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巧处世妙办事:做人做事的糊涂艺术 >

第5部分

巧处世妙办事:做人做事的糊涂艺术-第5部分

小说: 巧处世妙办事:做人做事的糊涂艺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容了他。〃
  即使一个非常宽容的人,也往往很难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恶意诽谤和致命的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才能赢得一个充满温馨的世界。释迦牟尼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第16节:宽容是解除疙瘩的良药(2)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与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从恶交到宽恕,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杰斐逊在就任前夕,到白宫去想告诉亚当斯说,他希望针锋相对的竞选活动并没有破坏他们之间的友谊。但据说杰斐逊还来不及开口,亚当斯便咆哮起来:〃是你把我赶走的!是你把我赶走的!〃从此两人没有交谈达数年之久,直到后来杰斐逊的几个邻居去探访亚当斯,这个坚强的老人仍在诉说那件难堪的事,但接着冲口说出:〃我一直都喜欢杰斐逊,现在仍然喜欢他。〃邻居把这话传给了杰斐逊,杰斐逊便请了一个彼此皆熟悉的朋友传话,让亚当斯也知道他的深重友情。后来,亚当斯回了一封信给他,两人从此开始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信往来。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宽容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宽容意味理解和通融,是融合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是友谊之桥的紧固剂。宽容还能将敌意化解为友谊。戴尔·卡耐基在电台上介绍《小妇人》的作者时,心不在焉地说错了地理位置。其中一位听众就写信来骂他,把他骂得体无完肤。他当时真想回信告诉她:〃我把区域位置说错了,但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么粗鲁无礼的女人。〃但他控制了自己,没有向她回击,他鼓励自己将敌意化解为友谊。他自问:〃如果我是她的话,可能也会像她一样愤怒吗?〃他尽量站在她的立场上来思索这件事情。他打了个电话给她,再三向她承认错误并表达道歉。这位太太终于表示了对他的敬佩,希望能与他进一步深交。
  宽容是解除疙瘩的最佳良药,宽广胸襟是交友的上乘之道,宽容能使你赢得朋友的友谊。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对与别人的过失,必要的指责无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就会让世界变得更精彩,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做世上精彩之人。
                  
第17节:为人切莫计较眼前利益
  为人切莫计较眼前利益
  古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人高于众,众必非之。面对如此复杂的人际环境,有时能够糊涂处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道家的人生观,也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智谋。
  想当年,深谙此道的刘备为防止曹操谋害自己,终日在后园种菜,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瞒过了曹操,躲过了劫难。而那个颇自负的杨修在曹操面前一再表现自己的聪明,后来被曹操找个借口杀掉了。如此种种,说明难得糊涂乃是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是真正的大彻大悟。但遗憾的是,有人偏偏不懂得糊涂艺术,常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就拿唐初的谋臣刘文静来说,如果他在李渊在位时懂得糊涂之妙,肯定会安度晚年、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他太斤斤计较眼前利益了,竟然在李渊活着时大发牢骚,怎么能不倒霉呢?
  刘文静是李世民起兵反隋时的主要谋臣,在后来的数次战役中屡立大功,说他是唐朝的开国元勋并不为过。与刘文静相比,裴寂的资历要浅一些。裴寂是经刘文静的介绍才加入反隋行列的,但他善于结交李渊,甚至将隋炀帝的宫女私自送给李渊,与李渊在酒桌上称兄道弟,是李渊的酒肉朋友。
  李渊称帝后,对裴寂的宠爱异乎寻常,授予他右丞相之职,每次上朝与他同登御座,退朝后相携入宫,对他言听计从,赏赐无度。而刘文静却不受庞信,官职只是一个小小的尚书,因此他感到很不公平,每次上朝故意与裴寂唱反调,渐渐地两个人成了死对头。
  有一次,刘文静在上朝时,受到裴寂的一番奚落,回到家中仍余气未消,以刀击柱,发誓说:〃我一定要杀掉裴寂这个王八蛋。〃岂料家贼难防,刘文静这些话被他的一个失宠的小妄听到了,并且上告了朝廷。朝廷审问时,刘文静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当初起兵时,我的地位在裴寂之上,如今裴寂被授予高官,而我的官职比他小了许多,所以心怀不满,酒醉之后说些过头的话也是人之常情。〃李渊知道了刘文静的申辩很生气,认为他有谋反之心,决定将他处死。朝中多数大臣都为刘文静说好话,据理力争。其实,李渊觉得刘文静与自己比较疏远,总是不放心,想趁此机会除掉刘文静。裴寂看出了李渊的心思,火上浇油地说:〃刘文静的确立过大功,无奈他已经有了反心,如今天下还不太平,若是赦免了他,肯定会成为后患。〃
  这话正中李渊的下怀,李渊立即宣布将刘文静处死。刘文静临刑时,仰天长叹:〃古人说,飞鸟尽,良弓藏,真是这么一回事啊!〃
  人太清高了,就不会合群
  《后汉书·班超传》语:〃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指水太清了,鱼就无法存身。这是饱经沧桑的前辈留给后人的一个办事准则。在处理人事关系的问题上,一定要铭记这一点。
  明成祖时,广东布政使徐奇进京朝见皇上,顺便带了一些岭南的藤席准备馈赠给朝廷中的官员。不料,京城的巡逻官把这些藤席截获,并将徐奇馈赠礼品的人员名单呈给了明成祖。
  明成祖反复看了几遍名单,见其中惟独没有太博杨士奇的名字,觉得有必要问个究竟,于是立即召见了杨士奇。杨士奇解释说:〃当初徐奇受命赴广东任布政使,离行前众官员都作诗为他送别,所以徐奇这次回京特用藤席回赠。那一次臣正好有病在身,没有赠诗给徐奇,不然的话,我这次也在馈赠之列。今天众官员的名字虽然都在礼单上,但他们不一定会接受徐奇的礼物,再说藤席乃岭南特产,徐奇馈赠藤席只是为了表达谢意,不会有别的目的。〃
  杨士奇这番话讲得自然得体,明成祖对他的疑惑打消了,也原谅了徐奇,命人把名单烧了,从此再也没有过问此事。
  在封建时代,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君疑臣必死〃。如果杨士奇借此机会炫耀自己的清廉,不仅不会得到赞赏,而且会加重明成祖对他的疑心。杨士奇故意将自己牵扯进来,说明自己与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从而赢得了明成祖的信任。更妙的是,杨士奇此举不但挽救了自己,也免除了徐奇的祸事。
  刘睦是东汉明帝的堂侄,自幼好学上进,喜好结交有学问的名儒,长大后被封为北海敬王,忠孝仁慈,礼贤下士,深受百姓的爱戴。
  有一年岁末,刘睦派一名官员去都城洛阳朝贺。临行前,他问这位官员:〃如果皇上问起我现在的情况,你想怎样回答呢?〃
  官员不加思索地说:〃您德高望重,忠心耿耿,是百姓的再生父母。下员虽然愚鲁,但此区区小事定能向皇上禀报清楚。〃
  刘睦听后,连连摇头:〃你若这样说,就把我给害了!〃见官员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刘睦又接着说:〃你见到皇上之后,就说我自承袭王爵以来,意志衰退,行动懒散,每日只知吃喝玩乐,对正业毫不用心。〃
  刘睦善于守拙,不想让皇上知道他是一个精明的人。因为在当时,凡有志向的皇室成员,容易受朝廷的猜忌,弄不好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刘睦故作糊涂人,实在是明哲保身的妙计。
                  
第18节:识时务者为俊杰
  第二章:处世……大智若愚的糊涂谋略
  苏轼在《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说:〃力辞干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若愚。〃里面的〃大智若愚〃当也可与〃难得糊涂〃有得一比。唐代的李贽也有类似观点:〃盖众川合流,务俗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以实其坚。是故大智若愚焉耳。〃中国古代的道家和儒家都主张〃大智若愚〃而且要〃守愚〃。可见大智若愚并非真愚,而是一种处世的谋略,给人的印象是:虚怀若谷,宽厚敦和,不露锋芒,甚至有点木纳。
  古有名言〃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古钱币的圆形方孔,大家都是知道的,为人处世,就要像这钱一样,边缘也要圆活,但内心要守正,有自己的主见和原则。
  识时务者为俊杰
  古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自古雄才大略之人皆能顺应时势而成大事,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兵法说,战法应该〃与时迁移,随物变化〃,这也就是〃造势〃的奥妙所在。其实,掌握时机永远是政治家的智慧体现。在什么时候实施自己的计划,什么时候又欲擒故纵,这些都是智慧。有时,等待的结果是养虎为患,而有时,等待则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郑庄公时,同父异母的共叔段要谋反篡位,庄公开始表现的无动于衷,但暗地里密切注视着共叔段的动向,当他确知共叔段己准备妥当之时,觉得己找到诛灭共叔段的合法借口,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囚禁了武姜氏,并将共叔段诛灭。
  由此可见,能够准确地识别时机的转换,是英雄创业的基本素质。鬼谷子在《逸文》中说:〃圣人之所以能永垂不朽,就是能把握时机的变化。〃所以无论在行动上,还是计划上,如果不能顺应时代的变迁,讲求适应环境的策略,只是一味固守己见,绝对是要失败的。
  萧何是刘邦的第一功臣,在汉高祖开创西汉王朝的大业中,萧何忠贞不二地追随刘邦:在丰沛起义中首任沛丞,刘邦屈就汉王时任汉丞,西汉建国以后,任汉皇朝的丞相,并享有〃带剑上殿,入朝不趋〃的特权。在近三年的反秦战争中,他赞襄帷幄,筹措军需,直到打下咸阳进入汉中。在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中,萧何在后方精心经营,保证了兵源和军需的充足供应。危难关头,他多次力挽狂澜,使刘邦绝处逢生。其中脍炙人口的故事有:〃咸阳清收丞相府〃、〃力谏刘邦就汉王〃、〃收用巴蜀,还定三秦〃、〃月下追韩信〃、〃制定九章律〃、〃诱捕淮阴〃……萧何以其超人的智慧、胸襟和气魄为西汉王朝的创建和稳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建国以后,刘邦的江山渐渐稳定了,事过境迁,而萧何的功劳有那么大,刘邦对他自然会猜忌和怀疑。汉十二年初萧何看到长安周围人多地少,就请求刘邦把上林苑中的空闲土地交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本来利国利民的一件小事,不料使刘邦龙颜大怒,以受人钱财为由,将萧何关进大牢。困惑莫名的老丞相,出了监牢,才明白自己犯了〃自媚于民〃的错误。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御驾亲征,萧何留守京城。战争中,刘邦不断派使者回来,回来一次就一定要去见萧何,问候萧何。萧何的幕僚警告他:〃君灭族不远矣〃。萧何一听此言,如五雷轰顶,方明白自己已有了功高盖主之嫌,再继续做收揽民心的事情就必然引起皇帝的疑心,招来杀身之祸。于是他就利用权势以极低的价格强买民田民宅,激起民怨。终于使刘邦将他看做为子孙谋利,胸无大志的人物。刘邦回到京城,收到了一大堆平民百姓告萧何的状子,然后对萧何放心了许多。
                  
第19节:用傻痴之状迷惑对手(1)
  古语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范蠡在政通人和之际〃转业〃经商便是识时务的表现。这其中的启示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用傻痴之状迷惑对手
  心里明白故意扮傻,那样并非就真是傻瓜,而是大智若愚。做人最忌的一点就是恃才傲物,不知饶人。太露锋芒很容易遭人嫉恨;功高震主只能招致杀身之祸。所以,在处世的过程中要懂得适时〃扮傻〃,特别是在和领导交往的过程中,不要过于显露自己的高明,更不要纠正对方的错误。在与人处世中,扮傻可以为人遮羞,自找台阶;可以故作不知而以幽默反唇相讥;也可以用傻痴之状去迷惑对手。
  在政治风云变幻中,危险随时会出现,人们通常会通过扮傻弄呆来逃避危难,保全自身。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大师孙膑,曾经和庞涓是同学,拜鬼谷子先生为师一起学习兵法。有一年,当听到魏国国君以优厚待遇招求天下贤才到魏国做将相时,庞涓再耐不住深山学艺的艰苦与寂寞,决定下山,谋求富贵。
  庞涓到了魏国,见到魏王。魏王问他治国安邦、统兵打仗等方面的才能、见识。庞涓倾尽胸中所有,滔滔不绝地讲了很长时间,魏王听了,很兴奋,便任命他为元帅、执掌魏国兵权。
  后来,孙膑经人推荐也来到了魏国,魏王对孙膑也很敬重,打算封孙膑先生为副军师,与庞涓同掌兵权。庞涓最忌讳的就是这种情况,得知自己下山后,孙膑在先生教诲下,学问才能更高于从前,十分嫉妒,暗自咬牙。表面上却说:〃臣与孙膑,同窗结义,孙膑是臣的兄长,怎么能屈居副职、在我之下?不如先拜为客卿,待建立功绩、获得国人尊敬后,直接封为军师。那时,我愿让位,甘居孙兄之下。〃魏王听罢,很满意庞涓的处世为人,便同意了。
  其实,这不过是庞涓防范孙膑与他争权的计谋,他已下定决心,必须除掉孙膑!否则,日后必然屈居其下了!于是便设计陷害孙膑。说孙膑私通齐使,要叛魏投齐,于是魏王大发雷霆,不容半句解释,就令武士把他抓起来,押到军师府问罪!
  庞涓为了得到孙膑的兵书,故意不让他死,建议魏王用尖刀剜剔下孙膑的两个膝盖骨。并在脸上用黑墨刺上〃私通敌国〃四字。
  这时,庞涓泪流满面走进来,亲自为孙膑上药、包裹,把他抱进卧室,百般抚慰,无微不至地照料。一个月之后,孙膑伤口基本愈合,但再不能走路,只能盘腿坐在床上,真成了废人。
  孙膑知道庞涓也想全面学习这十三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