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资本I-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蒙童那样志于向学,发愤读书,并刻“目不识丁”四字印章一枚,随身佩带以自警。后来,当年奏劾他“目不识丁”的刘楠也被劾罢职,回河南老家,百无聊赖。此时的张曜不计前嫌,“贻以千金”,且年年如此。每次给刘楠的信上都要盖上“目不识丁”的印章,以感念刘楠的栽成之德。长期的手不释卷,使得张曜的文学修养比起以往来已是不可同日而语,这足以使他对往日的官场纠葛以阔大胸
襟坦然处之。后张曜转任山东巡抚,办了不少好事,如治理黄河水害,整修河堤,兴办水利,修筑道路,开设机械厂局等,凡是有益于官民的事他都尽力去办,在山东留下了较好的口碑。由一个无赖赌徒到颇有政绩的封疆大吏,在这一转变中读书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由于偶然的机遇或出于必然的选择,人们踏上了不同的人生旅程。有时,一本书能够影响到一个人的整个人生。
坐拥书城铸内秀(2)
据说《天路历程》的作者、英国作家班扬平生只熟读一本书:《圣经》。而正是这本书影响了他一生的文学创作。《天路历程》是17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它以寓言的形式反映了英国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情况,讽刺贵族阶级的荒淫和贪婪,同时也宣扬了作者的清教徒信仰,由此可见《圣经》对他的影响之大。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和戏剧家弗朗索瓦?萨冈,曾满怀感激之情地回顾加缪的《反抗的人》一书对她的影响。在14岁时,萨冈亲眼目睹了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小女孩的夭亡,她无法原谅上帝竟允许这件事的发生,因而不再信仰上帝,陷入可怕的精神危机之中。恰在这时,她读到了加缪的《反抗的人》,由此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世界:尽管没有上帝了,但是还有“人”,你不用信仰上帝,却必须信仰你自己,相信人类的天性,相信人类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她热切地走进这个崭新的精神世界,重新建立起自己的信仰。她由此意识到文学的神圣意义与崇高使命,并在日后坚定地选择了文学创作之路,决心以此帮助那些在人生之旅中迷惘、焦虑的人们,帮助它们飞越精神的荒原与樊篱。古今中外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当代许多成功女人在回顾自己的成长道路时,也常常将人生一些最真诚、最辉煌的瞬间与一本或几本好书联结在一起。一本好书能够给予一个人最初的人生启蒙甚至终生的影响,这有多么神奇!
人类社会中的诸多杰出人物往往以寻求真知为己任,常常沉迷于书海中乐而忘返。
孙中山先生一生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不仅好读书,而且好问,遂有“通天晓”之名。
1920年毛泽东在上海,他的居室中堆满书刊,每日回家便埋头读书看报,在他周围的一批湖南青年都称他为“毛夫子”。
鲁迅年轻时发愤求学,潜心苦读,他购书数千卷,日夜攻读,学识日长,几乎达到“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的博学程度。他常常以烧饼充饥,辣椒御寒,节衣缩食省钱购书。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而获得的勋章,鲁迅也都拿去换书,从不保留。
你还可以从文学的镜子里重新认识你自己。文学的核心是人学,是对人和人性的悉心认识和真切体认。而自人类顿悟自己存在的那一天起,“我是谁”便一直是困惑人类自身的斯芬克斯之谜。数千年前,希腊人为此把“认识你自己”作为神谕,镌刻在庄严、神秘的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墙上。古今中外文学家们的皇皇巨著,都可以视作对于这一问题的苦心孤诣的思索与描述。图腾文学(包括古代神话、传说等)、古典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现代派文学乃至后现代文学,都是随着人们人学观的渐进认识而渐次发生的。英国著名小说家劳伦斯认为,人是一个既有理智的头脑又有人的本能欲念的思想探险家,人类“从古到今没有停止过思想,最早他的思想体现在木制或石制的小偶像里,后来又体现在方尖碑的象形文字里、黏土卷轴和纸莎草纸上。现在,他在书本里思想,在封底和封面之间。”人总是在不间断地思想、探索,而书籍这种思想成果形式则会有助于人类战胜命运,并在战胜命运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自身。
诚如人类对自身的探索永远没有穷尽,文学对于人性的思索与探求也就永远不可能终止。一个人,他所能体会到的自由的程度和对幸福的理解的深度,与他对于人性认识的广度与深度是成正比的。以此为出发点;他就会塑造出更有精神境界的成功观。广泛阅读色彩斑斓的文学画卷,无疑是我们体察人性、认识自身;追求辉煌的一条捷径。
赫本:永远不朽的品味女人(1)
她代表着优雅,是上帝派来世俗人间的天使,是美貌与爱心兼得的精灵,是滑行飘逸的梦,是世界电影史上永恒纯真如一的洛神!她的降临和盛开显然是一场人类世界的奇迹!
这位集清纯、高雅、美丽等诸多优良品质于一身,能把女皇的高贵和少女的淘气完美糅合在一起,就像一颗精美切割的钻石一样闪闪发光。又像夜空里璀璨熠熠的星辰,是那么可望而遥不可及,她的光芒使明月也黯然失色,令世人徒余羡慕的女性,她所塑造的银幕形象至今依然没有哪一个人可以望其项背!因此她那明亮清澈的大眼睛以及清新脱俗的古典气质。一直被全球的无数影迷深情地眷恋着!
她5次得到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同时还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与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号称〃好莱坞的常青树〃。
为褒奖她对世界电影表演艺术的卓著贡献,法国政府1987年授给她法国最高荣誉……骑士荣誉勋章。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诞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贵族家庭,可她的父母却不能给她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6岁时父母离婚,随后,德国军队悍然侵占荷兰;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骨肉兄弟被纳粹士兵残忍地俘虏到集中营,直到最后,被她视为生活依靠的叔叔和表兄弟接连被纳粹生生处死,赫本才只好竭力挣扎着自找生路。
奥黛丽?赫本从小酷爱芭蕾舞,时常梦想着未来有一天自己成为一名脱颖而出的芭蕾舞演员。结果,10岁时,她顺利考上玛丽诺?兰巴德芭蕾舞学校。因为她孜孜不倦地勤学苦练,不久就练就了一身绝好超群的舞艺。随着二战隆隆炮声的此起彼伏,奥黛丽?赫本一天天快速成长,而且舞姿越来越优美迷人。
舞蹈为奥黛丽?赫本提供了一个宣泄内心情绪的有效途径,一种展现完美的方法,由于对舞蹈的深深痴迷和钟爱,她在当时无情残暴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灵魂的归宿。然而,残酷的战争在赫本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害,长年的营养缺乏,导致她身体严重虚弱,她只能忍痛割爱,放弃了自己全身心投入的芭蕾舞事业。
可是,赫本原本就不想离开自己迷恋着的舞台,不知不觉中,她感到自己的生命跟舞台今生今世注定有缘。因此,她毅然选择做时装模特儿和歌舞女郎,且想方设法在一些短剧中担任不用对白的哑角。
1951年,奥黛丽?赫本涉足影坛,参与《野燕麦》、《少妇的故事》、《天堂里的笑声》等7部影片的拍摄。虽然在这些影片中,她担当的只是配角,可她那活跃开朗的性格和清纯脱俗的美貌马上引起了影坛的震撼。
赫本深信,不管在舞台或荧幕上,称职的演员都不要演戏,而要生活,根据角色的本来个性需求,做到真实自然,绝不应为了迎合制片商的旨意曲意造作,更不能摆弄晴色。
记得《罗马假日》的导演在筛选演员时,用来测试的一组戏是:公主身着柔细华美的睡袍,在一张大床上进行仰卧起坐运动。而奥黛丽?赫本十分柔弱,她用双臂迎向装饰美丽的天花板。接着,她还非常自然、淘气地做了一系列的特定情节,当她做这些动作时,有一架摄影机在偷偷地对着她拍摄,可她毫无察觉。
测试结果,不管从现场还是从胶片上来说,赫本的表现效果都是最令人满意的。因此,她获胜而被选作公主角色的扮演者,且跟派拉蒙公司签下合约,是导演的慧眼使赫本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
《罗马假日》让美国观众有幸最先欣赏到这位俏丽清纯、流光溢彩的新星,然后该片即刻在全球盛行上映。尤其是赫本的出彩表现可以说无可挑剔:那张调皮纯真的脸蛋、风情满溢的明眸和阳光而青春的笑容——那种柔媚的微笑饱含着跳动的激情和不可言表的优雅脱俗;同时洋溢着无限活力的神态和轻柔娇美的行姿步态,更加令人倾倒不忘,时刻留存心底!
她那时而混合着魅惑圆滑与高雅俏美.时而又糅合着婴孩般的无邪烂漫和富足华贵的贵族气派的形象。不但夺得了全世界亿万男性的渴慕与着迷,也一样受到无数女性的尊崇和赏爱。即使向来因挑剔而着称的评论家们也不得不浑然不觉地被她迷倒。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赫本:永远不朽的品味女人(2)
赫本通过《罗马假日》一夜声名远扬,享誉世界影坛,因而荣膺第26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另外,她在影片中秀美娇俏的短发使得全世界各地妇女纷纷模仿,风潮云涌。人们称之为“赫本头”。并且赫本还由于在百老汇戏剧《翁丹》中的卓绝表现而受颁托尼奖。
《罗马假日》让奥黛丽?赫本一举饮誉全球,而《龙凤配》则让她声誉持续陡然攀升。随后,赫本又接连倾情主演《甜姐儿》、《黄昏之恋》、《修女传》、《恩怨情天》。其中《修女传》使她第三次入选参加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奖.还荣获纽约电影评论家协会授予的最佳女主角奖。
奥黛丽?赫本不但在艺术上臻于完美,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堪称楷模,令人折服。在《偷龙转凤》的拍摄中,她十分感激惠勒最先发现她且将她送上银幕介绍给广大观众的知遇之恩,还自动提出减少自己的拍片酬金,以报答知恩之情。
这在热衷名利的好莱坞是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这也正是赫本除了绝世容貌和精到演技之外,还颇受同行和影迷爱戴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比利?怀德说:“奥黛丽?赫本展现的是不少消失远去的品格。比如:高贵、优雅和礼仪。就是上帝都十分甘愿亲吻她的脸庞,她就是如此令人喜爱的人。奥黛丽?赫本就是这样一个无法取代的人,她是青春永存的。在她那个时代,奥黛丽?赫本是一个全新的超级典范,她缔造了一个新时代的经典。自从嘉宝以后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级别的人物。导演见了都将按捺不住一次次为她大拍特写镜头……拍她淑魅的眼眸,拍她那诱人的甜美容颜,拍她优雅的姿态,拍她热烈浓郁的神情。她就是那种尽管你早已远离了影院,可她的一颦一笑总是每时每刻闪现在你眼前,深烙在你脑里,令人无法忘怀的演员!”
我们可以说,赫本在银幕生涯的早期阶段主要着重于打造并引领时髦与潮流,而当进入中期和成熟阶段时,她则在人格和情操方面更加绽放异彩,令人折服!
曾有人这样诚恳地赞扬她:“世界上除了奥黛丽?赫本,没有哪个人的风采能够超过蒂凡尼钻石光芒!”
不管是《罗马假日》中的安妮公主,还是《窈窕淑女》里的伊莉莎?杜利特尔。奥黛丽?赫本这位“下凡人间的天使”已然成为淑雅、平易和坚毅的代名词。可对于非洲孩童来说,赫本则是一位“忧伤天使”。在生命的晚期阶段中,赫本的感情总是同一切不幸儿童的喜怒悲欢而起伏波动。孩子们快乐,她就快乐;孩子们悲伤,她跟着悲伤。一直到临近生命的终点,她心里牵挂的依然是生活在非洲的不幸儿童!
对奥黛丽?赫本缺乏足够了解的人,很可能只是牢牢地记得她前半生在银幕上、在摄像机前给世人塑造的俏丽纯真、优雅迷人的经典形象;而如果对奥黛丽?赫本的故事有更全面的了解,那么,人们在叹服她绝世容颜之时,还由衷敬佩她慈爱的品性和纯净的心灵。
1993年1月20日,这位全世界美丽卓绝的女性,这位好莱坞百年难遇的熠熠瑰宝由于乳腺癌于瑞士Tolochnaz悄然辞别人间,一去不回。顿时,世界各地不计其数的男女老少纷纷自发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寄托他们对这位伟大艺术家的哀悼和怀思。
从1929…1993年,赫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仅有64年时光,然而她的一生是短暂却又永恒的。毕竟,她的家人和朋友,她的无数影迷,还有第三世界千千万万的儿童会永远牵念着她!
赫本一生所做的贡献除了在电影业,还有她一生都挚爱着的孩子……第三世界的儿童。你或许没有被她的美貌和演技所打动,然而绝不能不被她晚年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做的贡献所感动;你也许不崇拜她,可一定会尊敬她!
毫无疑问,美貌睁眼可见,才能也从不希罕,可却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奥黛丽.赫本在人们心目中牢固的独树一帜的位置。1976年,为了维系第二次婚姻,47岁的奥黛丽?赫本暂时息影长达7年,当她刚在《罗宾汉和玛丽安》的纽约首映式露面上,立即有600人向她不约而同大声欢呼着:“我们爱你,奥黛丽!”可以说,从来没有一个美女能像赫本这样在有生之年就得到这么高级的热烈拥戴。
赫本:永远不朽的品味女人(3)
连玛丽莲?梦露也不能!其它人更不用说!惟有赫本!
赫本正是一位降临人世的天使,得到了上帝的不尽宠爱,且向人间播撒美丽和慈爱。使人们不得不为之赞叹,随后上帝就把她急早召唤回去,给世人留下诉说不完的遗憾和甜美温情的念想。
这位被《时代》周刊称为“仿佛一颗精雕细割的钻石”般的女明星的一生不仅留下了31部经典影片,更重要的,她的独特风采,转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她的优雅风姿在时尚界已是一个永恒的传奇! 赫本已去,人已如幻,但魅力常在!
你的形象价值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