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别信任何人 >

第30部分

别信任何人-第30部分

小说: 别信任何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的路上也会停滞不前。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人生最终的目的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正是由于这个信条的驱动,从而使得他在哲学、逻辑、生物、心理、政治、经济、美学等广泛的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炫目的成就,留下了大量的著作。

    亚里士多德用自己的一生,警示着世人这么一个道理:人不能只是局限于动物般的对生存的奋斗,而醇酒、美女、名车、别墅等不应作为生活的全部内容。作一个人,最可贵应在于他的觉醒与思考的能力。然而一个人要获得这种觉醒与思考的能力,最初的源动力乃是由于怀疑。怀疑是一个人拥有这种能力及其他的前提,如大文豪莎士比亚所说:“怀疑是大家必须通过的大门口,只有通过这个大门口,才能进入真理的殿堂。可见,怀疑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和必不可少。正是由于怀疑,所以,一个人从愚鲁转成睿智,从闭塞转成开明,最终拨开生活中的层层『迷』雾,获证人生最真实、究竟、圆满的本来真理。

    真理是怀疑的影子

    真理是正确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存在和表现形式。对人类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是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曾经相信自己的理『性』,『迷』信自己的理『性』。理『性』,往往是体现在逻辑推理上。人用归纳法,演绎法获得知识,但是,这样的知识却是有缺憾的,难以成为真理,只能说接近真理。

    真理是存在于主流社会运动和社会行为之中的社会意识,是存在于主流社会运动和社会行为之中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真理是通过怀疑而获取的。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也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这不仅是他做人的格言,他自己本身也是句名言的实践者。

    当时,外国地质学家根据陆相沉积不能产生石油的理论,曾断出中国是个贫油国。然而,李四光并不这样认为,他表示出了他极大的怀疑。在李四光看来,石油的产生关键不在于“海相”或“陆相”,而在于有没有生油和储油的条件。前者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而后者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才是事物的本质。因此,他根据自己多年来对中国地质构造研究的结果,预言我国石油的远景很辉煌。结果证明了,他是正确的。后来,大庆、大港、胜利等油田的相继发现和开采,完全证实了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总之,有怀疑才有真理,真理是通过怀疑而取得的。

    怀疑把我们引向真理

    说到别相信任何人,说到怀疑,也许会使一些人忆起“十年浩劫”中声名狼藉的“怀疑一切”,使人会情不自禁地联想起“打倒一切”,进而对怀疑的必要『性』发生了怀疑。可是,你知道吗?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对怀疑的认识价值一贯予以肯定、从不怀疑。鲁迅认为“怀疑不是缺点”。马克思更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最喜欢的箴言。一般情况下,人们首先是产生了怀疑,然后去进行接触了解和研究,最后也就得到了一种成果或结论。德国的哲学家阿伯拉尔说:“怀疑把我们引向研究,怀疑使我们认识了真理。”

    总得说来,这个世界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怎么有智慧的人,他们在做事情时不经详细考察和思虑,就直接随随便便地去做;而另一类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详详细细的观察后才开始实行的人,一般说来,这种人就是比较有智慧的人。对于一个一有智慧的人来说,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对生活,当他对这个世界上的许多现象进行观察和思索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怀疑,这些怀疑是会促使一个人去研究、去寻求正确的答案。而问题也都是在深入研究过后,才可能得到正确完美的结论。

    怀疑无论是在为人处事上,还是在科学发现、推进真理过程中,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可忽略了。在与人交往中,有了怀疑,就去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就会总结经验。另个,在人们的认识中有谬误、有真理,对谬误产生怀疑,才能促使谬误向真理转化。19世纪德国工人哲学家狄兹根认为认识是“由谬误到正确所经历的由可疑到正确的过程。”

    由始以来,人类的逻辑系统存在着先天『性』的缺陷,使人不得不低下头来。人依靠自己无法认识真理,人要认识真理,必须是真理主动向人启示。所以,我们要学会怀疑。人对人不信任,产生了国家、上帝和法律;人对人半信半疑,产生了道德、友谊和爱情。然而,有了国家,国王又欺骗了我们;有了上帝,教会又欺骗了我们;有了法律,法庭又欺骗了我们;有了道德,我们又常常叶公好龙;有了友谊,我们又常常两面三刀;有了爱情,我们又常常红杏出墙。于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往往是无奈之举,因此,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往往最到位的是后半句。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欺骗。有时候,事实也是一种假象。

    感悟:

    相信每个人都希望活在这个世界是安全的,人类的最大的安全感完全来自于自己。人总以为自己现在是正确的,但是过了现在,一切又都变化了。所以,无论是看人,或者是看事物都不能只认表面,要学会怀疑,在怀疑中获取真理。

    2。看清楚“笑里藏刀”的人

    何谓“笑里藏刀”之人?意指外表友善,内藏杀机的人。兵书云:“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也就是说,使敌方充分相信我方,并安然不动,麻木松懈,在暗中却谋划克敌制胜的方案,经过充分准备后,相机突然行动,不让敌人察觉而采取应变措施。

    在商界中,笑里藏刀的人有很多,他们表面上对人十分热情,背地里也总在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因此,切不可轻信对方的甜言蜜语、空头支票,要谨防他们暗中隐藏的杀机。

    别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在实际生活中,“笑里藏刀”的人是表面上友善,其实,暗中藏着杀机。然而,因为它有特别的伪装,一般人很容易上当受骗,所以就显得格外地凶险。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上,“笑里藏刀”的人可以说是人人会用无师自通,因为笑是最好的伪装,最好的『迷』彩,一不小心就能使你掉入了对方所设好的陷阱。

    战国时期,秦国与魏国交战。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于是,秦国派公孙鞅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率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扎营休整,以及思索取胜的妙计。

    这时的吴城,因曾经在魏国名将吴起的苦心经营下,地势险要,工事坚固,通过正面进攻取得胜利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公孙鞍苦苦思索攻城之计,然并不得法。这时,探子回报说魏国守将是公子行,闻此方,公孙鞍心中大喜,因为他曾经与这个公子行有过一段不错的交情。于是,他马上修书一封主动与公子行套近乎,信中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此信念旧之情,溢干言表。此外,他还建议约定时间会谈议和大事。修好书信,公孙鞅立刻派人送出,并且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

    公子行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感到对方是非常有诚意,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于是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然而,他不晓得的是这仅是一个圈套,只等他公子行自行钻入了。

    约定的会谈时间到了,公子行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进行的十分顺利,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鞍热情地摆宴招待公子行,然而,兴冲冲的公子行正要入席,忽听一声号令,只见公孙鞅暗地在会谈之地埋伏着的士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行和三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第二天,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骗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崤山一带。

    “笑里藏刀”是三十六计中的其中之一,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的做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笑里藏刀”之人,是指对别人不怀好意的人。在现代经商活动中,“笑里藏刀”之人非常常见。很多的经营者在和对手进行谈判过程中,外表看来显得很温和谦恭,面带微笑,很是大度;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其中有气量狭小的,有喜欢猜忌的,有阴险狠毒的。

    总之,经营者“笑里藏刀”的目的是想让对手服从自己,在自己设计好的圈套里行事,以此达到自己经营发财的真正企图和目的。所以,在商业中行走,一定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识破对方的真实意图,以防落入对方的圈套。

    时刻保持清醒,别让对方的“『迷』晕汤”灌晕了

    小陈在一家中型公司做职员,进公司两个月来,做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小事。这天,主管理让小陈到办公市场为公司买办公产品与办公耗材,这可乐坏了小陈,他想终于可以好好地表现一下了。

    当小陈走进耗材市场的时候,那些商家敏感的程度就如同如猎犬的嗅觉一样,马上就咬紧小陈不放了,好话说尽,又是倒茶又是递水的。等小陈说明来意的时候,老练的商家看出小陈已经落入虎口了。于是,他展开攻势,佳能、惠普、爱普生、品牌墨盒、通用墨盒、假冒墨盒说了一大堆,这对于第一次走进耗材市场的小陈来说,早已经被商家说的头昏脑胀的了。小陈看老板信誓旦旦,大义凛然地强调着本店绝不出售假墨盒的神态,刹那间,心里所有的戒备心都随风而去了。小陈说明自己的来意,老板双眼发光地建议小陈可以买一半通用耗材,买一半原装耗材,这样既可以为公司省一些钱又可为自己添补一点辛劳费。听到老板这么说,再加上被老板的“真诚”与“细心”感动,于是,他决定按老板的意思做。结果自然是,老板得呈,小陈上当受骗。

    “笑里藏刀”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广泛,而且可以无师自通。笑容,本是人类一种美好的表情,没有人可以拒绝微笑。俗话说,拳头不打笑脸。就因为如此,所以目前最常见,而又最简单,但最难防备的商业战术就是“笑里藏刀”。“笑里藏刀”之人,明明是来骗你的,非要置你于死地,却又是挽手又是搭肩,但真正到了能把你“一举歼灭”的时候,他会毫不留情地把你往悬崖里推。

    三国时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荆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17年,鲁肃病死,预告着孙、刘联合抗曹局面已经结束。

    当时刘备派关羽镇守荆州,这对于早就存有存夺取荆州之心的孙权来说,只能是想想而已了。不久以后,关羽发兵进攻曹『操』控制的樊城,怕有后患,留下重兵驻守公安、南郡,保卫荆州。这时,孙权手下大将吕蒙说:“我们夺取荆州的时机已到。”但因吕蒙有病在身,所以,他向孙权建议改派当时毫无名气青年将领陆逊接替自己的位置,驻守陆口。

    陆逊年纪虽轻,但却是将才。他上任后并不显山『露』水,而且很快地与关羽定下了假和好、真备战的策略。陆逊给关羽写了一信,在此信中,他一边极力夸耀关羽,称关羽功高威重,可与晋文公、韩信齐名;一边说自己是…介书生,年纪太轻,难担大任,并且请求关羽多加指教。

    骄傲自负、目中无人的关羽读罢此信,仰天大笑,说道:“无虑江东矣。”于是,他马上从防守荆州的守军中调出大部人马,用来一心一意攻打樊城,以尽快地结束战争。

    看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陆逊就与已经约定好的曹『操』一起行动,夹击关羽。关羽两面受敌,陷入战中。这时,孙权认定夺取荆州的时机已经成熟,派吕蒙为先锋,向荆州进发。吕蒙将精锐部队埋伏在改装成商船的战舰内,日夜兼程,突然袭击,攻下南部。关羽得讯,急忙回师,但为时已晚,孙权大军已占领荆州。关羽只得败走麦城。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防范“笑里藏刀”的人呢?

    其实,当敌人表示向你表示他的友好的目的,有时就是为了让你充分地相信他,从而使会使你放松对他的戒心。这时,如果你能识破对方的这种心理,来了“将计就计”的话,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取得胜利。也就是说,当对方在暗中充分地准备、谋划着克敌制胜的方案的同时,你假装不知道对方的意图,暗中却在准备着反敌制胜的妙法。值得提醒的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着清醒,不可因为别人一灌“『迷』晕汤”就醉了,不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了。

    感悟:

    在商业活动中,在相信一个人之前,要学会对他进行全面地观察和考验,不要一味地给自己一个“对方是善良的”这类假设,因为每个人都有私心,你无法阻止他们可能利用了你的善良去达到自己的某些目的。

    3。不要太早亮出自己的牌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自己的筹码,自己的底牌,这些不只是王,有时,甚至能成为一个的救命稻草,最后一道护身符,甚至就是事情的关键。这张底牌揭开的时机影响整个事件发展的走向。太晚,也许可以『逼』自己用不到就胜利;太早,就只有懊悔到捶胸顿足,悔不该当初。

    保存自己,待机而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新进的业务员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把公司所有可能提供的优惠政策以及公司产品最底限的价格一股脑的告诉客户,然后等客户做决定。结果呢?他们等到的是客户一句:“行,我了解了,想做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