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哈里 S 杜鲁门-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三国首脑讨论了三个主要问题。
第一个是关于美国对成立外长会议提案的新草案。它规定会议的成员为和敌人已签订投降条约的国家,这为中国日后在对日战争结束后参加会议打开了通路。第二,关于“德国”的界定。斯大林认为:“德国是指战后已改变了的德国,奥地利不是德国的一部分。”而杜鲁门认为应指1937年的德国,斯大林马上问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是否在内,杜鲁门回答他所谓的“德国”是以1937年存在的《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德国”作为根据。这样,在《慕尼黑协定》中划给德国的苏台德地区不在讨论内。斯大林同意了这种划定。第三,波兰问题。这是一个已经争论了很久的问题,问题出在苏联扶植的卢布林『政府』和英国支持的伦敦流亡『政府』身上,哪一个应该掌权,或怎样将两方协调到一起。杜鲁门重复了他那句老掉牙的话:“应该照雅尔塔协定所保证的那样去做。”实际上,这也就是站在了英国一边。因为这个问题僵持不下,杜鲁门只好又把皮球抛回给外长会议,让他们继续讨论波兰问题。
6点钟,第二次会议急匆匆地结束了。
波茨坦会议前面两次集会给人以和睦、乐观、协调的印象,三国首脑似乎十分融洽。然而,随着实质问题的提出,涉及到了各国实在的利益,谈判桌成了战场,唇枪舌剑,风云乍起。
7月19日,第三次会议。外长会议提出四项议程:(一)处理德国舰队问题。杜鲁门强调,应首先分清什么是赔偿、什么是战利品,商船应列入赔偿,此事最后应提交赔偿委员会。斯大林认为,军队在战争期间所得到的战争物资就是战利品,但商船属于战利品还是赔偿物,仍是可以讨论的问题。丘吉尔建议尽量地毁灭德国的潜水艇,剩下的可以平分,至于其他军舰,如果在会议上能达成共同的协议,亦可平分。杜鲁门同意把德国的商船和舰队由三国平分,但希望在太平洋战争结束后再执行,应该利用它们为对日作战的胜利和援助欧洲服务。至于最终的处理,他说:“当对日战争结束后,美国将出售商船与军舰。”丘吉尔最后建议这个问题在会议结束时作决定。(二)西班牙问题。西班牙的佛朗哥政权是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下得到政权的,并曾向丘吉尔建议联合反苏。丘吉尔、斯大林和杜鲁门都不喜欢这个政权。但杜鲁门不愿意『插』手在西班牙发动另一次战争以推翻佛朗哥,他认为应由西班牙人自己解决问题。斯大林坚持要求三国与西班牙断交,丘吉尔不同意。讨论来,讨论去,形成了拉锯战的局面,杜鲁门忙出来打圆场,建议搁置这个问题,转向别的问题,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再回到这个问题上来。(三)南斯拉夫问题的讨论。这里,斯大林和丘吉尔又产生了争执,因为没有南斯拉夫代表到会,所以双方同意邀请一个南代表团。但是请苏联支持的铁托『政府』还是英国扶植的苏巴塞奇『政府』?两个人又开始喋喋不休地争吵。杜鲁门对两个人都感到厌烦,他生气地说:“我是以一个美国代表的身分出席会议讨论世界大事的,我并不是来这里设警察法庭,来审理一件解决了的事或终究将为联合国所解决的事。”“如果不接触到主要问题,我就要收拾行李回国了!”他建议延期讨论南斯拉夫问题,其他人也只好作罢了。(四)英国和美国在罗马尼亚的油田装备问题。斯大林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情”,而丘吉尔和杜鲁门则指责苏联乘『乱』占有了他们的一些设备,并要求赔偿。最后,这个问题被扔给外长会议去处理。第三次会议结束了。
开完第三次会议的那个晚上,杜鲁门在“小白宫”举行了国宴,招待英、苏『政府』代表团,在席间,他还表演了钢琴独奏,是他所喜爱的巴德列夫斯基的c小调小步舞曲。当然,这次活动有助于促进来到柏林的各国领导人的友好气氛,但终究掩盖不住各国的巨大矛盾冲突。
7月20日,杜鲁门到柏林美军管制区委员会的司令部,参加美国国旗正式悬挂的典礼仪式,他作了即席演说,希望战士们继续为维持和平而战。典礼结束后,他立即前往塞西林宫,参加艰苦的第四次会议。
会场上火『药』味儿很浓。首先讨论的是意大利问题,杜鲁门坚持美国最初的提案,要求意大利承担一系列简单的义务,代替投降条件,使它在和约准备期间,可以不受占领的限制。斯大林马上表态:原则上不反对杜鲁门总统的建议,但要求德国的其他附庸国——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受到同样待遇。很明显,这些国家已在苏联独自控制下,它不希望西方再『插』手进来。杜鲁门不愿让苏联计划得逞,便解释说,意大利是第一个投降的,应优先考虑它。这时丘吉尔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他不愿意放弃意大利的投降条件,他害怕英国将失掉投降条件下的权利。实际上,英国最担心的是得不到在地中海的优先权,从而失去它的海上优势。丘吉尔刚刚喘了一口气,斯大林又义愤填膺地开始了他的讲演,讲述他对德国的附属国的态度。他作了本次会议最长的一次发言,杜鲁门听得头都发胀了。最后,杜鲁门只好表态说,通过各国『政府』的协商,会达成满意的协定的,赶快进入下一个问题的讨论。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对奥地利的维也纳进行分区占领的事。这时没什么争议,很快就结束了讨论。杜鲁门很高兴能马上回巴培尔斯堡了。
7月21日,第五次会议,烽烟再起。在波兰问题上,美苏又针锋相对。先是讨论简单的波兰国外资产问题,斯大林作出让步,波兰新『政府』将继承旧『政府』的资产和债务。接着,波兰西部边界问题。这个问题很明显,苏联要把波兰作为自己和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缓冲地区,而西方并不希望波兰被拉入社会主义阵营。杜鲁门老生常谈地说要遵守雅尔塔协议,而斯大林和丘吉尔则滔滔不绝地辩论着。杜鲁门十分不耐烦,只好打断他们,说:“波兰人应否占领德国的一部分土地的问题,不能在这里解决。”在这个问题上会议明显地陷入了僵局,于是休会。
7月22日,三国首脑仍不厌其烦,在第六次会议的开始又讨论波兰这个“该死的问题”。斯大林在重申前面的观点后,解释说雅尔塔协议的真正涵义是必须采纳波兰『政府』的意见来解决西部边境问题。于是杜鲁门提出邀请波兰代表团到会,参加外长会议以寻求事件的解决。
然后,大家讨论托管制度。因为旧金山会议已有了原则『性』的规定,这里只讨论个别问题,如意大利殖民地和朝鲜。又是丘吉尔和斯大林唱了主角,丘吉尔不想放弃已占领的意大利的殖民地,斯大林不放弃与土耳其的协议,以获得对黑海通道的优势。面对两个殖民大国,杜鲁门什么也没说,他需要回去深入研究应支持哪一方才能使美国得到最大的好处。
第二天,第七次会议。这天的议程涉及四个争议颇多的地区:土耳其、哥尼斯堡、叙利亚和黎巴嫩(当时为一个国家)、伊朗。在土耳其,中心矛盾是黑海海峡问题。杜鲁门总统认为:过去200年内的一切战争都源于自黑海至波罗的海和自法国的东部边界至俄国的西部边界这一片区域内,而本次会议及将来的和平会议应设法使这种事情不再发生。他宣称,作为解决海峡问题的方案,应把丹麦的基尔运河、把自北海至黑海的莱茵河——多瑙河水道,以及黑海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都作为所有国家客运和货运通航的自由水道,只征收管理和保养这些水道所必需的费用。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世界的海岸上畅行无阻提供了条件。苏、英原则上同意这一精神。
在叙利亚和黎巴嫩,英国军队已实施了有效的占领,正在和法国协商,因为这儿曾是法国的殖民地,美苏没有什么意见。在伊朗,问题也不复杂。美军已占领了那里,苏军也有一部分在那儿。丘吉尔希望双方都撤出,杜鲁门和斯大林同意。
7月24日,杜鲁门在军事将领陪同下到了英国总部,检查对日战争下一阶段的军事部署。英美两国参谋长向他们提交了联席会议的最后报告,报告中目标是尽可能早地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同一天下午,英、美、苏三国联合参谋部进行了唯一的一次会议,讨论远东战局。
下午,第八次首脑会议。争吵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斯大林要求美、英承认苏联军队占领过的德国附庸国家新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权,如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杜鲁门马上表示反对,并斥责这些『政府』为“苏联的傀儡”,他要求按照美国所说的“民主方式”来改组这些『政府』。丘吉尔马上帮助杜鲁门,指责苏联把在布加勒斯特的英国代表团隔离起来,不准他们自由调查。杜鲁门马上附和,美国的代表团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也有同等遭遇。斯大林立即严辞加以反驳。双方你来我往,可谓“棋逢对手”。杜鲁门看争吵永无止境,就忙把话题转到了黑海海峡上。斯大林不大愿意让各国在那儿拥有相同的权力,便拉出苏伊士运河与英国周旋。杜鲁门看问题又要陷入僵局,便停止了讨论。他很生气地宣布,这个会议必须在10天之内结束,而且必须准备好一个公报,因为美国国内还有好多事在等着他办。其他两人也有同感。在简单地谈了一下维也纳建议后,会议又休止了。
7月25日,温斯顿·丘吉尔必须离开波茨坦,回国参加大选,于是在早晨开了第九次会议。在塞西林宫的庭院中拍了几张照片后,开始正式会谈。又是波兰问题,这次谈的是波兰从占领区驱赶德国居民的问题,杜鲁门认为不应容忍这样的事,而斯大林表示理解。在谈了一点德国工业生产的事后,大家为丘吉尔送行,希望他还能回到会议上。于是,斯大林宣告休会,等英国代表团自英国回来后再开。
在英国代表离会后,杜鲁门开始兑现对中国的承诺。他来波茨坦时曾带着一份号召日本投降的最后通牒的草案,要与丘吉尔商谈,成为中、美、英三国首脑们的联合公告。丘吉尔接到草案后马上加以研究。斯大林当然不参加公告,因为苏联同日本仍保持着一项互不侵犯条约,但杜鲁门私下和他谈了这事,希望得到谅解。他又和丘吉尔联合致电美国驻中国大使赫尔利,指示他从速取得蒋介石的赞同,要蒋介石应邀发布这项公告,并把中国列为发起的『政府』之一。在丘吉尔回国之前,他转告杜鲁门,他对公告的措词表示赞同,并同意由杜鲁门自行处理发布这项文件。
电报在7月25日晚8点半到达重庆,赫尔利把它马上递交外长宋子文。电报译毕后,便由赫尔利专程赶到黄山,亲自呈递给蒋介石。蒋介石赞同这份公告,但要求将自己的签名提到丘吉尔前面,以显示他的声誉之高。
7月26日晚9时,杜鲁门从柏林发出了这项联合公告。公告敦促日本迅速无条件地投降。这就是后来被称作“波茨坦公告”的最后通牒。
7月26日,杜鲁门一早便乘飞机到法兰克福,慰问驻那里的美军士兵。这天,他收到了丘吉尔在伦敦发出的邀请电,请他在会后赴英访问。第二天,英国人仍没有回来。杜鲁门抓紧时间与助手会谈,制定策略。
丘吉尔终于没有回到会议上来,他们的保守党在竞选中惨败给工党。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上台,7月28日,他随同新的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来到了波茨坦。他们首先拜会了杜鲁门,互相沟通一下情况。
当晚10点,三国首脑开了第一次夜间会议。也是第十次会议。斯大林首先代日本『政府』递交了一个有条件投降的建议书,杜鲁门不屑一顾,他同时对日本人不考虑“波茨坦公告”感到气愤。接下来的辩论是围绕意大利问题展开的,主要焦点是它对盟国的赔偿问题。同样,讨论得不可开交,又是不欢而散。
当杜鲁门回到住处时,国内传来好消息,参议院以89票对2票批准了联合国宪章。这是杜鲁门外交事业的一个胜利,表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的一次失败。他立即给新闻界写声明,深深地感谢参议院,“它们行动实际上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
第二天,斯大林因病不能开会了,于是会议延期。这天,莫洛托夫外长拜访杜鲁门,表明美苏矛盾的两个焦点是波兰问题和德国赔偿问题,他相信这两个问题解决后,整个波茨坦会议就可以结束了。杜鲁门对这两个问题给予了答复:一,关于波兰西部边界的建议书,“沿波罗的海以东一线,经过史温曼德到斯德丁以西至奥得河,再从该区沿奥得河到尼斯河东段合流处,又沿尼斯河东段到捷克斯洛伐克边境的前德国领土,包括本次会议所获致的一部分东普鲁士地区和前但泽自由市地区,将统归波兰管辖,上述领土不应视为苏联在德占领区内的一部分。”二,俄国可获得德国赔偿总数的50%。
最后,莫洛托夫提出了对日作战的近因问题。他希望英美正式提出请求苏联参战的要求,并且在对日作战前,苏中要签订一项协议。杜鲁门对后一个建议感到很突然,在送走苏联人后,他急忙与英国人进行了会谈,商量对策。
杜鲁门认为太平洋战场的胜利是指日可待的,没有苏联人也可以。苏联在这时参战,是表明他们才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这一点很清楚。他不想让俄国分享英美在亚洲长期艰苦作战的胜利果实,这对美国战后在亚洲的地位也不利。但英国人和他的顾问们都希望苏联尽快参战,加速日本人的灭亡。杜鲁门最后作了让步,同意邀请苏联参战。
第十一次会议在7月31日进行,关于德国赔款、波兰边界的讨论还算顺利,也许大家都太厌倦了。
第十二次会议在8月1日下午召开,这是杜鲁门留在波茨坦的最后一天。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德国黄金和国外资产问题,德国战犯的名单,引起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