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蒙巴顿-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月13日,英军第5师的一个前卫旅开始打进雅基都山口;北面,英印第26师的2个旅从吉大港出发向前线挺进。在这几天的交战中,梅塞维的指挥所已被日军的炮火炸成一片废墟,他不停地转移着自己的指挥位置,手下的参谋们也死伤不少。正在他感到精疲力竭的时候,2月17日,北面和西面不断传来隆隆炮声,第5师和第26师的增援部队赶到了。日军感到自己的两个师团有遭到反包围的危险,便逐步分批开始撤退。
2月24日,英军第5师完全占领雅基都山口。蒙巴顿直辖的第21、第224英国飞行团,对地面的火力攻击也愈来愈猛烈。樱井省三被迫把大部队分散成一股股小部队,试图穿过丛林逃跑。日军在撤退过程中,又遭到冲杀出来的第7英印师和向南进『逼』的英印第26师、第36师的夹击,全部被歼。投入对梅塞维部队主阵地进攻的7000名日军官兵,至少有5000人死在丛林里,其中有些是饿死或是病死的。
经过20来天的战斗,樱井省三中将不得不承认,这次若开战役日军失败了。整个战役中,盟国部队表现了前所未有的顽强意志,英国的、印度的、非洲的及廓尔喀族士兵,为了自己的生存和打败日本人,进行了殊死的战斗。梅塞维的第7英印师蒙受了二三千人的伤亡,但他们在各路援军的配合下,使日军遭受了比自己大二、三倍的伤亡,还生俘了500余名日本兵,这在缅甸战场确是闻所未闻的。蒙巴顿在给妻子埃德维娜报告胜利的信中,写道:“这要归功于我们军人的高昂士气和勇敢精神。在几乎同样的情况下,他们以前曾狼狈而逃,因此我认为东南亚盟军总部已经证明了它的存在的必要『性』。”
在相隔半个地球的英国伦敦,丘吉尔及白厅的高级将领们闻知胜利的消息后,纷纷打电报来表示祝贺。丘吉尔在给蒙巴顿的电文中说:“这对于从事于我们共同事业的各阶层人士、各民族人民来说,都必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战役结束后,盟军总部及时总结作战经验。他们认为,取胜的关键是两个方面。一是这次若开战役中己方的空中力量得到了很大加强,特别是在后期,盟国空军掌握了制空权,并对地面部队实施了有力的火力支援,正是由于如此,才使处于敌后的部队能够坚持和固守;二是英印军队的士气经过整饬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就是不喜欢吹捧人的第15军军长克里斯蒂森中将,战役结束后也对蒙巴顿说:“和我交谈过的许多军官和士兵都说,你对若开的鼓舞人心的访问是他们在关键『性』的三个星期内保持战斗意志和士气的重要因素。”
为了进一步鼓舞士气,在作战人员中树立英雄主义的榜样,蒙巴顿又利用他与王室的特殊关系,使国王批准向10多位参战有功人员授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在一次战役中,有这么多人获得这一殊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在任何其他战区都没有过先例的。
激战英帕尔
若开战役刚刚结束,蒙巴顿的司令部便发现日军在阿萨姆边境地区的缅甸一侧集结重兵。1944年3月8日,也就是若开地区的战火平息才10余天,日军第15军所属的3个师团及配置部队近10万人便越过亲敦江攻击印度境内,揭开了英帕尔战役的战幕。
日本大本营将英帕尔战役命名为“乌”号作战,积极主张发动这次战役的是陆军少壮派将领第15军军长牟田口廉也中将。在牟田口率部进行战役准备期间,2月26日,他听到了樱井省三的第28军在若开战场上失败的消息。不过他认为,若开之战已使蒙巴顿掌握的几个师的预备队投了进去,现在他们还陶醉在胜利的兴奋之中,来不及调到北面来,他正可以趁此机会奔袭英帕尔。
日军对印度的进攻为什么首先选择英帕尔呢?这是由英帕尔的战略地位决定的。英帕尔是东印度的主要边境城市,位于吉大港通往阿萨姆邦的交通干线上。该城周围是曼尼普尔山脉,近郊是长40英里、宽20英里的英帕尔平原。自英军被赶出缅甸后的两年中,这里已建成一个巨大的军用基地。日军认为,总有一天,盟军将由此基地展开反攻。
但是,英帕尔的地形倒不适合打防御战,因为这个平原完全处于丛林覆盖的陡峭群山的俯瞰之下。前几天英第14集团军军长斯利姆中将还写信向蒙巴顿指出,英帕尔地区的防御部署不够理想,设施也不尽如意。负责防守英帕尔方面的第4军,下辖第17、第20、第23英印师,军长是斯康斯将军。他们驻扎在英帕尔外围很远的地方,当日军进攻已明显的迫在眉睫时,才开始陆续向英帕尔靠拢。现在,未等他们到齐,战斗已经打响了。
担任主攻英帕尔任务的是日第15军的第33师团和第15师团,师团长分别是柳田中将和山内中将。当日军的先头部队已渡过亲敦江向英帕尔打来时,蒙巴顿还正住在医院里。原来在几天以前,他驾车去史迪威的前线指挥部,在林间小道上行驶时,车前轮压住了一根竹子,驶过以后,竹子反弹起来,扎进了他的左眼。他被送往利多的陆军医院,美国的眼科医生诊断说,蒙巴顿的左眼严重内出血,需要包扎休息。但是,来自英帕尔的消息使他心急如焚。他不顾医生的劝阻,自己离开医院,飞抵卡米拉的集团军指挥部。他知道这样做左眼将有失明的危险,但他坚持去前线部署作战。
斯利姆中将见蒙巴顿眼缠着绷带被人牵引着走进自己的指挥部,感动得不禁紧紧地拥抱住他。蒙巴顿听完当前战事情况的汇报后,思考良久定下决心:把在亲敦江以西沿边境进行防御的部队,后撤至英帕尔附近的高地上来组织防御。他认为:这样一来可使日军的进攻部队远离其后勤基地,敌人不仅要被迫背靠着宽阔的亲敦江作战,而且还得完全依赖不可靠的丛林运输线。而且,己方的空中优势不仅能保证可能遭包围的一些部队的补给供应,还能阻止日军获得补给品。接着,蒙巴顿又离开卡米拉返回德里,制订和协调从若开地区调部队增援英帕尔的行动。
接到后撤设防的命令,拥有千余辆汽车的英印第17师,在向英帕尔转移时,被日军第33师团的突击部队追咬住。牟田口中将接到这一情况的报告后,大为欣快。然而,万没料到他的部下此时却错误迭出:该师团右翼突击队『插』进英印第17师的要害地点吐特姆后,发生了错觉,以为对方已向北面逃走,便放弃了吐特姆而向东侧的山谷集结;该师团左翼突击队在与对手激战时向师团部发了一个电报,称“销毁了密码本、处理好了军旗,以全部牺牲的决心进行战斗”,柳田师团长以为他们要全军覆灭,于是命令他们暂时撤退以保存力量。这样一来,等于给英印第17师放开了退路,使其带着数百门汽车牵引的大炮顺利地向英帕尔方向撤去。这时柳田师团长又考虑补给上的问题,没有让部队实施紧追,并向牟田口提出转入防御态势的建议,气得牟田口不久便撤掉了他的职务,由以骁勇闻名的田中信男少将接替。
田中信男受命后,立即在英帕尔以南地区展开积极攻势作战,对英印第17师实施迅猛追击,很快打到了距英帕尔西南约20公里的比辛布尔地区。虽然每一次接触都遭到猛烈反击,许多联队长、大队长在战斗中相继战死,师团的战斗力已大为下降,但封锁住了英帕尔的南部通道。
从北面进攻英帕尔的日第15师团,奉命各个联队一律轻装,以惊人的速度穿过丛林,越过河道。在夺取了英帕尔东北方向的乌科鲁尔后,于4月8日占领了英帕尔至科希马之间的秘宣,封锁住了英帕尔的北部通道。
面对日军两个师团已对英帕尔形成南北合围夹击之势,斯利姆中将急电蒙巴顿调更多的部队前来增援。实际上蒙巴顿的增援计划早已拟就完毕,从3月9日起,空援就已经开始了。
在两个师团形成了对英帕尔的南北夹击态势后,牟田口决定主攻方向选择在第33师团方面。他调来坦克和重炮联队,又亲临第33师团指挥战斗。在这里迎战的是英印第17师和第20师,他们边战边撤已前后到达英帕尔平原,并驻守在各要害部位。
进攻刚开始,日军就派重兵占领了座落于伊里尔峡谷和英帕尔——科希马公路之间丛林密布的突出山头,在这里可以监视整个英帕尔平原。从若开地区空运而来的英印第5师赶紧前来助战,激烈的战斗从4月中旬一直延续到5月初。最后,日军终于在这座突出山头的南端被击退了。
同时,在帕莱尔公路的入口处,英印第20师的官兵也与日军在丛林中展开了肉搏战。4月10日,日军集中坦克和重炮向公路上的谢阿姆山口发起攻击,英印军展开勇猛反击,将日军逐退。然而,5天以后,日军调来大量增援部队进行反扑,终于在由缺乏战斗经验的印度士兵扼守的薄弱环节上打开了缺口。牟田口意识到这是一次好机会,于是逐渐加强攻势,英印军的防线被迫后撤。5月12日,英印部队在空军强有力的配合下,发起反击,又收复了大部分丢失的阵地。接着,蒙巴顿指示斯康斯军长,把第20师遭到严重减员的一些部队撤出战斗,而将该军兵员足额的第23师派去接防,稳住了局势。
蒙巴顿受伤的眼睛直到4月底才有所好转。这期间,眼伤带来的疼痛和不便,加上战地四处奔波及对战役结局的担心,使他看上去有些憔悴。韦维尔总督也感到,“在日本人的问题上,以及在和伦敦及美国人的交往中,蒙巴顿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那种似乎是漫不经心的自信”。
雨季到来了,瓢泼大雨越下越猛,地面逐渐变得泥滑难行。由于日军几乎没有空投力量,只得靠丛林中的小道进行陆路运送补给,在盟军空军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能从缅甸后方运到前线的物资微乎其微。日军官兵仅能在当地抢夺一些稻谷充饥,而在居民稀少的地区只能靠野菜填肚子,为了避免盟军飞机的轰炸扫『射』,在天气晴朗的日子还不敢举炊和晾晒衣物。看来,蒙巴顿关于雨季作战有利于盟军的观点得到了证实。
尽管从总的态势看,英印军队在英帕尔方面还处于守势,但在每条可能前进的道路上,日军都被挡住了。蒙巴顿的司令部开始制定自己的反攻计划,不但打算解除英帕尔之围,而且还准备全歼牟田口中将的日本第15军。
第一次主动进攻实际上是在5月15日开始的。英印第17师的第48旅首先攻入日第33师团的后方,并在铁定——英帕尔公路上第33号里程碑处修筑了工事。日军暴跳如雷,把一切可用的部队都一股又一股地投入了反扑。4天以后,日第15师团也上来一部分加入反扑,但还是被击退了。随后,英印第48旅又向北推进到莫伊朗,直接威胁着日军第33师团的后路。
6月初,日本驻缅方面军司令河边正三视察了帕莱尔第33师团阵地,他认为本次战役已呈胶着状态,继续拖下去打大规模的消耗战于日军不利。但牟田口则态度坚决地说:“英帕尔之战关系重大,决不能半途而废!方面军司令官阁下,应支持我们继续进行下去。”
为了尽最后一次努力,牟田口决定变更主攻正面,向英帕尔以北迂回,企图从北面打入英帕尔。6月10日,日军与英印第20师在丛林里迎面相遇,随即展开了残酷的拉锯战。由于日第33师团连续几个月的苦战,全部驮牛和大部队驮马已经累病而死,或被当作充饥物吃掉,靠人背肩扛的弹『药』已经几乎用尽。他们在“武士道”精神的支撑下,在丛林里与饥饿、疾病搏斗,还要在连绵的阴雨中作决死的战斗。至22日,日军竟奇迹般地突破了英印军队的堵截,冲出了丛林,打到了英帕尔的边缘。但是,此时的日第33师团和配置的第15师团一部,已精疲力竭如强弩之末,其战斗力远不能与当初渡过亲敦江时相比。他们遥望英帕尔市街,没有力量再进攻了,更没有击退对方的反攻之力,面临着溃灭的危机。
这就是牟田口中将有勇无谋的冒险结果,一支军队经过一系列苦战,面临的却是上门去送死,或者溃逃。他低估了对手的军事和物质实力,过于相信精神的力量,没有很好地解决部队的给养供应,仅靠执行纪律和精神力量支撑起来的士气,是维持不了多久的。
蒙巴顿注重提高部队的士气,更注意物资、器材和后勤补给。无论是前次若开战役,还是这次英帕尔之战,英印军的基本态势是“以守待攻”,起初虽然被动,在战略上却是稳健之举。
浴血科希马
英帕尔和科希马是盟军屏护东印度阿萨姆邦的两道门户,所以牟田口中将在进攻英帕尔的同时,即以其第31师团为主力并配置第15师团部分兵力,直扑科希马。
科希马位于英帕尔以北50英里,是一座海拔5000英尺地势险要的高原小城,当时城内居民不过万人。科希马城的守军只是一个500来人的西肯特步枪营,在城西约30英里的迪马普尔有一个重要的军用物资中转站,守卫部队也仅有一个连。斯利姆中将原以为,科希马四周山岭陡峭,丛林浓密,日军所能派去的兵力至多不会超过一个配备轻武器的联队。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日军向那里的进攻兵力是整整一个师团,他们分成三个纵队向科希马挺进。
斯利姆将危急情况报告给蒙巴顿后,蒙巴顿立即从第5、第7英印师中抽调部队前去增援。另外,他令其直辖的第3特种突击旅作好空运准备,令英第2师从印度内地赶赴科希马,让驻在印度境内的“钦迪”第23远程突击旅前去掩护利多。
然而,也是在部队尚未全部到位以前,战斗就已开始。科希马之战,首先是由驻扎在该城东面约30英里的阿萨姆团和阿萨姆武装警察打响的。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这些由英国军官指挥的阿萨姆士兵,虽然是第一次打仗,却表现得异常勇敢。这些阿萨姆士兵以伤亡惨重的代价,慢慢地从一个阵地退到另一个阵地,阻滞了精锐的日军第31师团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