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教子的100个法则-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背地里也都认为这孩子是个白痴。
然而,老人最终还是没有放弃对这个孩子的教育。他相信,只要注重孩子幼时的智力开发,就一定会成为不平凡的人。于是,他按照自己的计划,对威特进行教育,结果这个被人嫌弃的“傻孩子”不久就让邻居们刮目相看。经过早期教育,威特8岁就能够运用多国语言。14岁时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而这一切都来自于父母的坚定信念。
就在卡尔·威特能听懂说话时,他的父母就天天给他讲故事。讲完故事还要儿子复述下来。这样不仅是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而且还是让孩子了解世界的好媒介。几年以后,刚刚五六岁的威特就能记住三万多个词汇了。在语言训练中,父亲不满足让威特停留在孩子式的表达方式上,而是注意由浅入深,让威特逐步了解使用复杂的措辞。
威特2岁以后,父亲不论走访亲友,还是上街购物,不论参加音乐会还是看戏剧,到哪儿都带着他;而且,只要有时间,就带他去参观所有的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工厂等等,以开阔他的眼界,增加他的见闻。为了培养儿子细致的观察能力,每次参观归来,父亲就让儿子详细叙述见到过的一切,或者让他向母亲汇报。
3岁半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他认字,他先买来几本小人书和画册,讲得津津有味时突然停住,说:“如果你能认字,这些书你就都明白了”,或者说:“这张画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爸爸没功夫给你讲。”书籍和画册,对威特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威特要认字的想法和心愿被激发起来了。这时,父亲才把标准印刷体的铅字贴到小木板上,以游戏的形式教威特认字和组字,时间不长,威特便能认字读书了。
在威特6岁那年,就开始学习法语。开始时平均每天学习10分钟的功课。在这个时间里,他如果不全神贯注地学习,就要受到父亲的批评。如果这个时间里,母亲和女仆人来问事,父亲一概拒绝,并严肃地说:“威特正在学习,现在不行。”如果有客人来,父亲也不离开座位,而是吩咐:“请他稍候片刻。”父亲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儿子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父亲还特别重视注意培养儿子雷厉风行的作风,不管学习或干其他事,都不许慢慢腾腾的。假如儿子磨磨蹭蹭地做了一件事,父亲就会表示不满意。就是在短短的15分钟学习时间里,父亲同样要求儿子敏捷、灵巧地进行学习。在父亲的培养下,小威特养成了办事敏捷利索的好习惯,这使他一生中赢得了很多时间从事运动、休息和参加社交。
在父亲的努力下,小威特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但是,他父亲十分忌讳这个“神童”的称号,坚持不准别人表扬自己的儿子。因为他知道,世界上并不存在全知全能的小仙子,所谓“神童”无非是某些人学知识较早一些、深一些罢了,如果陶醉在“神童”的称号上,不继续上进,“神童”将会变成“傻童”。1814年,年仅14岁的卡尔·威特就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又顺利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教子感悟——
早教注重智力开发使“傻孩子”变成“神童”
智力开发就是通过各种途径使孩子增加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智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下一代的培养力度和投入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尤为重要。但不少父母由于方法不当,期望值过高,往往“事与愿违”,苦恼不堪。
智力是以思维为核心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遗传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后天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教育环境等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其实,智力开发要抓住关键期。孩子三岁以前的发展速度是三岁以后的十倍快速,对于“训练”也是吸收最快的时期。孩子的语言能力及人格发展都在这个时期发展出来,第一年的发展是奠定往后人格发展最重要的一年。此时,孩子的亲子触觉是最重要的提供时期,第二年大动作的基本能力已经具备成人的形式,但技巧及耐力仍要不断训练,第三年发展最多的是语言表达及自我形象的建立。所以,在孩子三岁前必须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且不要处处限制他的行动,不许他做这、不许他做那,只要确定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就应该鼓励他多冒险、多碰触所有他有兴趣的人、事、物。
第一章 早期教育,决定孩子的前途 第六节 早期教育——向父母借钱让里根敢于负责任
里根(1911~2004),全名为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曾连续两届出任美国总统,是美国历史上当选和就职年龄最大的总统,也是最长寿的总统。大学期间半工半读完成经济学和社会学,毕业后,成为一名电台体育播音员。1962年、1976年两次争取共和党提名总统候选人,均未成功。1980年再次争取,被提名,并在竞选中击败卡特而获胜。
人们都说,里根的一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他从出生在一个小镇,到成为好莱坞的电影明星,再到加州的州长,最终登上象征着权力与荣誉的美国总统宝座,并成功的连任两届。试想,这样的一位传奇人物,自幼是生活在怎样的一个家庭中呢?他是得到了怎样的教育才走向今天的成功?他的父母对他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不留情面的父亲养就一个负有责任心的总统。
1911年2月6日,里根出生于伊利诺伊州的坦皮科城。父亲约翰·里根,母亲内尔·里根。
在他的回忆录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里根上小学时,在一次课间玩耍时,与同学投掷石头,不小心把老师办公室窗户的玻璃打碎了,老师叫来里根的父亲要求赔偿。回到家里,里根的父亲把里根叫到跟前说道:“你打碎了玻璃,你应该负责把玻璃安装好!”里根回答:“我没有钱买玻璃!”父亲说道:“你没有钱买玻璃,我可以借给你,但是,这个钱必须在短期内还给我!”就这样里根向父亲借了钱,把老师办公室的玻璃更换了。接下来,他开始从父母给的零花钱中节省,放学的路上捡拾些废品来卖,很快地还清了向父亲所借的钱。
此外,在里根自传里还记载着另一件事:20年代在美国,一个少年因燃放爆竹被警察罚了12。5美元。在当时的美国,一美元能买10只生蛋的母鸡,12。5美元可是相当于125只母鸡的价钱。很快,他的父亲得知后替他交了罚款,但前提是,一定要如数归还。
这实际上就是让他自己拿出这笔罚款,这对于一个只有10岁的少年。他父亲这样要求他,不仅仅是严厉,甚至可以说是苛刻。里根在自传中写道,“这件事迫使我到处打零工偿还我欠杰克(里根父亲)的债。”最终还是还上了,这其中的艰辛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细思量,正是不留情面的父亲造就了一个富有责任心的儿子。里根后来能够参加竞选成为美国总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父亲早年对他的家庭教育。
教子感悟——
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很多人正在孜孜不倦的追求成功,但是成功的真谛是什么呢?有人说成功在于胸怀大志,也有人说,成功在于机遇,这些说法当然不无道理,但在看过里根的故事之后,我们便会明白,成功的真正支点在于责任。一个没有责任心、责任感的人,将如何取得众人的信任,又将如何走向成功?
细看里根不留情面的父亲,不正是有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责任感吗?父亲之所以对年幼的儿子如此不留情面,就是要让他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让他用自己所付出的代价去反省去更正自己所犯的错误,那么他今后犯错误的机会就会少了。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学会自理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父母应该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语言上给予指导,不可包办;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要时常检查孩子的成果,哪怕是很小的事情,以此来培养他承担责任。因为,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
第一章 早期教育,决定孩子的前途 第七节 早期教育——歌德的天才不是天生的
歌德(1749~1832),全名为约翰·沃尔夫冈·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古典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他的一生经历了德国文学史上狂飙突进运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三个阶段,是德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作家。
歌德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举世公认的显赫地位,他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德国文学史上的泰斗、欧洲著名的作家,被恩格斯推崇为文艺领域里“真正的奥林匹亚神山上的宙斯”。此外,他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知识广博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造型艺术及自然科学等领域,都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正如其他成功人士一样,歌德的成功并非无因,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不仅是来自他的“天生才华”,更不只是一个好的家庭背景,最为主要的是他所受到的良好教育。
有计划的早教——三代同堂培养出天才作家。
1749年8月28日,在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有一个娃娃降生于世,他就是后来被人称为天才的歌德。歌德的父亲是裁缝师的儿子,家境殷实,受过高等教育,曾获莱比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当过地方官。他的母亲出身显赫,是法兰克福市长的女儿,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歌德则是这个家庭里的独生子,父母对他当然是寄予厚望,对他的教育十分用心,从他出生起,父母就开始有计划地对他进行严格的教育。
当歌德还是婴儿时,父亲就抱着他去散步,还经常跑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有意识地让他多接触自然。每遇到不同的事物,父亲总是耐心地给小歌德讲解,一是培养他的认识能力,更多的是培养他的观察能力,这使歌德小小年纪便知道许多植物和动物的名称及其生『性』特点。父亲还经常拉着小歌德到公园里游玩,或者到田野里散步,这时,父亲总要教他唱些通俗易懂的歌谣,每次外出歌德都能背出两首,父亲的用意是想在游戏中向儿子灌输一些知识。随着外出次数的增多,歌德的口语能力也不断提高。从歌德4岁起,父亲亲自教他读书识字,而且请了好几位家庭教师传授他多种语言。歌德稍大一些,父亲带他到各地旅游,每到一处,父亲总是给分讲解当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如果旧地重游,要求歌德将所知内容复述一遍,以加深记忆。旅游使歌德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母亲的教育艺术更是与众不同,她使歌德7岁就能编出饶有诗趣的《新帕利斯》童话。歌德母亲爱好文学,就在小歌德刚满两岁时,母亲就像上课一样,每天给儿子讲故事,先从小故事讲起,然后给儿子讲一些长篇故事。由于母亲讲故事的方式独特,歌德听得津津有味。为了使歌德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每讲到关键处,母亲就故意停下来,要他自己设想下面发生的事。即使说的不对,她也不说出答案,还是由他继续想,直到找出合理的答案为止,歌德丰富的想像力和构思能力也许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在这个家庭里,小歌德还是一位特殊的演讲师,小歌德常常站在椅子上,面对观众用稚嫩的童音做演讲。这些观众,是歌德的父亲为了训练儿子的口才,特意找亲朋好友充当的。刚开始,小歌德对着那么多大人有些害怕,说话也结结巴巴、词不达意。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他变得口齿伶俐,演讲起来声情并茂。
歌德的外祖母对这个小外孙更是疼爱有加,为逗歌德开心,甚至请人在家中演木偶戏,还送歌德一套表演浮士德故事的木偶戏玩具。歌德和其他孩子便兴致勃勃地排演这个剧目,并且找来一批小观众,可是总演一种剧目,久了小演员和小观众们都厌烦了。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动手做行头、装饰,自己编剧本排演。
歌德后来在回忆录上写道:“这种儿童的玩意和劳作从多方面训练促进了我的创造力、表现力和想像力以及每一种技巧,而且是在那样短的时间里,那样狭小的地方,花那样小的代价,恐怕更没有别的途径能够有这样的成就了。”
歌德8岁的时候就能阅读德、法、英、拉丁、希腊等多种文字的书籍,14岁开始写剧本,24岁时写了一部戏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里欣根》,蜚声德国文坛。25岁发表了后来风靡全球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要知道,他完成这部小说,仅用了4个星期的时间。
教子感悟——
天才来自于早期教育
才能不是与生俱来的,更没有先天的天才。那么,为什么当他们长大成人后,有的人会成为人人艳羡的天才,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辉煌的度过一生;而有的人却只能碌碌无为的苟且偷生呢?显然,那些碌碌无为的大多数人只是由于在早期没有受到良好的、科学的教育,以至于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潜能未能获得有效的挖掘与培养,也就是说,仅仅是由于后天所受教育的不同,才使人类中有了普通人和优秀者的天壤分别歌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孩子的世界是缤纷多彩的,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是非常强的,在这个世界里,融入了孩子对现实和未来的认真思考,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那些看似可笑的想像和表演,认真扮演他们需要的角『色』,给他们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