危急之中。
转悠了好半天的朱由检,稍微冷静了一些。
红着眼的朱由检,看着诸多的内阁大臣开口了。
“张凤翼擅自撤出登州,虽有不得已的原因,可此行为不可饶恕,朕绝不能够屈服,诸位爱卿有什么好的建议。”
没有谁说话,这个问题。内阁早就讨论过了,拿不出来什么好的办法。
朱由检再次发怒了。
“你们都是朕的肱骨,如此关键的时刻,为何不能够想到办法,难道要朕亲自到登州去吗,眼看着更大的危险逼近了。却不能想到办法,朕要你们何用。”
皇上说出来这样的话语,杨嗣昌承受不住了,按照一般情况来说,朝廷里面出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是重大的问题,内阁首辅必须要承担责任,或者是请罪,或者是辞职。
“皇上。这都是臣无能,臣请辞去内阁首辅之职。”
朱由检早就想到了杨嗣昌这样的回答。
这也是令朱由检愤怒的原因之一,内阁总是想到了辽东,想到了后金鞑子,但却没有想到,苏天成的势力日渐壮大,有着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动作和意思了,有朝一日可能会推翻朝廷了。这样的关键时刻,不采取措施。接下来将要发生更为严重的事情,后金鞑子毕竟派出了使者,曾经到朝廷来议和,大不了暂时不剿灭后金鞑子,朝廷也派出使者去,暂时维持议和的协议。以便于腾出手来,专门对付苏天成。
后金鞑子一直都是朝廷最大的威胁,这一点朱由检非常清楚,当年后金鞑子与流寇同时肆掠,在朱由检看来。流寇肆掠乃是内乱,后金鞑子骚扰,才是对朝廷最大的威胁,如今的情况改变了,苏天成的危险甚于后金鞑子了。
可这样的想法,朱由检不能够说出来,哪怕他是皇上,毕竟苏天成还没有开口说造反,人家还带领大军在辽东厮杀,准备和后金鞑子决战,这就令朝廷没有理由清算,也不能够清算,人是说不清楚的,万一逼急了,做出来不理智的事情,后果无法预料。
朱由检很清楚,辽东的位置太重要了,万一这个时候清算苏天成,人家反戈一击,从山海关攻击京师,大明就危险了,从山海关到京城,一马平川,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屏障,再说了,大明各地的军队,根本就不能够与江宁营抗衡。
可朱由检心里不舒服,他必须要想办法,阻止苏天成所做的一切。
“杨爱卿,此等话就不要说了,朕需要用人之际,诸位爱卿要齐心协力,若是朝中大臣都是你这等态度,难不成朕要独自来应对,难不成朕要亲临辽东,难不成朕要向苏天成俯首称臣吗。”
皇上说的很是委婉了,可这样的话,在杨嗣昌等人听来,无异于晴天霹雳,杨嗣昌忍不住,扑通跪下了,其余的内阁大臣,也跟着跪下了。
万般无奈之下,杨嗣昌终于开口了,他并不想开口,其实在这一场关乎到命运的争斗之中,他的内心是复杂的,谁胜谁负还是模棱两可的事情,但根深蒂固的皇权思想,左右了他最终的选择。
“皇上,臣以为,苏大人正在辽东征伐,如此重要的时刻,商议其他的事情……”
“不要说了,这就是内阁商议的意见吗。”
朱由检打断了杨嗣昌的话语,内阁的意思他已经清楚了,无非是采取怀柔的政策,依旧安抚苏天成,依旧让苏天成领兵与后金鞑子厮杀。
养心殿里面非常的安静,没有谁继续开口。
朱由检看了看众人,终于说出来了自身的想法。
“朕想过了,我大明与后金鞑子的厮杀,源于皇太极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