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天成微微一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要是我将周顺清的事情说出来了,你依旧为其辩护,那就有些意思了,莫非你何耀武也不想要头顶上的乌纱帽了。
苏天成不紧不慢的说着相关的情况,表情很是平静,可何耀武的表情,却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脸上的微笑有些僵硬了,他估计是想到了周顺清的事情,却不知道有如此的严重。
等到苏天成说完之后,何耀武再次开口了。
“这周顺清,问题如此之严重啊,本官还真的是没有想到啊。”
“下官也没有想到,只不过实际情况如此,明日下官还要做一些核实,落实了所有证据之后,上奏应天府的。”
“好,好。”
闲聊几句话之后,何耀武告辞了,苏天成一直送到了县衙外面。
何耀武转身的时候,脸上的神色,迅速的变化了,显得很是阴沉了。
何耀武是周延儒的心腹,不出意外,开年之后,很有可能出任应天府府尹,或者是调到京城去,出任都察院佥都御使,这样的情况下,他当然要不遗余力的维护周延儒的利益,朝廷里面的一些争斗,他也是清楚的,想不到周顺清出了这样的大事情,更想不到苏天成如此的胆量,居然敢直接审理。
如果这样的案子,上奏到朝廷,会引发什么样的反响,那是不用说的。
表面看,苏天成胆子很大,居然直接动了周顺清,实际上,苏天成的这一手,很是巧妙,不会对自身造成什么伤害。
还在路上的时候,何耀武就仔细思考了,事到临头,必须要有所反映了。
回到府邸,他迅速写信,小半个时辰之后,这封信离开了南直隶,到京城去了。
何耀武预感到,可能有一场风暴要发生了。
送走了何耀武,苏天成也不会闲着了。
渠清泽来了。
“渠大人,周顺清的事情,你知道了吧。”
“知道了,想不到你胆子这么大啊,敢动用巡检司的军士,包围周顺清的府邸,怎么样,所有证据都掌握了吗。”
“这没有问题,按照目前的证据,不要说周顺清本人,就是他的家眷,都可能受到牵连了,这小子太混账了,作恶太多,活该有这样的报应,刚刚何耀武大人来过了,了解了情况,我本来想着,彻底弄清楚之后,上奏朝廷的,现在看来,不能够按部就班了,今日我就写两封奏折,一份奏折上报朝廷,一封奏折,就要麻烦你了,最好是直接呈报给皇上。”
“哦,有必要这样做吗?”
“必须这样做,而且要快,否则我们可能要陷入被动。”
锦衣卫传递消息的途径,目前来说是最快的,通过这条线,将周顺清的情况,上奏给皇上,也是最为保险的,这一封奏折里面,苏天成没有客气,详细陈述了周顺清的恶行,前后两年多的时间,至于前面的,因为时间久远,暂时无法查证了。
之所以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当然与周延儒有着不可推卸的关系了,相信朱由检看到了奏折之后,一定会明白的。
第一百八十章 无心插柳
刘云清说出来这样的一番话语,激怒了其余的三人。
翌日一大早,在东林书院,邹平章 首先发难,东林书院的学子是不少的,也时常进行辩论,而且辩论的主题,都是有关家国大事的。
东林四公子,在书院的名气更大,其余的学子,绝想不到,四公子之间会出现问题,所以说,这一次的辩论,显得有些凝重,最后,书院的老师也加入了其中。
虽然大家对邹平章 的看法,不是完全赞同,认为苏天成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但最终还是维护了邹平章 的意见,认为苏天成处事不成熟,缺乏怀柔的心态,应该要做好慎独,要加强自身的休养,要宽以待人,甚至有人认为,东林书院的精神,是拯救国家的最好良药,苏天成应该到东林书院来学习一番。
经过了这一次的辩论,刘云清彻底的失望了,以前自己追求的那些东西,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可笑,东林精神,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完全排斥外来思想,不管对的还是错的,顽固的坚持自身的意见,这样的思潮,如果在朝廷中间蔓延,如果治理国家,可以想象,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那就是异常明确的党争了,出现打击异己的思潮,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他终于感觉到,苏天成当初的话语。说的是多么的准确。
辩论结束之后,刘云清果断做出来了决定。退学,不继续在东林书院学习了。
这一下,引发的轰动更大了。
刘云清是东林四公子之首,居然要退学了,那就意味着,他不再是东林书院的学子,东林四公子的称谓,从现在开始。不复存在了。
包括学院的老师,都要求刘云清慎重,不要做出来这样的决定,可惜刘云清去意已绝,听不进去劝告了。
很快,书院的教授出面了,训斥了刘云清。认为刘云清这样做,是大逆不道,投身于一种精神之中,哪里说放弃就能够放弃的,若是这样做了,必将成为东林学子的眼中钉。日后如何的立足。
这是一种很可怕的威胁,东林党的力量,还是比较强大的,虽然在朝廷内阁中间,暂时没有人。但官员中间,还是不少的。就算是内阁做出来的诸多决定,也要适当考虑到东林党的建议,而且皇上对东林党,持有的态度,也是支持的,没有否定,刘云清不过是生员,算不上什么,更没有多少的地位,得罪了东林党,今后几乎没有出头之日了。
刘云清不为所动,坚决要求退学。
这件事情,对东林书院,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东林四公子之首的刘云清,居然要退学了,不再承认自己是东林学子。
黄廷平、易礼高和邹平章 三人,与刘云清的关系,毕竟是有所不同的,他们和刘云清交谈了很久,希望刘云清能够回心转意,可惜没有效果。
就在刘云清退学的时候,东林书院的教授,也形成了一种思维,刘云清之所以要退学,是受到了江宁县知县苏天成的蛊惑,这是对东林书院的一种公开的侮辱,结合上次钱谦益遭受的待遇,他们认为,自此以后,苏天成也是东林书院的对头了。
办完了手续,刘云清直接到了江宁县衙,求见苏天成。
苏天成隐隐知道了一些消息,但不是很准确,毕竟他没有心思关心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刘云清来拜访的时候,他正在看刑房起草的诸多判决文书,要是没有什么意见,就盖上县衙的大印,粘贴到县衙外面的申明亭了。
“江宁县生员刘云清拜见知县大人。”
看见刘云清态度如此的慎重,苏天成有些奇怪了。
“刘云清,你这是何意啊。”
“在下已经从东林书院退学了,今日特意来拜访大人,诉说心中的一番认识之后,打算出去游历了。”
“哦,那你说说,你有什么认识啊。”
“前番聆听了大人的教诲,在下还没有感觉到什么,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在下思索了很多,终于感觉到,大人说的是肺腑之言,东林书院已经改变了初衷,很多的东西,不值得在下学习了,甚至需要摒弃了。”
“刘云清,这样的话,可不是随意能够说出来的啊,我看你还是谨慎一些。”
“感谢大人的提醒,在下认识转变了,不吐不快,按说在下曾经是东林书院一份子,不应该说这些的,在下觉得,东林书院,有两大致命的问题,第一是标榜清流,泛泛空谈,以至于形成了一种风气,没有谁愿意坐下来实际的做事情,仿佛凭着一张嘴,就可以治理国家,说的越好,显示自身的能力越强,不做事的同时,还要依照自身的标准,随意的评判他人,好像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要按照东林书院的标准来做事情,不这样做,就是大逆不道了。”
苏天成的眼神,变得有些深邃了。
“第二是缺乏怀柔的心理,可笑的是东林书院,标榜的就是怀柔和慎独,要求加强自身的休养,但面对反对意见的时候,却是怒不可遏,俗话说的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点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精神,在下甚至想到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典故了,若是照着这种认识发展下去,一味的去要求别人,自身不愿意进步,能够有什么出息啊。”
苏天成的脸色发生变化了。
刘云清能够有这样的认识,这是他没有想到的,看来东林党内部,确实有能人,不管是什么思想,或者是什么伟大的人,能够自我反省,能够吸取先进的东西,做到与时俱进,就可以长时间立于潮头,立于不败之地。
刘云清具备了这样的素质。
“呵呵,你的这份言论,本官很是佩服啊,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够进步,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进入朝廷为官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时时刻刻的自我反省,来日必定大有作为啊。”
“大人赞誉了,在下如今已经成为了书院的眼中钉、肉中刺,怕是难以有什么作为了,今后就四处游历一番,多张长见识罢了。”
“呵呵,实话实说,你的这番选择,不怎么样,既然书院的众人,认为你没有出息,你就偏偏要做出来一番事业,这才是最好的回敬,用事实来说话啊。”
“在下也想过这些事情,只不过学识有限,难以发挥作用,来日乡试,在下一定努力,争取高中。”
“恩,我有一个建议,你暂时留在县衙,帮助我做一些事情,你看如何。”
刘云清脸有些红了,东林书院对苏天成的看法,他暂时不敢说出来,想必日后,苏天成总是会遇见一些麻烦的,要是自己到了县衙,岂不是更加凸显了矛盾。
“在下也想跟着大人学习,只是在下离开了东林书院,众人都以为,在下是受到了大人的蛊惑,东林书院对大人,已经颇有微词了,这样的情况下,在下留在县衙,恐怕不妥当啊。”
“哈哈哈……”
苏天成站起来了,脸上带着傲然的神情。
“刘云清,我都不怕,你怕什么啊,你想想,周顺清是什么背景,尚且被拿下了,我害怕过吗,东林书院的长处,我虚心学习,不足之处,我也不会迁就,若是想着排除异己,想着以精神来压人,最终是什么结局,还说不定。”
看见刘云清还是有匈疑,苏天成再次开口了。
“刘云清,这世界上的事情,你不要害怕,有些东西,貌似强大,但你深入其中,就知道是不堪一击的,东林书院的精神,有可取的地方,不能够完全抛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我一直都牢记,你现在退出了东林书院,并不意味着你完全抛弃了东林精神,有朝一日,你要用自身的行动,说明你是正确的,让更多的东林学子,围绕在你的身边,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你才能够证明,你是正确的。”
刘云清差点没有忍住。
这样的想法,他是不敢随意有的,可内心深处,谁不想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如今苏天成说出来了。
刘云清站起来,面对着苏天成,抱拳行礼。
“大人的见识,在下望尘莫及,今后愿意追随大人学习,东林书院的精神,在下不会随意抛弃的,只是在下以为,需要不断改进,在下愿意在江宁县县衙,效犬马之劳,时时刻刻聆听大人的教诲。”
“好啊,明日起,你就到县衙来,你是读书人,有功名在身,不能够做县衙的吏员,那就做幕僚吧,时时刻刻提出来意见建议。”
“在下一定尽心竭力,绝不辜负大人的期盼。”
刘云清离开之后,苏天成面容严肃了。
和东林党做对,他暂时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但让刘云清到县衙来做事情,这件事情,慢慢的就浮现出来了,他不会害怕,但也不能够不在乎。
不管怎么说,做出来成绩,才是硬道理。
第一百八十一章 幕僚
幕僚也就是师爷,但师爷称呼的出现,是在清朝。
明朝称之为幕僚,也有称呼为幕客的,这是对幕僚一种较为尊敬的称呼,将幕僚当做尊贵的客人。
幕僚的队伍,有大有小,并不是说你的职位高了,就需要诸多的幕僚了,县衙有专门为幕僚安排的房屋,他们有着明确的身份,不是官吏,性质上,属于官员个人请来的智囊。
幕僚一般都是读书人,以生员居多,他们出谋划策,虽然没有参与到决策中间来,但提出来的意见建议,是至关重要的。
幕僚职责的特殊性,要求这些人必须有不错的知识,有着一定的社会经验,能够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形势,提出来好的意见建议,特别在牵涉到刑名和钱粮事宜的时候,幕僚是不能够含糊其辞的。幕僚的俸禄,是官员自掏腰包支付的,他们在官员的身边,能够产生不小的影响力,收入还是不错的,如果没有真正的本事,幕僚不可能干的很长。
苏天成对幕僚的理解,有所不同,他没有将幕僚和师爷的性质,完全糅合起来,在他的内心里面,幕僚是需要真正发挥作用的,也就是说。能够临危受命,能够提出来准确的意见建议。必要的时候,甚至能够直接做出来决策。
基于这样的原因,苏天成一直都没有请幕僚,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他对明朝读书人的看法,还是有些不一样的,读书人确实是社会上的佼佼者,但不少的读书人。沉湎于八股文里面,很少关心社会上的事情,这也是明显存在的问题,愿意成为幕僚的人,几乎都是生员,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酸秀才,要在这些人中间。找到真正的能人,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做事情,总是要达到目的的,否则就不要去做。
熊子健是他心目中,较为成熟的幕僚的人选,可熊子健偏向于军事方面。对民生方面,也不是太熟悉,当初刘仲基跟着到江宁县,也是作为幕僚来培养的,可刘仲基已经是江宁县典史。只好作罢了。
刘云清愿意到自己的身边,还是可以的。至少刘云清有学识,对社会上的事情,有着一定的认识,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肯定是能够发挥作用的。
熊子健来到县衙之后,苏天成专门在三堂等候。
熊子健一直都是在府邸负责的,因为他的身份特殊了,父亲是赫赫有名的熊廷弼,这样的人,向朝廷推荐的时候,是需要看准时机的,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