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501-番外1 >

第47部分

501-番外1-第47部分

小说: 501-番外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旁冷眼旁观众人态度的皇帝看着大家袖手的袖手,打太平拳的打太平拳这还不算。一旁站着的礼部尚书说刑部弄冤狱,两个人又开始争论起来。

    最要命的是,皇帝也看得很是入神,象是在看人摔跤一样,完全没有让人拉开的意思。闹到乱纷纷处,六皇子才走出来对皇帝道:“父皇容禀,诸位大臣所禀之事,都是历年来各处协调不妥善所致。儿臣斗明进言,协调不妥是双方所致,命他们一一将事情明细,解决事宜呈上来,再行论个是非曲直。”

    这一会儿大家才被六皇子的话给吸引过去,两位尚书这个时候才喝住自己的人,一起在皇上面前拜倒,皇上微微一笑,看着晋王道:“三皇弟为朕分忧,看看今天诸臣所奏,可知事情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私盐泛滥,官盐出产低,私铁农具更为经用。。。。。。这朕也都听说过。这样吧,咱们一件一件事情的来。你们都出去候着,南平王留下来。”

    第一个留下来的是朱宣,皇上也不废话,径直道:“你过年后回你的封地上去,朕给你一道密旨,命你前往晋王封地上查看私盐等税务收支情况,还有他的绿林好汉们象是不少,又有人奏上来有,而晋王却说没有,你查清楚奏我。”提起笔来就是一道密旨。

    朱宣走出来 ,见人人都往自己脸上看,只能颔首示意,也管不了后面是谁进去。皇上这是打算个个击破,我去查晋王,再进去的人一定有人来查我,是哪一个倒是不知道。

    从宫里回来是近中午的时候,朱寿已经回来,一一把上午的事情都回过朱宣。朱宣微微一晒,秋夫人又跑来找妙姐儿,早就不应该让夫人们与妙姐儿经常话家长里短,现在隔开她们,再过几天就要离京,以后哪里还会再有这样的烦心事去。

    “王妃午饭前出的门,往街上去看粥棚去了。”朱寿回完话,听王爷想了一想才说道:“看粥棚也是正经事,明儿三十幕僚们都有假。今天中午都在书房里吃饭吧。”

    朱宣在书房里和幕僚们一起喝酒品诗的时候,沈玉妙正在粥棚里吃自己的午饭,这应该不算是矫情吧。

    明儿就是除夕,外面办粥棚的家人进来请示:“这粥棚过年的时候关不关?”一语提醒妙姐儿,自己有些日子没有出来看过,看一次伤心一次难过一次,回去吃饭都不能怎么挑食。

    雪地里破衣烂衫排除拿着一个破碗等着施舍一碗粥的人,每一次看到,人为鱼肉,天地为刀斧的感觉就更浓厚。

    粥棚里侍候的家人们上一次接待过王妃,知道王妃的性子就和富贵人家的女眷没有一点儿例外的地方。不远处就是临昌侯府的粥棚,临昌侯家的太夫人一辈子养尊处优,没有吃过什么苦,偶然兴起出来看一看粥棚,看到衣不遮体的小姑娘在雪中等着施粥,恨不能个个带回家去,结果弄得那天临昌侯家的粥棚面前跪倒一片人,个个都要跟着太夫人走。

    好在沈王妃还没有闹出过这种笑话出来 ,她今天在粥棚里坐下来,也只是打算在这里吃午饭,让人从粥桶里舀出一碗粥来,与她带来的菜放在一起,家人们提心吊胆地看着王妃喝那碗粥,虽然这粥都是货实价实的,也不象别人家里会掺霉米之类的,可是各家施粥用的米一定不是当年的新米,都是压仓底的陈米,再说大锅熬粥又是施舍人的,不是给自己喝的,当然决不是家里小小的锅子单独煮出来的那样香甜。

    沈玉妙只喝上一口,如音和瑞雪就赶快把粥从她面前拿开来,笑道:“王妃这就尝过,这粥有些不热了,我们带着有新鲜的热汤水呢。。。。。。”被沈王妃一阵白眼儿,伸出手来道:“拿过来放在这里,我还没有尝好呢。”

    看着大家脸上都是担心的表情,意识到自己这样做让家人们无端担心的妙姐儿才微微带笑道:“这粥很好,我不过是想喝一点儿,你们不用担心。快去施粥吧,外面还有人呢。”象是不管什么时候来,都有排队的人。

    朱禄轻声回一句道:“这也有不务正业的人。”只知道各处喝粥混一个肚儿圆,那么高的人做点儿什么不好,又不是老人孩子还来喝粥。

    就是妙姐儿也是一阵苦笑,施粥也能招来这样的人,做善事从来漏洞多多。把面前的粥又端起来喝一口,再看一眼大家苦笑的表情。沈玉妙心底里一阵好笑,我就喝一口又能怎么样。沈王妃今年管家,夏末秋初回的家,不过三个月左右,威严日重。她还不象别人家的媳妇,会有丈夫不帮忙,婆婆刁难的事情。太夫人背后提点着,王爷一遇到撞到他眼睛前面不尊重王妃的事情,立刻就发作,绝不会多停一刻,沈氏王妃妙姐儿顺顺利利地把家接到手上,除了几个刺头家人,好在她也能难忍,别的几乎就没有什么事情。

    大家眼看着她喝,心里都是一阵苦笑,都想说别喝了,这煮粥的米都是一大罗一大罗倒进锅里的,不会仔细挑拣,也不是宫里赏下来的御田米,也不是田庄子上收的细米,煮粥的家人心里只是发虚,连连回想今天自己有没有挑这米,肯定是没有。

    库房里发出来的米,陈米有时候是仓库底,泥土渣子什么都有,沈王妃为了要看粥米,走到粥桶前,亲手捋起她的袖子,用长柄的勺子把粥桶搅动匀以后再看着盛一碗,就是那碗。大家越看那碗那惊心。

    朱禄用杀人一样的眼光看看管粥棚的人,你这碗有没有好好刷过,要知道王妃生病,你一个人兜着吧。大冷的天,粥棚美其名曰棚,就是一个头上有顶,两面有风,两面有挡头的棚子。管粥棚的人看着一身红披风,怀抱手炉的沈王妃,额头上汗也出来了。

    丫头们互相使眼色,哄着王妃只喝下去半碗,下半碗到底没有喝成,赶快把粥碗拿出去,大家一起松上一口气,沈玉妙装作没有看到,心里一个人好笑不已。

    然后就是解围的人来了,一个家人在雪地里快马来报:“舅太太来了,太夫人请王妃看完粥棚回府去。”大家一起再松了第二口气,沈王妃总算可以回府了。

    坐在马车里,妙姐儿一个人好笑得不行,我象是又成了瘟疫,坐在马车里陪着她的如音忍无可忍的说上一声:“要是王妃不舒服,王爷绝对不会客气的。”

    眼看着对面王妃装作听不到,只是自言自语一句:“是我自己喝的,我自己担着。”妙姐儿的首席大弟子如音不能不低下头也翻个白眼儿,您抹抹眼泪儿就过去了,我们可怎么办。

    回到家里时已经是午后,蒋家两位舅太太中午前来的,陪着太夫人吃完饭正在说话。因为冬天白天短的原因,太夫人又不管家,午后有时候也不睡,就只找人抹抹牌,或者是和孙子们玩一会儿,带着出去看那大家都看够了的灯笼,挂得太早,难怪王府里的主子人人看到不想看。

    比如端慧郡主就再也不出去看灯笼,只是坐在房里自己的梅花檀木小凳子上,已经对着两位舅姥姥一来就介绍过了:“端慧的新凳子,这个梅花式样与上一次的不一样,父亲新给端慧的。”过年的新凳子,正好方便端慧郡主坐在太夫人脚下,祖孙两个人天天一高一低坐着说话,绣花样子,吃东西。

    蒋家两位舅太太就象妙姐儿以前说过的一样,那个时候一见世子就为他当牛作马才高兴,现在四个孩子,舅太太是来给小王爷们和小郡主送新衣服的,过年的时候一人做上一套绝好的衣服。

    端慧手里正拿着给自己的衣服,小脸儿上是可爱的笑容,一件粉红色的锦袄,上面绣满了花;一件葱绿色的小裙子,下面是一双小小的小靴子。

    “这个好,明天端慧出门穿这个。”端慧郡主比划着衣服给太夫人看,看着祖母点头,然后笑道:“那首饰就要重新换过来。”把衣服放在榻上,人跑到太夫人房里,过上一会儿,吃力地捧着太夫人的首饰匣子出来打开来,从里面拿出首饰来比划。

    两位舅太太正在高兴的时候,外甥女儿回来了,说一声:“王妃回来了。”再就看到妙姐儿笑吟吟走进来,给太夫人,舅太太行过礼,端慧就扑到母亲膝下,笑道:“端慧明天穿这个。”

    沈玉妙看看锦榻上那四身新衣服,对着两位舅母不能不感慨万端,平时管家多少忙,梅表姐又出嫁。四身新衣服上花绣繁琐,舅母们要挑灯夜绣才行。

    “妙姐儿,说你管家,我们特地来看看,太夫人说你管的好,我们看过也没有可挑剔的。”舅母们一说话就是好好服侍太夫人、老侯爷,好好服侍王爷,家和万事兴。

    感动得有些热泪盈眶的沈玉妙赶快答应一声,再笑着一一问好:“外祖父,外祖母最近身体如何,母亲让我和表哥大年初二回去过呢。”舅太太们一听更是开心道:“当然你要回家来过,我们一起接了沈妹夫和卫夫人来。”

    然后满面笑容:“你舅舅们出正月才离家,说是王爷的恩典,真真是恩典,在家里过上这些天。”正在说着话,外面又回了话:“毅将军来了。”毅将军笑嘻嘻进来,一一行过礼对母亲道:“我和大哥都放假了,只是大哥有客人,我今天没有见祖母,听说舅姥姥来了,我来看舅姥姥。”

    在舅太太们爱抚中,毅将军再来上一句:“这么好的衣服,只有我和端慧先穿了,大哥这会儿会客呢,三弟跟着祖父上午去赶年会去了。”舅太太喜欢的眼泪都要掉下来,几个孩子中,毅将军兼得父母之长,是长的最漂亮的那一位。

    也不用别人服侍,帮着毅将军把衣服换到身上,形容俊美的毅将军走出来给祖母和母亲看,然后对母亲笑:“脱下来,过年的那天穿。”舅太太们又是一阵高兴。

    脱下衣服的毅将军拉着端慧出去:“走,大哥有客人,让接你去玩。”一起出去,舅太太们才重新问过妙姐儿:“说世子要留在京中,太夫人知道又哭过一回,还好别的孩子们你可以带走。”母亲离开孩子当然是难过的,舅母们说着也伤心了。

    斜倚在锦榻上的太夫人笑着劝解:“不止只世子留在京中,就是闵小王爷和端慧郡主也留在京中。”一个是祖父的开心果,一个是日夜陪着祖母,太夫人和老侯爷商议过,全都留下来。

    看着舅太太有些愕然,太夫人才笑着把话说明白:“妙姐儿回去,也是要帮着王爷理事,事情多就顾不上孩子,我和老侯爷商议过,全都留下来,也问过王爷,毅将军是要带到军中去,所以让他们带走。”不然全都留下来,太夫人含笑往妙姐儿脸上看一眼,再继续生几个才好呢,儿孙绕膝下,真正是乐子。

    蒋家两位舅母这才明白过来,公公在家里,三两天就派人来问一问妙姐儿的功课,每天抽出时间来在书房里找书看,然后写成一封信送到王府里来给妙姐儿,提点她应该看哪些书,蒋家的这位凤凰可不是一个贤惠的王妃那么简单,从朱宣到蒋大夫,人人都寄于厚望。。。。。。

    送走两位舅母,沈玉妙就便辞出太夫人房里,心里不无感慨,从一开始觉得舅母们过于苛责,到现在的时时关怀,最明显的就是见到孩子们,两位舅母是千依百顺。一路慢慢行到房里,一个人坐在锦榻上思量一回。

    祝妈妈把世子的衣服收拾干净送进来,妙姐儿看了也觉得满意:“给世子送去吧,说来了客人,让他好好招待。”世子朱睿自从来到京里,每个月招待客人就是一笔固定支出的费用。

    朱宣是近傍晚的时候回来陪妙姐儿吃晚饭,一进到房里朱宣也笑了,简直热闹到乱哄哄的地步,小丫头们抱着三只猫在房里追着玩,年纪大一些的丫头陪着王妃在锦榻上抓子儿,石头子儿落在榻上的声音“啪啪”不断,妙姐儿溜圆着眼睛看着石头子儿在空中,然后伸手去接住,那样子活脱脱象一只猫咪。

    “表哥,”看到朱宣进来,沈玉妙还是嘻笑中,过来抱住朱宣的腰,把脸在他身上蹭两下,再仰起脸来笑问朱宣:“怎么才回来,我等你吃饭呢,你总不回来,就玩起来了。”然后不等朱宣说话,就开始说自己今天的事情:“家里的门对福字全贴过了,过年的事情也都看过了,然后出去看粥棚,那粥煮的也还好,不难喝。”

    笑着抱着妙姐儿身子在榻上坐下来的朱宣一下子吓一跳,把妙姐儿的小脸儿扳起来,不敢置信地说一句:“你喝粥棚里的粥了?”朱宣当然知道那粥是没有捡过也没有洗过的,一天煮那么多粥,哪里会有功夫去捡去洗,穷人贱命,再不干净吃着也没有事情。可是妙姐儿。。。。。。

    从朱宣到房里没有跟出去的丫头都是一片慌乱,朱宣慌乱只在心里,赶快吩咐下去:“让医生现在就进来。”然后搂住妙姐儿的脸问她:“你这个傻孩子,外面那么多好吃的地方,难道你不知道路,朱禄总知道,乱喝那个做什么。”

    “我。。。。。。”沈玉妙冲着朱宣一阵傻笑,一下子汇报今天的事情汇报过了头,把这个也说出来,然后先往自己身上揽:“是我自己要喝的,别人都不让我喝,我想尝一口呢,喝着不错就喝了半碗。”

    如音瑞雪赶快都跪下来,王妃越说越糟糕,喝多少都说出来给王爷听听。“表哥,”玩得一高兴,就什么戒备心也没有的沈玉妙往朱宣怀里依偎过去,搂住他的脖子,笑嘻嘻问一句:“表哥,你打仗的时候也应该是喝过的。”

    朱宣心疼的搂住怀里的小身子,断粮草的时候树皮草根都啃过几天,而且自己带头啃。可是妙姐儿喝粥棚里的粥。。。。。。朱宣在妙姐儿脸上亲几口才道:“你这个小丫头,你要是病了这年还过不过。”沈玉妙笑嘻嘻:“我不会病的,所以这年还得过呢,儿子弄了一大堆炮仗,明天晚上守岁,我绝对不睡,过到早上问表哥要红包。表哥,我的红包你有没有包好。”

    朱宣道:“好,你千万别睡,睡着的人早上没有红包。”每一年妙姐儿都说守岁,然后到时候依然睡着,第二天早上依然如故要红包,而且不会少要,给一个还不高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