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神林园炒股秘籍-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纵观中国大陆资本市场,公司资金占用的情况相当严重,为促进信息透明,达成公平交易,有的证券交易所特别将各公司资金占用状况列于上市公司“诚信记录”中,以便投资人查询。
4。注意公司更换会计事务所的警讯
会计师的工作是依据查核后的结果,对公司财务报表出具意见。会计师如果认为财务报表恰当表达公司状况,会出具无保留意见;反之,会依情节轻重出具修正式无保留、保留或否定意见;若会计师因故无法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查核,则会出具无法表示意见。通常,会计师在签发意见之前必须与公司管理层沟通,当管理层不同意会计师的看法时,就可能做出更换会计师的动作。另外,公司出现舞弊嫌疑时,会计师为求自保,也可能拒绝查核,造成公司被动更换会计师。
如果一个公司在亏损年度频频更换会计师,甚至会计师事务所,可视为财报作假的警讯之一。有关公司更换会计师的说明,可于各大财经报刊杂志或证交所网站内公司重大讯息处察看。
5。注意公司频繁更换高层经理人或敏感职位干部的警讯
高层经理人是公司的重要资产,学术研究显示,公司频繁更换高层经理人隐含着负面信息。除更换高层经理人外,更换相关敏感职位也是一个警讯。这类敏感性职位,比如董事长秘书等,是最能了解公司实际状况的关键人物,如果是被迫换人,或许隐含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问题,投资人应详加查证。
关于经理人的更换,投资者可于报刊杂志或证交所网站中查询。
6。注意集团企业内复杂的相互担保借款、质押等行为的警讯
集团企业(或称关系企业)是指若干法律上独立的企业,因为某些特殊关系而结合的企业体,而特殊关系包含彼此持股,或是多家企业的董监事为同一人等。
虽然集团间的各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就企业经营上,经营者往往将集团视为一个整体,追求整体性的利益,因此可能会牺牲集团中部分企业的利益,以成就其他企业的利益。较常见的手法包括集团间企业相互担保以达成借款的目的,或是彼此销货以求美化报表等。
如果频繁地质押、借款,投资人应能看出公司对于资金的取得存在极大的压力,只能以频繁质押所持股权以维持其对资金的获取。
7。注意损益项目中非营业利润百分比大幅上升的警讯
损益的组成项目众多,比如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外收支等等,由于管理阶层可以通过会计政策的变更来操纵损益的认列,因此投资人在检视损益项目时,不应仅看最终结果的“营业净利”,还需注意其损益内容。而当损益有重大变动时,投资人也应了解变动的原因,若其中多源自于管理阶层可控制的项目,这就是财务报表带给投资人的警讯之一。
如果投资者只考虑利润总额数,而忽视了其利润总额的构成,就无法取得财务报表本身提供的警讯。投资人可以通过分析该公司净利组成项目,或是通过该公司突如其来会计政策的改变,了解其损益暴增暴跌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利益。
8。注意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异常变动的警讯
当一家公司有舞弊的倾向时,通常不会仅针对一个财务报表科目进行,而是同时操纵多个科目,所以当投资人发现一家公司财务报表上多个科目呈现较异常的走势时,就应该引起投资者的注意。财务报表造假大多会在三个科目体现,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及固定资产。
9。注意具有批判能力的新闻媒体对问题公司质疑的警讯
新闻媒体较一般股民具有专业知识,比较容易察觉公司舞弊的状况,许多弊案爆发前已有媒体提出批判报道,即使是美国的安然案也是如此。因此,当具有批判能力的媒体报道相关质疑时,投资人应详加参考。
第五章 双腿跑出来的持股信心
国际大师们的惯常做法
1。巴菲特
当巴菲特从事投资的时候,他观察一家公司的全貌,而大多数的投资人只观察其股价而已。他们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观察、预测和盼望价格改变,却很少花时间去了解他们手中持股公司的经营状况。这种基本态度的不同,造成一般投资人与巴菲特根本上的差异。巴菲特拥有股权,并管理过各式各样的公司,这种凡事都要插手的经验,将巴菲特和其他专业投资人区别开来。
巴菲特认为,投资人和企业家应该以同样的方法来观察一家公司,因为他们实际上想要的东西是相同的。企业家希望买下整个公司,而投资人希望购买公司部分的股票。如果你问一个企业家,当他购买一家公司的时候,他所想要的是什么,答案经常是:“这家企业能产生多少现金?”财务理论告诉我们,隔一段时间,公司的价值和它的现金产生能力之间有直接的关联。理论上,企业家与投资人为了要获利,应该要注意到相同的变数。
巴菲特相信用短期价格来判断一家公司的成功与否是愚蠢的。取而代之的是,他要公司向他报告因经济实力增长所获得的价值。一年一次,他固定检查几个变数:
①初始的股东权益报酬率
②营运毛利、负债水准与资本支出需求的变化
③该公司的现金产生能力
巴菲特坚持以价值投资为导向,几十年如一日。他擅长分析企业的基本面,总是反复、仔细地阅读候选股票的季报、年报和各种财务信息,甚至连竞争对手的情况也了如指掌。每次做出投资决定前,他总要在心里掂量20次以上,吃准了才动作。巴菲特购买吉列公司股份的理由是这样的:“每当我在入睡之前,想到明天会有25亿男士不得不剃须的时候,我的心头就会涌出一丝喜悦。吉列刀片已有100多年历史。每年全世界要用掉200~210亿片刀片,其中的30%是吉列生产的,而市场份额的60%属于吉列公司。吉列公司刀片的市场份额在有些国家达到了90%。”因此,他向吉列公司投入巨资。
2。索罗斯与罗杰斯
对于索罗斯,所有的秘密都藏在脑子里。
“我操作的方式是,提出一个观点,然后在市场中去检验。当我处于劣势并且市场还在按一定方式发展时,我会非常紧张,腰背疼痛。然后,我会去消除这种劣势。突然之间疼痛消失。我感觉好多了。这可能就是直觉所在。”
乔治?索罗斯的理论只部分地揭示了他的投资秘密,即解释他怎样看待金融市场的运行。然而,这套理论并没有揭示乔治?索罗斯怎样操作。
首先,是他的智力。
当别人在市场中全力追逐某一股票、某一产业集团、某一商品时,索罗斯却一如既往地完全沉浸在对全球贸易复杂形势的分析中。与其他大多数人不同,他总是注重从世界金融领导人的公开讲话和这些领导人所做出的决定中,敏感地分辨出市场的发展趋势、运动和节奏。和大多数人相比,他对世界经济的因果关系理解得更为透彻。如果甲事件发生,那么乙事件会接踵而至,尔后丙事件又成为不可避免。这种思维方式一点不值得冷嘲热讽。实际上,这也是索罗斯成功秘诀的关键之一。
其次,是他颇具胆略。
不管你怎样以冷静的方式来解释他买进和卖出的不可想象的数量,他都会否认自己拥有多大的勇气,因为他认为:投资的关键在于懂得怎样自救,而懂得自救也就意味着:有时候进行投资是比较保守的,必要的时候要减少损失,手头经常要有数量较大的备用资金。他喜欢说:“如果你经营状况欠佳,那么,第一步你要减少投入,但不要收回资金。当你重新投入的时候,一开始投入数量要小。”
再次,索罗斯从事的工作要求他有内在的坚韧精神。
“当他做出几十亿美元投资决定时,我坐在他的办公室里,”公共事务评论员以及耶路撒冷基地的以色列社会与经济进步中心主任丹尼尔?多尼说,“我感到震惊,并且会睡不安稳,他投入的资金如此之大,做这种决定是需要胆识的,可能他已经适应了这种情形。”
巴菲特擅长于而且只擅长于——以低价购买有资产增值潜力的公司;而索罗斯更灵活一些,他会根据金融市场风向的变化出没于其中,以期适时地在市场上自由行动。巴菲特买卖股票,而索罗斯经营证券和高利贷。巴菲特专注于个体公司,而索罗斯着眼于金球金融市场大的发展趋势。
索罗斯和罗杰斯选股很精明。1972年,索罗斯的一个熟人向他提及,根据商业部的一份私人报告,美国的发展依赖于外国的能源资源。因而,索罗斯基金理事会大量收购了石油钻井、石油设备和煤炭公司的股票。一年之后,即1973年,出现了阿拉伯原油禁运,引起能源业股票的飞涨。
1972年,索罗斯和罗杰斯也预见了食品危机。因而提前购买了化肥、农场设施和粮食加工业的股票,他们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而且,他们的超人之处继续显露出来。与此同时,索罗斯和罗杰斯很狡黠地把军事防御工业作为一个大有潜力可挖的投资场所。
1973年10月,当埃及和叙利亚武装部队大规模进攻犹太人国家时,以色列十分震惊。那场战争开战之时,以色列处于防御状态。造成了数千人的伤亡,损失了众多飞机和坦克。种种迹象表明:以色列的军事技术已经过时。这使索罗斯想到了美国的军事技术很可能也已过时。如果美国国防部意识到了自己武器装备的过时,他们有可能会花大量经费去进行更新改造。
这一项目对于大多数的投资者来说,没有丝毫的吸引力。自从越南战争结束以后,兵工企业亏损严重,金融分析家们连听也不愿听。
然而,1974年初,罗杰斯仍然密切关注军事工业。这种内在潜力促使罗杰斯独辟蹊径。他到华盛顿和国防部的官员周旋,又找美国军工企业的承包商谈判。索罗斯和罗杰斯越来越坚信,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其他的投资者将会失去这一发财的好机会。
1974年中期,乔治?索罗斯通过军工企业的股票开始大发其财。他购买了诺斯罗普公司、联合飞机公司和格拉曼公司的股票。而且,虽然洛克洛德公司面临倒闭的危险,索罗斯还是在这家公司进行了赌博性投资。
索罗斯和罗杰斯对这些公司掌握了一条十分重要的信息,它们都有大量的订货合同,通过补给资金,在近几年中可获一定利润。
1975年初,索罗斯基金董事会开始向供给电子装备的工厂进行投资。在赎罪日之战中,以色列空军的失利,主要归因于缺乏尖端的电子对抗手段,以压制掌握在阿拉伯人手中的苏制武器的火力。
索罗斯和罗杰斯注意到了这一事实。
同时,他们也注意到现代战争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代武器装备取决于技术的状况:灵敏的电子元件、激光定向的炮弹和猛烈异常的导弹。
所有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索罗斯和罗杰斯的正确决策,为他们赢得了巨额利润。
在这个时候,索罗斯的秘密是什么呢?
首要的是极大的耐心。
其次,在股票市场什么地方寻“金”,要培养出极高的敏感性。大家都在寻“金”,在什么地方寻金各有各的理论。然而,索罗斯能把他的触角伸向变化发展的金融市场,持续不断寻求来自还处在酝酿之中的一些事物所发出的神秘信号。
得到信号之后,他就会像火箭一样依赖导航系统自动飞向目标。他从不会向人泄露他为什么确定这一方向而不是另一方向,并在市场现实中验证他的直觉。
索罗斯就是在探求市场的需求,市场下一步要什么,他就提前投资什么,剩下的就是等这个事实发生。
3。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每隔几个月就重新查看一下公司的经营状况。这种查看包括:翻阅最新的《价值线》杂志或者公司的季度报表,咨询公司的收益情况以及收益情况是否如预期的那样。这种查看还包括去商店里看一下公司的产品是否仍然具有吸引力以及是否有征兆表明公司的前景不错。有没有出现新的机会?特别对于那些快速增长型的公司而言,必须问自己公司保持收益增加的因素是什么。
一家成长型公司有三个发展阶段。创业期,这一时期公司解决了在基本业务方面遇到的困难;快速扩张期,这一时期它的产品打入了新的市场;成熟期,也叫做饱和期,这个时期公司要进一步扩张不太容易。每一个时期都要持续好几年的时间。第一个时期对于投资者来说风险最大,因为此时公司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第二个时期则最安全,并且也是最容易赚钱的时期,因为此时公司只是在简单地重复它成功的经验。第三个时期的风险和收益情况最不容易确定,因为公司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受到了限制,它必须找到新的方法才能不断增加收益。
彼得林奇与巴菲特的做法基本相似,都是从公司的基本面着手,挖掘公司不断成长的动力,看准后再去分享企业成长的乐趣。
动态跟踪——防止风险的利剑
有人问林园,当年买入四川长虹,若按他的理论“持有”到现在,伴随整个彩电产业的没落,投资者的损失就大了。林园认为,这种观点是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首先,人对事物的看法是逐步形成的,不是生而知之的,1996年~1997年间,林园确实是全仓买入了四川长虹,四川长虹那时期是高速增长期,那几年彩电业的毛利率都很高,长虹仅仅每股利润就有2元,那时他坚决积极参与,在一年时间内赚了3倍,后来他觉得该股短期升幅太大,市盈率超过他可接受的范围,就坚决卖出。这种顺势而为的能力,与他的连续跟踪研究是分不开的。
尽管那时股市是大牛市,但他还是坚决地抛出了(牛市中股票是轮流上涨的)。后来他对四川长虹的跟踪发现,由于彩电降价,其毛利率也在逐年减少,现在彩电比十年前的价格要低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