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古村妖物志 >

第2部分

古村妖物志-第2部分

小说: 古村妖物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你出来让我看看!”他喊道。

  水下传来轻微的响声,好像白漂鱼打了一个浑儿。接着就有一个嘤嘤的声音传来:“我身子让石头压住了,出不去,你来救我。”

  李子棠说:“我下去把石头给你掀掉!”说着就站起来,把布拉条子裤带解了,宽腰黑蓝布裤子“吐噜”一下就出溜到了脚脖子上。那时代,农民是不穿裤头的,一个终日劳作,被野风和骄阳刻凿成的粗粝、坚拔、筋骨凛然的农民的裸体,就这样突然矗立在了月牙桥上。

  “哎呀!羞死人了!羞死人了!”桥底下传来女子慌慌怯怯的叫声。

  李子棠“扑通”一声就跳了下去。

  水有两人深,李子棠扎了两个猛子也没摸到那块石头。女人的声音就说:“你快上去吧!把你淹死了,人们又说是我把你缠死的。”

  李子棠就上来了,对着水里说:“你等着!我一定把你救上来!”

  这李子棠有点二屌脾气。第二天他竟撂下活计不做了,背上钯子、铁锨到月牙桥上游去闸垱子。他想把哇唔河(就是花溪)的水截断;水一断,桥下的水就浅了,再把潭里的水攉一攉,底下的石头就露出来了。

  哇唔河这股水可不小。李子棠闸了一天,把水闸断了。可是聚了一夜,第二天又憋开了。第二天又闸,第三天又憋开了。李子棠就恼了,同时也改变了策略,先修坝,然后合拢,跟当年建三峡大坝的程序差不多。他留着水道,先让水自由流淌,只修两边的垱子。他狠着心,一气儿修了10天,把垱子修得又厚又高。然后堵水道,技术专用词叫“大坝合龙”。

  桥下水潭不大,但很深。垱子合龙后,李子棠就抓紧时间排水。那时又没有抽水机,所以排水的方法就是用一个铜洗脸盆往外攉。攉水的分解动作,是弯腰、直腰,弯腰、直腰,整个人象一根弹簧被一只手拨楞着似的。李子棠攉了5天,那蜂腰不知一弯一直了多少万遍,如果真是根弹簧,早该折断了。就在攉到第六天的时候,眼看潭底下的几块石条露出来了,可是却突然来了一场暴雨,上边的垱子冲垮了,洪水奔腾而下,月牙桥的桥面上水深数尺。

  当然是前功尽弃了!可这次李子棠却不恼,也不急。他望着奔腾的洪水,“嘿嘿”笑起来,连说,好,好,好。

  第二天就重新修坝。这次不像上次,修得失急八慌。这次不紧不慢,很有点打持久战的意思。实际上是下了更大的决心,要一拗到底。光垱子修了半月,比上次多修了5天。

  又开始攉水。仍是不急不慌,攉攉歇歇。攉了11天,水下坍塌的青石条都坦露出来了。

  这样,从开始到现在,共用去时间46天。东峦上的地是彻底荒芜了。但值得李子棠庆幸的是,这一年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史称“十八年年眚”(音省,灾异),自从那场暴雨过后,一直到第二年5月,竟然一滴雨水未落,一片雪花未飘,所有秋庄稼颗粒无收。所以,大东峦上的地锄与不锄是一样的,锄也是白锄。到李子棠把月牙桥下的水攉干时,一种恐慌已经悄悄地爬上了人们的心头,不少人已经做出了外出逃荒的打算。因为那时的农民主要是吃秋的,秋无收获,一冬一春吃什么呢?

  就在这种情况下,李子棠把月牙桥下的水攉干了,露出了数年前炸弹崩塌的青石条。当然,潭底下还有不知生长了多少年的鱼,虾,老鳖,在青石条的缝隙里乱窜乱蹦。这样,十八年年眚整个水北地区都颗粒无收,而李子棠却收获了两千多斤鱼虾。这么多鱼虾他一个也没卖,他也意识到了即将来临的大饥荒。他把这些鱼虾摊在干燥的风和暴烈的阳光里,晒干了,有一部分竟连骨带肉磨成了粉。当年怪屯共饿死39人,28家外出讨饭,李子棠是3家未讨饭的人家之一。

  李子棠把鱼虾打捞完之后,就开始寻找那个被石条压着的女人。当然,那已经不是一个女人了,而是一架白骨。直奉战争到现在已经7年了。在水底深处,人身上的肉也可能不会化。但水底那么多鱼,不化也让鱼鳖吃掉了。只剩下一副骷髅是一定的。李子棠不觉得害怕。他只觉得她是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给他洗过脚的女人,她被水底的石头压住了,他要救她出来,给她盖处房子(坟墓),让她的灵魂快快乐乐。好女人呐!

  但他翻遍了青石条,却找不到她,找不到那架白骨,找不到那个女人。

  李子棠有点急。他站到月牙桥上望望,上边垱子里的水已经溢满了。这花溪的水有个特点,天再旱,从没干过,只是愈加清冽而已。再找不到,也许今天夜里,也许今天下午,垱子就要憋开了。

  李子棠就又跳到桥下去翻。翻完了,仍不见。他就焦躁地叫道:“你在哪儿?你出来呀!”

  忽然,脚底下有个轻轻的声音笑起来:“嘻嘻嘻……你个傻子呀!”

  李子棠赶紧低头去寻。脚底下并没有什么,刚才有两块石条在摞着,他把上边的一块掀开了,他的脚现在在下边的一块上站着,浅浅的水覆着他的脚面。

  “在哪儿?你在哪儿?”他叫道。

  “傻子!你在人家身上站着呢!”

  李子棠又低头仔细看,仍然不解。在她身上站着?他是站在石条上嘛!他正惶惑着,就觉得脚底下一动,有一根手指头在他的脚心里轻轻地挠,并有“嘁嘁”的笑声随着水泡冒出来。李子棠就弯下腰,伸手去往石板上摸。

  “哎哟,你坏,你摸人家……”

  李子棠赶快住了手,并从石条上跳了下来。就在他跳下来的时候,水波一漾,他看见石条上真的有一个女人,衣袂一动。他慌忙弓身发力,“嘿!”地一声,就把那块石条掀了起来。

  石条上刻着一轮月亮,月亮下边刻一个飘带凌风的女子。

  这就是她吗?就是那个给他洗脚、抠他脚心的女人吗?李子棠伸出一只手,想抚去女子脸上的水渍。但他突然又把手收回去了。他知道这不是一个女人,而是一个仙子。他不能亵慢了她。

  他一个人是搬不动这么大一块石条的。但他必须把她搬出去,尽快地搬出去。垱子里的水眼看就要溢出来了,回村子里喊人帮忙已来不及。好则他有一身力气,双臂如椽。他掂着石条的一头,掀起来,放倒;再掀起来,再放倒……就这样翻着筋斗,把这块青石条翻到了岸上。

  这时,只听“轰隆”一声,上边的垱子憋开了,一下子就把桥下的水潭灌满了,桥面也被淹了数尺。李子棠赶忙往远处跑,差点儿被浪子打倒。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李子棠家来了两个陌生人,一个穿长袍、戴毡帽,一个穿西服、留洋头。他们说要看李子棠家墙根脚上的一副石头画。两个人看后说,这是一块标准的汉画像石,上面刻的是嫦娥奔月。问李子棠是从哪里弄来的,李子棠说是从月牙桥下。两个陌生人就让李子棠领着到月牙桥去看。他们在月牙桥的桥墩上又发现了三块刻有汉画的石头,一块叫仕女端灯图,一块叫女娲补天,一块叫人凤共舞。第二天二人又来,并带来拓工,将嫦娥奔月制成拓片。临走一再叮嘱李子棠:这是国宝,一定要保存好啊!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对汉画像石特别关注,在他的日记中,多次提到为他收集汉画像石拓片的两个人的名字,一个叫王正朔,一个叫杨廷宾。1936年8月17日的日记中写道:“17日云,热,下午雨……得王正朔信,并南阳汉画像六十七枚。夜复。”

  鲁迅复信如下:

  正朔先生足下:顷奉到八月十四日惠函,谨悉一切。其拓片一包,共六十七张,亦于同日收到无误。桥基石刻,亦切望于水消后拓出,迟固无妨也。

  知关锦念,特此奉闻,并颂时绥不尽。

  周豫才顿首八月十八日。

  李子棠不识字,不知道这些。他也不知道当时那两个人是不是王正朔和杨廷宾。他只给人说过其中一人姓黄,可能是“王”的讹音。

  自从那块石条捞出后,李子棠再坐到桥上洗脚时,就没有人再摸他的脚了。他因此就更加断定,那石头上刻的衣袂飘飘的仙女,就是给他洗脚的女人。

  李子棠是十八年年眚的第二年盖的新房。他把那块青石条镶在门口的墙基上,饭前饭后,他都要坐到门口的小靠椅上,嘴里噙着烟袋,心头无限温馨地望着墙基上的仙女。他轻轻地吐着烟,烟雾飘渺里,他的思绪也飘渺了。逢年过节的时候,他都要在她面前摆上供香。但他从来不给她磕头,只是口里轻轻地说着:吃吧,吃吧……

  有些滋味,是人生品不尽的。

  1946年秋天的一个中午,李子棠与儿子李干奎一起从大东峦上锄地回来。那天也是锄的花生。李子棠觉得特别疲乏,特别想让一个女人温存温存。他没有在月牙桥上洗脚。到家后,他打了一盆水,放在那块青石下面,搬来靠椅,坐下,将一双又脏又臭的大脚插到了水盆里。他轻声说道:“哎,你再给我洗一次脚吧。”然后就噙着烟袋,靠在椅背上,眯了眼,一面吸,一面等待着。果然,不一会儿,就有一双温软的手,握住了他的脚掌,先是揉搓,然后是深情地抚摸,之后又逗他玩,挠他的脚掌心。李子棠痒痒得“吞儿吞儿”地笑了。

  妻子在灶屋里叫道:“奎娃儿,你看你爹!老不正经,笑啥哩笑?”

  李干奎正在烧锅,伸头瞅瞅,说:“妈,我爹睡着了,肯定在做啥美梦哩。”

  等做好饭喊他吃饭时,咋喊他也不醒。李干奎伸手拍拍他,噙在口里的烟袋“啪啦”掉在了地上,趴脸上一看,原来已经停止了呼吸。

  李子棠享年69岁。临终时,脸上是又甜蜜、又满足的微笑。

  1958年,水北地区汉画馆建成,“嫦娥奔月图”被从李子棠家的房基上拆下,存入汉画馆,成为镇馆之宝。

  第二章   哎哦庙

  一看题目,就荒诞不经。世界上只有给人、给神建庙的,哪有给声音建庙的?可是怪屯就有,这就是怪屯之所以为怪也夫!

  这是世界上只有怪屯才有的一座袖珍小庙,在怪屯东边的哇唔河沿儿上:出地0。3米高的一块天然石头,被凿成1。3×0。7米的庙基;庙基上扣了3块0。9米高的石板,是小庙的墙;墙上又扣一块三角形的石头,是小庙的顶;顶脊上刻有装饰,是两只云纹兽角,中间站一只凤。

  庙里敬的,是只有怪屯才有的一尊神,叫艾娥,女性。神像用怪屯的特产青石雕成,肥臀丰乳,长颈细腰,蛇姿狐面,蹙眉而笑,极具夸张,似一裸体写意。

  庙额题字:艾娥庙。两边有联云:恕我欺心,乞伊安魂。

  这就有了争议:分明是“艾娥”,怎么叫“哎哦”庙呢?念串音了?认错字了?可是怪屯人都说不错,就是叫哎哦庙。

  那为什么庙里敬的是个女子呢?

  那女子就是哎哦。

  是艾娥?

  是哎哦!

  是哎哦?你看看,这是哎哦么?

  一到夜里就变成哎哦了。

  你说“艾娥”两字一到夜里就变成“哎哦”两字了?

  哎哦!不信你晚上来看看呀!

  真是越说越奇了!还真得刨根问底,挖挖这哎哦庙的来历呢。

  庙是怪屯全体女人捐一年纺花钱修建的。时间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所谓艾娥者,是她们同村的一个姊妹而已。

  怪屯是个穷山村,外边的女人不愿进来,自产的女子也不愿留下。以致怪屯的男丁婚娶困难,而且所娶女人皆姿色偏下。这是个事实,至今如此。这种情况,历史上更甚。也许光绪年间那个时间段里,达到了极致。这从流传下来的几首民谣里,可以证明:

  怪屯女人不能提,

  不是蛤蟆眼儿,

  就是鹰钩鼻。

  光绪皇帝下南洋,

  碰见一个塌鼻梁。

  跌死三千御林军,

  吓跑满洲八大王。

  问声大嫂你是谁,

  俺是怪屯的丑婆娘!

  罗圈腿,

  翻嘴唇,

  别问她是哪里人——

  一拐一拐进怪屯。

  怪屯女人额罗(胯骨)宽,

  八石芝麻撒不到边(一石芝麻可种十顷地)。

  夸张了点儿,但很形象。形象就是形而上的真实。因此,光绪年间是怪屯历史上的丑女时代,是可以认定的。

  而另一方面,怪屯又是一个山灵水秀的地方,天精地气,孕育出的,偏都是司马相如与潘安。像李馍兄弟,像李长树、李石头、李喜娃……无不五官俊朗,身如玉树。就是七十多岁的李长有、126岁的李二槐,细看他们的眉眼,飒爽英姿也会幻化而出。

  形象上的落差,当然会带来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不适。因此,怪屯的男人们,性格都比较阴郁,活得很不开心。光绪年间的丑女时代,这种情况会更甚。另一首民谣可以作出证明:

  洞房庆花烛,

  胸藏美人图。

  掀开红绫被,

  一颗秃子头……

  我们简直可以想见,两行眼泪慢慢爬上了这位新郎英俊年轻的脸庞……

  爱情是生命里的阳光,漂亮的女人是阳光里的鲜花。而这两样,光绪年间的怪屯都没有,那里的男人们生活在无花的世界里,生命中一片荒芜和黑暗。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九月初六,辰时,一阵“哐哐”的锣声和着“丢哪丢哪”的唢呐声,从谷屯方向响过来。又一个新媳妇被花轿抬进了怪屯,但不知道是个塌鼻梁呢,还是个秃子头。人们怀着揭秘般的心情,向新郎家拥去。

  这新媳妇就是艾娥。她长得非常漂亮。她下了轿后,也不等新郎动手,就自己把红绫子黄流苏的盖头撩开了。她看见一谷堆怪屯男人们特有的英俊的脸。她绾眉一笑,赶紧又把盖头放下了。

  而那一谷堆脸,就像一簇久旱的绿叶,圪蔫着,这时都扑棱棱地炸开了。怪屯的男人们知道,从此就有一朵鲜花开放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都想变成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