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当惊雷掠过天空-陈镭 >

第2部分

当惊雷掠过天空-陈镭-第2部分

小说: 当惊雷掠过天空-陈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http://www。eshunet。com/
 
韩国·有什么不一样

  在整个东亚政治圈里,变化最快的还数韩国。 
  韩国政治的迅速变革体现了一些政治之外的东西;带有典型的东亚文化的特点,这就不仅仅是韩国西化过程所完全能概括的。
  要言之:
  1、韩国首脑人物的封建性不能阻碍整个社会改革的不断前进。尤其是在经济民主化已经逐步实现的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
  2、就是这些首脑人物,在自身执政期间,一面对新的政治势力与群众运动进行弹压,一面在体制上逐步作出一定的改革于让步。这让我们很容易联想起蒋氏父子(尤其是小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在台湾的作为。
  3、韩国的大学在逐步改革中所起到的思想阵地与先锋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教育日益面向全民的改革中,相当多的基层知识分子能够较为普遍的有一个基本的文化认同。客观上为新韩国的逐步形成造就了思想基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韩国还是所谓〃新儒学〃的重要思想基地。
  在中国,说到哪一个年代的人,自然而然地似乎有一个基本的政治区分。我就要想,思想基础的奠定和启蒙运动的崛起在任何时代都不会也不能够完全杜绝的,大范围的启蒙态势不见得能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思考。小范围的自我反思也不见得会减弱思想的力量。以什么文化作底子并不重要,重要地在于是否能够有一个同样基本的政治理念与理想。日本的西乡隆盛和伊藤博文都是推动日本改革的健将。两个的思想也可以说决不属于一个时代,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倒幕。
  所以说哪一代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能不能把想干的事干成。是以西化的启蒙作底子还是拿国学作底子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像韩国人一样。谁会起主要作用这个问题大可以让历史来回答。至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什么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了什么。如果是要做时代思想备忘录,那就不妨标明出来。
  更何况我从来就不赞同向美国学,有些西化的启蒙也并不见得那么符合中国渐进改革的实际情况。至于谈到国家建设,美国人的高浪费与非战时的低效率更不足效仿。要有世界性的眼光,或者才能作出一番样子。而容纳百川,正是大海的本色。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作者:陈镭
感谢作者陈镭授权
作者专栏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http://www。eshunet。com/
 
杀与不杀?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一度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有趣的是,一方军阀被打倒时,只要承认失败,交出地盘和军队,则起码可以安稳地在租界里做个寓公。绝不致于有砍头的危险。 
  这或者是同阶级的心理,所谓惺惺相惜也。
  杀与不杀?端看此例可开与否。开未必有益。一味的惩治腐败,未必不会落入恐怖主义的泥沼中。一旦开例,只怕杀杀不已。全部不杀,则全民必有不满的情绪,政权的基础,尤堪忧虑。者,或者更是根本性的问题。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作者:陈镭
感谢作者陈镭授权
作者专栏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http://www。eshunet。com/
 
心事恰如堤上柳

  心事恰如堤上柳,剪尽还生,新恨年年有。 
  有时候,一个人生活是很累的一件事情。
  国家在一天天的前进,在过去的20年里,它变得多富啊。
  但渺小的,孤独的个人。在富裕的世界上寂寞而暗淡的生活着。那些有着美好心灵的人们,像干枯的花朵。默默化灰。
  而火焰,还在静静燃烧。
  个人的爱恨,在整体的利益面前。继续着古今一辙的斗争。
  风刮过那些人的脸庞,衣服的领子都被刮开了。很冷。
  政治的全力搏击是惊人的。政治支配力的走向永远都是〃恶〃。当有些人志得意满的时候,美梦像是大地与白雪间冻僵了的花。
  宪政与全权,害人的蓝图会把我们都冻僵的。
  我觉得焦躁,就像在这个古老的国家最古老的城市里突然发起了高烧。虚弱的,疲惫不堪的焦躁。
  激动,坚定的信仰,突如其来的怒火,或者都是偏执的。任何的事,也许都应该怀疑,怀疑,再怀疑。彻底的怀疑是构造新的架构的基础。
  沉默与沉没。海难中的溺者会挣扎,当他绝望时,他会沉默,然后消失在海洋里。
  而无所不在的,冰冷的海水,和严寒的空气混合在一起,把海浪飞溅的碎沫变成白色的烟花,然后带着惊人的呼啸,与死亡紧紧地拥抱。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作者:陈镭
感谢作者陈镭授权
作者专栏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http://www。eshunet。com/
 
冷静与疯狂

——塔利班灭佛感想
  这是昏黄的暮色,火光中染红的不仅有人们求生的脸,还有一整个只能用〃荒谬〃来形容的时代。 
  这是没有圣人的国家,在圣人与妖邪间,最多神也是最无神的人们用战争和死亡来决定强权的统治者。佛与魔,都咔嚓。再有一百个基督,也咔嚓。
  这是奇妙的做法,以最广大的欺骗来验证新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在红旗下奋斗过的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忠诚的信仰,崇高的理想,居然会成为资本积累的工具。
  所有这一切都没有同与不同,就像淡淡的血痕最终将更淡下去。数字时代的力量就在于数字将平衡一切伟大与平凡,将泪水也化为一堆漠然的数字,使我们伟大的国家、繁荣的国家、无所不能的国家持续的欢乐下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作者:陈镭
感谢作者陈镭授权
作者专栏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http://www。eshunet。com/
 
关于出处与贡献

  世界上的事情有很多可惊叹的,资历浅不可怕。读书不多也不可怕,所可畏者,在于读书的目的如何,读书是不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工具。
  读书所为何来?用以前的话说是立功立德立言三项,通俗地说,就是要在学术上有点贡献,要能替老百姓请命说话,自己的理想是立一些德,有了这个道德做基础,才谈得上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旧时代读书人的理想,看起来很成体系。用现在的话说,有知识的人,不在乎知识是多是少,准确不准确,要点在于他对国家对社会是不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使命感。
  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看到不少大学老师和新闻同行们嘴上不说,心里都隐隐有些对中学老师的轻视。而其中还有着地域之分,按城市的大小之分以见高低的看法。其实中学老师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基本的文化和道德的引导力量。由于他们身上负担的授业与育人的基本职能,他们在所谓的社区文化中是居于主导力量的。不说他们所教育的学生,就是在这些老师中间,也未尝没有未来国家之英才。就读书人来说,我认为,老师是最可敬的,是〃正道〃之业。所可忧虑者,是我们的一些师范大学,常常把未来最好的老师向最糟的方向去培养。老师教育出来的人,不会个个都能对社会起到很达的作用,但只要能教育出一个正直的人,我说这个老师就是一个成功的读书人。
  其他的社会职业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而学校体制的日益完善,更将知识〃罐头化〃〃产业化〃,大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很难再有师生对晤,如沐春风的感受。记得宗璞有个小说叫《野葫芦引》,其中似乎有节南渡记,在抗战时节,日军的炸弹上鸣于青天,教授与学生的读书声也在避弹处琅琅于郊野。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读书人,多多少少也很难忘记自己到底是谁。黍离之悲不敢说人人都有,至少相当的人会记得国家在一步步现代化的过程中,曾经受过那样的侵略与艰难,在这个时候,可以说,自上而下的现代教育体制已在客观的政治形势与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建立起来了。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根本目的大致上有其共同的一面,即致力于国家与整个人类的共同进步,追求知识,研究学问是最根本的基础。从这一点上说,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完成了从旧读书人向现代读书人的转变。
  也就是说,当你确定自己的作品真正有益于国家和社会时,或者也并不会计较翻版还是正版。因为作品的力量在于时间会不会将它淘洗,在于是否有益于世道人心和它自身所拥有的艺术力量。在最寂寞的时代,北岛并不拒绝人们将他的诗去名传抄,而赵振开这三个字,相信读《波动》的人并不会都知道二者其实就是一人。
  之所以选择教师来谈这个问题,是因为教师是在相对和平的年代里,最不计较那么多的人。教师会无私地贡献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文章,来指导自己的学生。那时候又有谁问什么出处呢?
  写东西的人计较出处是对的,名誉与稿费都很重要。但只要有时也想想读书人的责任,也许对很多事情就会宽容得很多。感到身上累了很多。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作者:陈镭
感谢作者陈镭授权
作者专栏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http://www。eshunet。com/
 
渺千山暮雪,万里层云,只影向谁去

   西风遍长安,寒雨不断。在报社的电脑上听着一首很老的粤语歌《决战玄武门》主题曲——梦里几番哀,心头浮现出的,却尽是无尽的往事。 
  天涯大漠,培养出的不仅是特别宽阔的胸襟,还有坚强的信念。从事地质工作的老爸老妈,对我一向心硬如铁。这些年来却渐渐软化。虽然嘴上说好男儿志在四方,电话却打了无数。而从未见识过西北风寒的我,也常会在异乡的寒夜里想起故乡。
  一个人的身上往往会存留有旧日无穷的痕迹,我也是一样。当一个人在幼年时用双脚一步一步的踏遍大江南北,眼见山川大地,亲睹数不清的村庄和坚韧的人民。这种记忆就会不可避免地渗入到记忆深处,变成身体的一部分。而过去从事勘探工作,最大的牺牲就是天伦之乐。当几十万人一声令下,就要群聚在国家最荒僻的地方时,身在此系统中的无数小家,早就难以顾及父衰母老,更别说什么世间有情人。
  当世间的阅历在脸上尽化为风刀霜剑的皱纹,当年在东北极寒之地的大雪中苦练小提琴的少年,也早已不是当年模样——〃少年子弟江湖老〃。跟着一起老的还有鬓边白发。塔里木的大漠风烟,滇黔桂的雾瘴疠气,渤海岸边连绵几百里的盐碱之地,江汉平原上湿气深重的苇荡沟梁,千万种当年旧事,尽道是,世间男儿事。勘探,开发,建设,一切油田的三部曲,都在同样数不清的皱纹里化做电话里苍老的嗓音,化做严峻脸庞后的悠悠此心。
  而国家,我们伟大的国家,强盛的国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国家,正在一步步走向新的地方化。在许许多多微妙的细节后,那老了的几百万人,又算得了什么。那数以亿计的财产,历40年之艰辛建立起来的系统效率,又算得了什么。
  国家不顾一切地向前进着,像是夸父一样难以停止追梦的脚步。而以百万计的,在国有重工业的系统中生活惯了的老石油人,他们老了,他们再也回不了故乡。他们成了乡音已改鬓毛衰,他们面对强大的地方,面对在繁荣的时代里越来越少的工资,面对在城市与乡村间到处找不到归属的尴尬。再也说不出话来。在国家最衰弱的时候,他们不惜浪迹天涯。在多少年的政治变动中,他们也曾四海为家。但这已不是旧日的天下。新的科技新贵一夜暴富,意气风发。这也不是清廉的年代,大大小小的工厂在蚕食与鲸吞中一点一点地股份化。当此之时,当此之世,凭你心肠似铁,也禁不住英雄气短。
  正是: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渺千山暮雪,万里层云,只影向谁去〃!
    2000。11末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作者:陈镭
感谢作者陈镭授权
作者专栏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http://www。eshunet。com/
 
战争

  在纳粹控制德国前,这个国家已经陷入了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中。将近600万人失业,政治制度混乱,有10个政党竞相争夺议会的控制权。 
  面对这种种最糟糕的局面,事实上人们渴望强有力的国家领袖来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1936年6月,天气异常炎热。德国〃秃鹰军团〃的14000名战士走过检阅台时,一起将头刷的向右转,向两位身着军服的人致敬。其中一位是他们的长官里希特霍芬上校,旁边是另一位一战老兵,昔日的下士阿道夫·希特勒。
  站在检阅台上的这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与偏执的观念。带有民族情绪的不公平条约无疑加速了德国与这个小胡子的紧密联系。从维也纳到柏林,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开始了他们的赫赫前程。
  1933年1月30日,柏林帝国饭店外,数以千计的祝贺者高举火把穿越整个柏林市庆祝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
  紧接着的2月20日,希特勒在戈林的柏林官邸会见大约20位工业巨头。他讲了90分钟,深深触动了大工业家。
  他说,〃任何文化的好处都必须或多或少地借助铁拳才能传播。〃
  他说工业界和陆军一定要恢复往昔的荣耀。希特勒慷慨激昂地结束了演讲,像一个征服者似的离去。在座的大亨纷纷起身表示将出资赞助纳粹,最先表态的人当中有德国著名的工业家和军火商古斯塔夫·克虏伯。他和其他人一起为希特勒和德意志新帝国更大的荣耀慷慨解囊300万马克。
  1934年6月30日对军队内部反对派的大清洗后,希特勒终于征服了陆军。
  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