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唐新秩序 >

第262部分

大唐新秩序-第262部分

小说: 大唐新秩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围一圈工匠都面色涨红,相顾无语,锦县县令等人也容色古怪。李诚中立时察觉有异,向陪同而来的营州都督周知裕望去,周知裕同样不明所以。

没错,李诚中露怯了,千年桐并非生长了千年的桐树,只因果皮如龟裂,寓意长命百岁而得名。

冯道咳了咳嗓子,将话题转移:“如今粮食如山,是否仍旧向南方购粮?未知殿下之意。”

李诚中立刻将注意力转了过来,沉吟片刻道:“不能停,还需继续购入。不过粮价可以压下来一些。今年河南连场大战,淄青的粮食他们收不到了,关内又被烧成了白地,再加上营建东都……今年虽说风调雨顺,但河南就算丰产,也禁不住这么消耗。唔,咱们和袁象先、蒋玄晖谈谈,他们有多少粮食,咱们就要多少!”

冯道忍不住乐了:“今年已经向河南购粮超过百万石了,袁象先说,他们的余量已经告磬,蒋氏不清楚,不过他们比袁氏还不如……如今秋收刚毕,想来袁氏又收货了大批粮食,怎么算都在百万石以上,应该可以继续向咱们售粮了。”

“周转得开么?”

“没问题,实际上河南的大粮商都不用钱,他们用幽燕联合钱庄的钱款协议……”

李诚中打断他:“可道,我早就跟你说了,今后慢慢改变叫法,以后那不叫协议了,直接叫宝钞。”

“呃……某知道了。按照钱庄的估算,至少有两百万贯钱款协议……两百万贯宝钞在河南诸商手中。”说到这里,冯道有些担心的问:“会否出事?钱庄各家懂事都很担忧,已经欠了河南诸商两百万贯,占了钱庄总本的七成,他们担心还不上……”

李诚中笑了:“呵呵,告诉他们,不必担忧,明年起,某批准他们再发一百到两百万贯宝钞,具体多少,还需要你们判官署来估算。”

冯道迟疑道:“钱庄恐怕不敢发钞了,他们都吓坏了……”

李诚中想了想,道:“这样吧,今后判官署钱库中留存的铜钱改存三成到幽燕联合钱庄,允许他们在遇到兑付时启用这些铜钱,但他们需要向判官署支付钱息,一厘或两厘均可。”

冯道疑惑道:“咱们存钱到钱庄,不付存费,反而让钱庄付钱息?”

李诚中拍了拍他的肩膀:“可道,放心吧,你把这件事跟他们说,他们肯定乐意。”

冯道不解,但既然李诚中这么说了,他打算到时候与幽燕联合钱庄各家东主商谈此事的时候,施以少许压力,总之这些钱息都是小事,总不能为了这么点小事而违背了燕王的意愿吧?再说了,这些东主背后的豪门也曾经多次向燕王提议,愿意捐助军资,都被燕王殿下婉拒了,如今燕王殿下开了口,这可是个机会,谁不抢着献助一二谁就太没眼力了不是?

“对了,钱库里三成是多少?”李诚中忽然想起来一件事。

冯道心中有数,立刻报道:“钱库中存余一百一十四万贯,如今已是九月,下月便是秋赋上缴之时,比照去年,可添钱三百七十万贯,其中渤海输钱四十万贯、新罗和熊津各输二十万贯。三处已经向判官署叫苦,说是存库已尽,不可再增了。”

李诚中道:“也罢,今后便以此为惯例,五年内不增其赋,但,必须说好,若是中原大战,则需竭尽全力支应关内!”

第七十章 转折(二)

李诚中在锦县船坊的视察一共用了三天,结果令他相当满意。自光化三年末修造锦县船坊之后,这里的面貌就一天一个样,到了四年后的今天,已经可以拥有船工八百余人,可同时开工修造六百石大船两艘,或三百石船五艘,或一百石以下小船二十艘以上。

锦县周围不缺木料,缺的只是晒木料的时间,自从光化三年末开始砍伐巨木以来,这些木头已经晒了三、四年之久,终于可以修造长期使用的海船了。其实锦县船坊自天复元年便开始了船只的试造,但基本上只能使用半年至一年,主要还是为了积累造船的经验。

李诚中平复渤海、新罗、熊津之后,从上述三地获得了大量船工,使锦县的造船实力突飞猛进;卢龙军拿下棣州之后,又获得了许多有宝贵造船经验的中原船匠,这些船匠的加入,直接让锦县的造船水平达到了六百石!

李诚中不懂造船,但是他约略听说过“三角帆”的说法,这次前来锦县,便提出了“三角帆”的概念,但具体什么样子,他也说不上来,只是令几个头匠师傅的头发都愁白了。

虽然不懂造船,但李诚中却知道海运的优势,他从去年开始就谋划起了海运布局。在漳水入海口处,一座船港正在兴建当中,预计天佑二年正月便可完工,到时候海船可以从锦县南下,在这座船港停泊,大船可以卸货转小船,顺漳水而上,经永济渠后直抵潞县,转而进入幽州。

同时,李诚中还考虑在大河入海口附近也修造一处船港,军资便可直抵博昌,支持博昌行营的作战耗用。具体地点仍在寻找当中,不过已经敲定了三个地方,就看最后哪一个更合适了。

视察完了船坊,李诚中这次终于可以不用骑马奔波了,他带领随从官员,告别了营州都督府周知裕及以下众官吏,在锦县港口登上了一艘三百石的海船。乞活买带领着警卫营三百骑兵及相关随员登上了另外两艘百石海船,一前一后护卫在侧。船队沿着海岸向南,只用了三个昼夜,便登上了漳水入海口处新修的一座栈桥。

但该死的晕船,又是晕船,让李诚中及登船的随从官吏和军士们足足停留在此两天,才稍微恢复过来。想要建立一支卢龙的水军,依旧任重道远。

李诚中离开这座海港时,给港口取了个名字,这个名字对于穿越者来说应该是非常熟悉的,李诚中打算用这个名字告诉后来者——你们不是第一个穿越的,老子才是!

再次恶搞了一把的燕王殿下在回幽州之前,又去了趟范阳军校,他要完成给新八期高级学员的最后一堂课。等到这堂课讲完,新八期高级培训班的军校培训就结束了,剩下的三个月,这些学员将被分配到各军,进入军中实习期,只要获得实习军队的考核认可,他们便可正式毕业,成为一名营级以上军官。

李存勖、郭崇韬、李继韬、周盛茂、颉木里等河东众将最早想去的是妫州军,这令李诚中相当意外。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实在是盛名所累。妫州山后子弟虽然在卢龙军体系内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山头,但在天下间却赫赫有名,尤其是在河东军中,那是代表着卢龙最精锐力量的象征。

一手将山后子弟带上如此高度的,正是当年河北第一名将——白马银枪高思继。此君虽然已逝,但英名至今仍备受河东推崇,上至晋王李克用,下至河东一小卒,无不为之深深折服。所以最初的时候,河东众将们非常想在妫州军中效力,看一看这支天下闻名的精锐,看一看白马银枪的后人。高行周正是妫州军都指挥使。

不过当校内学习期结束后,河东众将们便不再坚持了,因为他们已经明白了,过去的妫州山后子弟不复存在,银葫芦都、盐池兵已成过眼云烟,就连威震天下的霸都骑也早就成了赵州军。高氏兄弟、王思同、李承约、赵霸等河北年轻一代的名将虽然仍居高位,却不再是过去的军头,他们依然在指挥军队,却调不动一个士兵。

这,就是卢龙军与天下藩镇最根本的区别!所以,无论去哪里,其实都一样。

李诚中讲完最后一课之后,最终的分配方案已经送到了学员们的手中。郭崇韬去了莫州军、李继韬去了营州军、周盛茂去了定州军,经过李诚中的特批,李存勖去的是战区——上党行营,而阿史那颉木里,按照他本人“仿先祖例,宿卫燕王”的意愿,成为了警卫营的一名实习军官,跟在乞活买的身边办事。

岐王之子李继唁被扔给了魏州军——他对魏博牙兵仍然非常仰慕,虽然真正的魏博牙兵已经彻底折在了李小喜手上,但魏州军这个名头还是很吸引他;王师悦申请去了怀约联军,因为他和同屋的契丹军官阿古感情不错;至于李嗣业,他偶尔听燕王说过,似乎一百五十年前的安西,有一个和他同名同姓的大将善使陌刀,所以他想去陌刀都试试,幽州军里的陌刀都编制最为齐整,所以李诚中如他所愿,让他进入幽州军老营实习。

这些外系藩镇的权贵们究竟表现如何,李诚中暂时不用关心,至少从教化司和作训司的禀告中,他们已经很好的融入了卢龙军这套体系之内,剩下的,也只能看他们本人的造化了。

天佑元年的十月,第一场雪来得特别早,似乎预示着来年又是一个丰收。李诚中哼着刀郎熟悉而又陌生的小调,回到了幽州。

燕王府的大殿已经新建完毕,除了规模和制式更加宏大外,李诚中也看不太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唯一清楚的,就是这座大屋子可以称为“殿”了,而且台阶增加到了六阶,比过去多了三阶。

也许最大的改变,是大殿之上……或许应该说不仅大殿之上,时时刻刻,只要是办理公务之时,身边都多了一个随时捏着笔杆,捧着纸卷的小文官。他是负责记录李诚中处理公务的专门官员,说白了,就是写起居注,这让李诚中很不习惯。

张兴重、姜苗、周坎以及高明博等人在大殿上恭恭敬敬的行了叩拜之礼,然后李诚中赐座,几人围着李诚中开始军议。

卢龙军制定的两河论战方略执行非常顺利,到目前为止,上党行营已经轮换三批次共计十二个营头,博昌行营轮换了五批次共计八十三个营头,轮换官兵近百个营,计五万人,占卢龙军常备军的一半,其中还不包括幽燕保安军和辽东保安军。

通过这样大规模的轮换,大半新军得到了实战的检验,并且涌现出一批荣获战功的好苗子。按照教化司姜苗、作训司周坎的意见,下一步新九期培训,可以着手展开了。对此,李诚中表示同意。

姜苗特别提到了赵在礼私下书信中告知的一件事情:任都头没有死,就在幽州居住,而且任都头的三个儿子已经成年,大郎和二郎都已经入募从军,大郎在莫州军右厢弓箭营,二郎在赵州军左厢二营。赵在礼希望姜苗能够给予一定关照,别仍任都头有丧子之痛。说白了,赵在礼希望姜苗说情,把任家两兄弟调离一线战场。

李诚中听后非常惊喜,他也早就以为任都头在贝州一战后身死了,却没想到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活得好好的,于是当即表示,这两天就要去看望这位老上司。

姜苗又说,任家大郎所属的莫州军右厢弓箭营参与了第一批轮战,目前为正兵衔,在上党地区表现优异,已经记功满十二级,暂时兼任伍长之职;二郎也在博昌行营参战,目下刚刚转为辅兵衔,记功两级。右厢弓箭营撤回了黎阳,已无危险,但赵州军左厢二营仍未撤回。

大郎已经回来了,而且记满了十二级军功,白狼山新九期初级军官学校的名额基本上跑不了,对此,李诚中不需挂怀。但任家二郎却有些危险,姜苗犹豫了片刻,问:“若是专门将二郎调回来,那他以后在军中便待不下去了。可否将骑兵营调回?”

李诚中眼望张兴重,张兴重思索片刻,直接摇头:“不可。”

姜苗恳求道:“任都头在贝州时,对殿下和某甚是照拂……”

话音未落,张兴重打断道:“任都头同样是某当时的上官,同样对某有所照拂。并非某不想保全任家二郎,某也是刚刚听老姜说起此事,所以刚才盘算过了……单调任家二郎某没有意见,但如老姜所言,这么做,任家二郎不如直接退出军中算了……若是调骑兵营回河北,却无法做到,此事某今日正要向殿下请命,如今淄青形势不妙,博昌行营缺兵,不仅不能调回骑兵营,还要继续增加更多的营头!”

李诚中一愣:“离开幽州之前,不是一切都很顺利么?怎的一回来,事情就有所败坏?”

张兴重道:“并非军机败坏,而是宣武有骑兵了。据博昌行营所报,从八月开始,淄青战场上的宣武骑兵便逐渐增加,恐怕已经接近千骑了!”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宣武军中出现大量骑兵的情报引起了李诚中的高度关注,来到这个时代,他早已深知骑兵使用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是否能够拥有一支可战的骑兵集团。

河东之所以能以不到六七万的兵力抗衡宣武,一支七八千人的骑兵集团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之一”!不能歼灭这支骑兵,梁王无论在河东击败晋王多少次,都不能取得最终胜利;晋王只要保住这支骑军,哪怕这次的河东大战继续以失败告终,他都有机会卷土重来。

就只论当年的河北,卢龙在一百五十年的藩镇割据中能够始终保持龙头老大的地位,就是因为接壤关外,能够持续获得战马的供应,哪怕是魏博牙兵最风光的时候,卢龙军的地位都从未跌落过。而宣武军真正大举染指河北,正是当年在青草坡击败了霸都骑军之后的事情,至于现在,淄青战场能够僵持到如今,也是因为卢龙军骑兵在那里纵横驰骋往来无敌的结果。

从淄青传回来的结果看,宣武军已经打通了秦州,而秦州,正是大唐鼎盛时期的重要产马地,那里出产的陇右马是当年唐军扫平北庭和安西的重要保障。在黄巢之乱后,陇右马场已经废弛,但如果宣武军投入极大的人力和物力,仍旧有获得稳定获得战马的可能。现在出现在淄青的战马都是幼齿马,如果再给宣武两到三年时间,那么可以确定,宣武军将获得真正可以与河东、河北抗衡的战马。

现在的问题是,秦州位于凤翔、吐蕃、甘州回鹘等诸多势力之间,卢龙军的情报体系尚做不到彻查清楚的地步,不知道梁王是如何占据秦州马场的?

“立刻向岐王问询,秦州是怎么回事?凤翔虽然羸弱,但也不至于让宣武将身后的秦州给抢了去吧?岐王到底在做什么?还有,将这一情况速速通告晋王,让他在晋州多加提防,若是河东一时不查而吃了大亏,对咱们的全盘战略影响甚大。”李诚中缓缓道。

“唔,可以让李继唁以家书的名义询问岐王,或许会好一些,不至于太生硬?好的,回头就安排下去……另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