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录-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方面,我们年轻时具有更多的想像力,在人生的那个阶段,我们“知一隅而三隅反”。年老时,我们喜欢判断、深入和彻底。为了体认这个独特而奇异的世界,这是年轻人搜集有关资料的时候,目的在写出他对人生的创新观点,也就是说,一位天才给侪辈留下瑰宝;但是,只有在后期,他才变得善于利用资料。于是乎我们发现,伟大的作家一般来说是大约50岁写出最好莱坞作品。虽然知识的树要长成后才结果实,树根却须在幼小时打好基础。
每一个世代,不管它的特征『性』是如何的贫乏,都认为自己这一代远比上一代要聪明得多,比之更以前的世代,就不用说了。我们一生的各个阶段也是一样,总认为一阶段比上一阶段优越;然而对于这两桩事情的如是看法,往往是错误的。在我们身体生长的年代,我们的智力和知识每天都有增长,我们已习惯了在今天轻视昨天。这时我们倒应该在今天敬佩昨天。所以,我们常会不适当地贬抑我们年轻时候的成就和判断。
我在这里应该提出一个全面的看法:虽然一个人的智力和心地,就其主要品质而言都是天生的,但前者毕竟不像后者那么不能改变。事实是,智力是曾经许多变化的,而一般来说,每有变化都会实际显『露』出来;这种现象,部分是由于智力在身体中占有深邃的基础,部分是由于智力所处理的素材,是由经验提供的。所以,从身体的观点而言,我们发现,如果一个人有特殊才能,这种才能起头是慢慢地增进实力,达到高峰,然后走上缓慢衰退的道路,最后成为低能。在另一方面,我们不可忽视,让我们的能力有所作为、继续活动的素材——也就是有关思想和知识、经验、智力成就、务必贯彻到底以求获致完美洞庭湖察国等的题材,其本身就构成巨大的密集体,并日渐增长,直到衰弱呈现、人的能力也突然朝着两个相反方向改变,它们在同一个体之中结合的方式,可以解释大家心态的不同,以及人们在人生不同阶段所给予外物的不同价值。
更笼统的来说,人生的前40年好比写出一本书的正文,剩下的30年完成该书的注释;没有注释,我们对于正文的真义、系统,该书所含的寓意,还有它可接受的微妙引申,都无从获得正确的了解。
在人生快要结束之际,就像化装舞会的终了时分,大家把面具除下所发生的景况大抵一样。这时,我们能看出究竟谁是谁,在我们行经这个世界的道路上,我们跟谁有过接触。在生命终了之时,每个人物都『露』出真面目,行动已有结果,成就得到正确的评价,一切虚假和伪装都已暴『露』。所有这些事件的发生,“时间”都是必要的条件。
最为奇怪的事实就是,只有生命快要终了之际,我们才会真正认清和了解真实的自己——我们一生所依从的目标和方向,尤其是我们跟其他人和全世界所建立的那些关系。由于这些认识,我们往往会把自己从前认为该得的地位降低一些。但是也有例外;偶然我们会提升我们前此所评估的地位。这是因为我们过去对于世人的卑下,未有适当的观念,我们一向所认定的目标,比其他人所遵循的要崇高些。
人生的迈进,显示每个人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我们一般都说,青年是人生的快乐部分。老年是悲哀部分。如果说“热情”能让我们快乐,这话就正确。青年是由热情支配的;热情给予我们大量痛苦,少许欢乐。年老时,热情降温,让人休息,我们的心情偏向深思熟虑;理智获得自由而占上风。由于理智超出于痛苦的范围,只要理智是挂帅,我们当会觉得快乐。
只须记住,“欢乐”在『性』质上是负面的,“痛苦”是正面的,我们就只能了解到热情决不会是快乐的来源,老年不会因为跟许多欢乐无缘,而被认为不值得那羡慕。因为各种各类的欢乐,都不过是一些需要和渴望的缓和剂;需求一旦消失,欢乐就告结束,这话是谁都该接受的,犹之乎进餐之后不能再吃,在甜睡一夜之后,不能再睡。
在《共和国》的前言中,柏拉图曾经说过,优胜应该颁赠给老年,因为人们大半生为之困扰不已的『性』冲动,这时终于获得解脱,他的这一番话,比之青年是人生最快乐的阶段的看法,可以说是更合实情。的确,我们甚至可以说,根源于这一激情的无数的奇思怪想,还有因此而产生的情绪,往往导致我们陷入一种轻微的疯狂:只要我们还有『性』冲动——这一邪怪驱走不掉——这种颠狂就会待续,在激情消退之前,我们不能真正地成为理智的动物。
除了个别的情况和特殊的气质之外,一般而言,无疑的,年轻人明显的带着一些忧郁和悲情,老年人就充满和熙的情『操』;理由很明显,因为年轻人仍然在那邪神的强制下,为他服务、甚或是服劳役,永无宁日。现在降临或危害这世界的几乎所有祸端,都可直接或间接的,追溯到这个渊源。老人祥和愉快,因为长时期在激情的约束禁制之后,他现在可以行动自由了。
然而我们不要忘记,当这种激情消退之后,生命的真正核心已经离去,除了躯壳以外,没有其他东西留下;从另一观点来看,人生像一曲喜剧,开场是由真正的演员,以后由穿着他们衣服的机械人继续,到最后收场。
无论如何,青年是不安的阶段,老年是休息的时代;从这种景况,我们可以推断出人生每个阶段在获得欢乐上的相对程度。小孩子伸出小手,急切地要攫取他看得见的所有美丽的东西,他的感觉是生气勃勃的,是新颖的,他被这世界的一切所『迷』『惑』。青年期也大致相同,而在完成壮志上,显现出更大的精力。他也一样被所有美丽的事物周遭宜人的形象『迷』『惑』;他按照这些感觉冯想像所虚构的憧憬,超出这个世界所能应许的程度。因此,他内心充满炽热的欲望,而又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喜爱的——让自己不能片刻安宁,不可能拥有快乐。但是老年一到,所有这一切都得到解决和了断,部人是因为血『液』降温,官能不再那么容易被诱『惑』;部分由于经验阐明了事物的真正价值,欢乐无补实际,这一来,幻觉逐渐被驱走,在以前曾经遮蔽或扭曲世界真相的怪念头和偏听偏信见,已经消失远扬;其结果是,我们能获得比较正确和清楚的景观,看得见事物的真面目,而且对于这个地球上一切事物的虚空,可能达致或多或少的洞察力。
这就让几乎每一个老人,不管他的才智是多么的平庸,都获得一丝丝的智慧,这也使得他跟年轻人有所不同。所有这些变化的主要结果,就是随后到来的心境平静——它是快乐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是快乐的必要条件。年轻人天真地想像,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多得是,只待我们去找寻,而年长者就沉浸在《旧约?传道书》的真理中,所有的事物都是虚妄的——他知道,不管外表是多么好看,坚果是中空的。
(61)人只有在暮年,才会真正欣赏贺瑞斯的话:“(面对欲望和恐惧)不让自己烦忧”3。(3:not to allow ourselves to be disconcerted ( in face of desire and fear)'。epistles“书函集”,i。6。1。)他这时是直截了当地、诚心地相信,凡事都是虚空的,世上的光荣都是徒然:他的错觉幻灭了。他不再存有绮思,在世界的某处,在宫殿或是在茅舍,会有某些特别的快乐,一切快乐都无非就是自己在身心没有痛苦时所享受到的。世界对于伟大和渺小、高贵和低贱所作出的区别,对于他来说,是不再存在的;在这种幸福的感觉中,老人对于一切错误的念头,付诸一笑地看待。他是完全明白的,他知道,人生无论是怎么加工粉饰,不管是用什么精品装配,佩戴珠宝,我们的周身仍然还是那样——此生如果具有真正价值,仅止于不受痛苦的侵扰,不在享有多少欢乐,更别说炫耀摆场面了(比较:贺瑞斯《书函集》,i。12。1…4)。
醒悟是老年的主要特征;幻想给予生命以妩媚、并激励它有所作为,到这时已经离去了;世间的辉煌已证明为无用而空洞;它的排场、光辉和雄伟,已经褪『色』。人到这时会发现,人们所需要的大多数东西以及所渴望的大部分欢乐的背后,其实质毕意是非常少量的;于是,他逐渐领悟到人类的存在是空虚无奈的。人到七十岁才真正了解《旧约?传道书》开头的话;*(*vanity of vanities;saith the preacher ; vanity of vanities all is vanity (ecomlesiastes;i。2)传达室道者说:空虚,人生空虚,一切都是空虚(《传道书》,1。2)。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老人有时感到焦躁和乖僻。
人们常常说,老人的厄运是害病,对人生感到厌倦。疾病并不限于这段年纪,尤其是我们刻意要真正活到高寿;因为随着年岁的增加,身心的健康和失调都会有所增加。至于对生活感到套倦或烦闷,我在上面已经讨论过,老年比青年更不会遭受一类的不幸。烦闷也不一定是跟寂寞不可分开的,老年之无法逃避寂寞,其理由无须解释;有些人只知道感官上的满足,以及跟他人交往而获得乐趣,未能让自己的头脑获得启发,或使自己的才智,日后感到寂寞对于他们是必然的。的确,接近老年,我们的智力会随之衰退;但是,只要智力本来还行,剩下的总是足够用来对抗寂寞的侵袭。还有,我已经谈到过,经验、知识和反思加以结合之后,会让老人对于世间情况,获得更为准确而深刻的了解;他的判断变为恰当,他对于人生达致有系统的观点;他的心胸和见地涵盖更广大的范围。他所累积的知识不断发现新的用途,每有机会这些知识又会增添,他让自我教育在内心持续地进行着,这又使他的头脑得以运用,并获得满足,从而一切努力都得到适当的回报。
这些使得智力的衰退得到若干程度的补偿。此外,我也说过,我们年纪大了,时间就似乎过得更快;这种感觉的本知就能防止寂寞无聊。年老体衰并无大碍,除非我们要靠体力谋生。年老而贫穷是极大的不幸。经济条件尚可,健康还行,老年是一生值得渡过的时光。这时的需要是舒适,不愁生活;因此,金钱比以前倍加珍贵,因为它能补足体能上的衰退。爱和美的女神遗弃他,老人转而去找酒神给他欢乐。他过去喜欢观察事物、施行和研究,现在想要发言、教导他人。如果老人保持一些对学问、音乐或戏剧的爱好,如果他对周遭的事物,一般来说,仍然感觉相当敏锐(有些人到耄耄之年仍是如此),那就够幸运了。在人生的这个阶段,我们内在的品质会比一向对自己更有助益。
毫无疑问,大多数人一生都顽梗愚昧,到老时愈来愈僵化。他们所想、所说和所做,都总是跟邻居们一模一样;现在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能改变他们的『性』情,或是叫他们采取其他行动。跟这些老人谈话,就像在散沙上写字;你就是能写出什么字,几乎马上会消失;这种老人只是生命的“残渣”——人的所有要素都没有了。年老时候偶然有人第三度生长牙齿,这显然是上天告诉我们,老年期是第二次童年。
人的才智到年老都会减退,而且速度愈来愈快,这诚然是很可悲伤的事;但是,这是必须的,甚至是有所助益的安排,否则死亡会太难忍受,衰老就为我们做了这一准备。因此,活到耄耄之年的最大好处是安乐死——这种死亡非由疾病导致,没有任何痛苦和挣扎。有关安乐死的叙述,请参阅本人主要著作《世界作为意志和表象》卷2第41章。
不管人活到多大年岁,他所具有的时刻一直都不过是不可分割的“现在”;在暮霭之年,我们的记忆衰退,心智每天都在减损,重新所获得的那部分很有限。
青年和老年的区别永远是这样的:青年盼望生命的发展,老年期待死亡;年轻人的过往短暂,未来久长,年老人的情况正好相反。话是说得对:人老了,等待他的只有死亡;年轻时,他所期望的是生存;这里所引起的问题是,这两种命运,哪一种更多风险?人生的素质,整体说来,是否年纪大比年纪轻要理想一些?“死去的日子胜于出生的日子,”传道者(《传道书》vii。1)不就是这么说吗?期望长寿显然是轻率的;4(4:严格的说,人的生命是无所谓长或短的,因为人的生命是我们用来衡量所有其他事物之久暂、所依靠的一个终极标准。
在《吠陀?奥义书》(见opnekhat卷二),人生的自然寿命是100岁。我觉得这话是对的。事实上,我已经观察过,只有超过90岁的人才享有“安乐死”——无病、未中风或惊厥,没有任何痛苦地死去;甚至有时脸然不变苍白,一般是坐姿,往往在饭后死去——或者说,不是死去,而是停止活。90岁之前因病死去就是早死。)西班牙人有一句俗话,长寿之人经历的不幸也多。
(62)每个人的一生事业,并不像占星术所说的,可以冯靠观察星斗而预测出来;但是,人生的一般过程,就其各个不同的阶段而言,可以用行星的接续运行来比喻:所以人们可以说是依次在每一行星的影响之下那么渡过岁月。
人在十岁时,水星(使神)当头;十岁的人像水星一样,在一个小范围之内非常活跃,凡事对他影响都很大;但在这位灵活善言的使神指导之下,他会取得很大的进步。二十岁由金星(爱神维纳斯)接管,这时男子全心热爱女人。三十岁,火星(战神)位列前茅,这时的人浑身是劲是力——勇敢、好斗、倨傲。
年届四十,就由四个小行星管事;这时人的生命范围扩大了。他很实在;换句话说,由于谷神星的帮助,他偏爱有用的事物;受到灶神星的影响,他有自己的炉灶;小『惑』星(智慧女神)教导他具有必要的知识;他的妻(婚姻女神)是管家的女主人。5(5:初稿之后尚发现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