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西蒙娜 德 波伏瓦 >

第12部分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西蒙娜 德 波伏瓦-第12部分

小说: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西蒙娜 德 波伏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格林走后不久,波伏瓦又和萨特等左翼知识分子投身到了阿尔及利亚的事件中。他们仍抗议『政府』在青年中征兵。当时法国一些知识分子发表了一份宣言书,支持青年拒绝应征入伍,支持士兵在阿尔及利亚战争中拒绝服从命令的行动。波伏瓦、萨特和其他一百人在宣言上签了名,这篇《一百二十一人宣言》就发表在1960年8月出版的《现代》杂志上。波伏瓦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一直立场坚定。

    1960年9月,波伏瓦和萨特应巴西作家乔治·亚马多邀请,去巴西宣讲古巴革命。在巴西之行中,波伏瓦应邀在里约热内卢大学做了一次关于『妇』女状况的报告。萨特也应邀作了关于阿尔及利亚和古巴的报告。波伏瓦在巴西圣保罗访问期间还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采访中她就有关《第二『性』》的问题,谈了自己对于当代『妇』女问题的看法。而萨特则谈了有关殖民主义制度、阿尔及利亚独立、古巴革命、巴西的现状等问题。在他们的巴西之访期间,法国国内的右翼分子为维护其殖民利益,扬言要枪毙萨特。11月,波伏瓦和萨特从巴西回国时,原以为『政府』要为《一百二十一人宣言》而指控他们,结果并未遭到控告。年底波伏瓦的回忆录《年富力强》出版并获成功。波伏瓦因她的政治立场和在国内外的声誉,成为了法国文化界引人瞩目的名人。1962年1月7日,波伏瓦因同萨特一起反对1961年组建的秘密军队组织和阿尔及利亚战争,她的寓所被秘密军队组织炸毁。但波伏瓦仍不畏惧,1962年2月8日,她和《现代》杂志成员参加左派组织的一次反对秘密军队组织的示威游行,因而再次受到威胁。

    1962年,波伏瓦和萨特应邀去苏联出席作协会议。1963年,她又和萨特前往莫斯科筹建国际作家联盟。这次会议后,他们受到了赫鲁晓夫的接见。赫鲁晓夫在接见他们时颂扬了社会主义并为苏联进兵布达佩斯作辩解。波伏瓦对赫鲁晓夫的辩解深表失望,返回巴黎后,她的第三部回忆录《事物的力量》又出版了。《事物的力量》主要描写波伏瓦从1944年到1962年这段期间的生活,在书中她讲叙了她为什么牺牲与纳尔逊·阿格林爱情的原因。波伏瓦认为这是出于她神圣的使命,即她与萨特共同的事业。

    1963年11月和1964年5月,波伏瓦和萨特又应邀分别去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和苏联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她在这两次出访中,着重要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共处问题,这在当时是涉及到意识形态方面的较敏感的问题。在苏联,就这一方面的问题,她同与会的苏联作家们进行了探讨。在场的苏联作家们则同她的观点形成共识,认为应该为实现这种共处而努力。从苏联返回后,波伏瓦开始埋头撰写一部关于老年问题的小说。1964年,萨特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波伏瓦和萨特都一致认为应不接受此大奖,以保持思想的独立『性』。对萨特的这种做法,当时法国报界的许多人都归罪于波伏瓦。

    1965年7月,波伏瓦和萨特又来到苏联。这是他们在赫鲁晓夫下台后对苏联的再一次出访。访问间他们看到了苏联文坛上出现的一些转机,索尔仁尼琴、帕斯捷尔纳克等人的作品已经重新出版。然而就在他们出访后的第二年,这种转机又旋即消失。西尼亚夫斯基和达尼埃尔两位作家被放逐到西伯利亚,1967年苏联坦克再次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波伏瓦对苏联的肃反运动扩大化和政治上的强权统治深表不满。她决定永远不去莫斯科了,要同苏联彻底决裂。

    1966年,波伏瓦和萨特应日本出版商渡边先生和京都大学的邀请,到日本旅行讲学。在日本访问期间,波伏瓦对日本文学和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渡边先生特地邀请她和萨特观看了日本传统歌剧“能剧”。访问期间他们还游览了东京、京都和广岛,参观了寺庙、矿山和码头。此行中波伏瓦还特别留意到日本『妇』女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处境。早在此次日本之行前,波伏瓦就闻知日本是个男权观念根深蒂固的国度。在这个国家里,『妇』女的社会地位非常低,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里,『妇』女受轻视的现象严重。她在码头,看到一个船舱里,一些『妇』女冒着呛人的尘埃,在一铲一铲地往货舱里装化肥。经与导游交谈得知,这些『妇』女每天工作八小时,每星期工作七天,不仅挣钱比男人少,而且还要料理各自的家务。她毫不掩饰地对导游感慨道,尽管她倡导『妇』女走向社会,争取自由独立,但眼前这一切,绝不是她所希望为『妇』女争取到的东西。在广岛,她和萨特与那些死里逃生的幸存者进行了交谈。从中她了解到,这些幸存者都像掩饰缺点一样掩饰自己的残疾,为了不愿成为丧失工作能力的废人。她对他们的战后处境深表同情。当时在日本,反美情绪也很强烈,反美示威游行经常发生。10月16日,波伏瓦和萨特从日本返回巴黎。回到巴黎不久,她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美丽的幻象》出版了。这部书被列为当年的畅销书。波伏瓦在这本书中揭示了人们所面对的现实世界其实是一个用现代文明包装、掩饰的谎言世界、虚幻世界。这个世界给人们提供了逃避当前问题的理由。她在小说中谴责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给人类造成的精神奴役。但后来波伏瓦又谈到,她并没有全盘否定技术进步,只是否定那些利用技术进步谋取私利的卑鄙行为。

    1967年,埃及的《金字塔报》主编海卡尔邀请波伏瓦和萨特访问埃及。这颇像一次官员出访,因为埃及『政府』在波伏瓦和萨特抵达开罗后,为他们配备了一架小型专机供他们使用。在访埃期间,他们一起参观游览了埃及的名胜古迹。但波伏瓦则尤其关注埃及『妇』女的社会境况问题。她与埃及的女记者、女律师、女医生一一取得了联系,请她们向她介绍一些有关『妇』女方面的问题。同时,波伏瓦还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无论在『露』天咖啡座,还在在正规的饭店餐馆里,人们从来见不到『妇』女的身影。波伏瓦对此表示了她的看法。在同新闻记者的谈话中,她谴责埃及人对待『妇』女的态度就像是封建主、殖民主义者和种族主义者。在亚历山大大学作报告时,她大声呼吁男女平等,主张『妇』女要参予社会。她在《金字塔报》上还重申了自己关于『妇』女解放的观点。她重申工作是『妇』女解放的唯一手段。她也抨击了埃及人对『妇』女的歧视。在埃及这个穆斯林国家,波伏瓦的报告和讲话只受到了『妇』女们的欢迎,而男人们却对此仍表示有不同看法。他们引用《古兰经》对波伏瓦说,男女不平等早已写在《古兰经》上,所以男女不平等在埃及是宗教范围内的许可。波伏瓦谴责了这种宗教已经决定了『妇』女命运的古老观念。她告诉人们:“如果『妇』女不具备和男人一样的平等身分,那么任何社会主义都不可能存在。”这次访问中,埃及总统纳赛尔不仅为波伏瓦他们提供了各种方便,而且还在他们的旅程行将结束前在自己的赫利奥波利官邸接见了他们。萨特在与总统交谈时,请求他能释放因重建『共产』党而被关押的18位埃及青年。纳赛尔答应了他的请求,释放了这些政治犯。波伏瓦和萨特在在离开埃及前,还出席了纳赛尔为他们举行的隆重的告别宴会。埃及之行,他们已介入了具体的国际事务。

    离开埃及后,波伏瓦和萨特又访问了以『色』列。一个以『色』列作家代表团接待了他们。以『色』列左翼政党的成员森哈·法拉邦给他们作了向导。波伏瓦和萨特特地去观看了以『色』列领土上的阿拉伯人居住区。他们尤其关注阿拉伯问题。在上述地区,波伏瓦发现以『色』列仍在对其领土上的阿拉伯人居住区和以『色』列犹太人居住区实行隔离,而且还发现这些地区的阿拉伯人的生活并未得到改善。此外,波伏瓦还尤其关注以『色』列『妇』女问题。她发现以『色』列『妇』女在建国后大都纷纷回归家庭,对此她深有感触。她认为以『色』列『妇』女在创建自己的国家时,曾拿起过铁锹甚至冲锋枪,甚至牺牲过生命,而如今却放弃了自己的权利,去完成『妇』女的传统家务劳动,这实在不可思议。她由此感叹到,在以『色』列『妇』女已失去了和男人一样平等的地位。然而,以『色』列的『妇』女们却不这样认为,她们告诉波伏瓦:她们在社会中已经有了足够重要的地位,女权主义问题在以『色』列已经不存在了。波伏瓦对自己与以『色』列『妇』女之间,在有关『妇』女解放问题上存在着如此的差距而深感惊讶。在访问以『色』列期间,波伏瓦和萨特还受到了以『色』列总理勒维·艾希克尔的接见。波伏瓦在此中东之行结束后,即写了三篇文章,这便是她后来发表的《疲惫的女人》。中东之行后不久,埃及战争爆发。当时在法国国内,人们分成了几派。戴高乐的支持者反对以『色』列。法国『共产』党也站在为埃及人提供武器的苏联人一边。托洛茨基派、马克思主义者及绝大部分的左派都支持埃及人民的反以斗争。而波伏瓦则出于对以『色』列的同情而为以『色』列人说话。她认为埃及有几千年的历史,因此它有相当大的生命力,即使战争失败,也会重新复活,而以『色』列则不同,如果战败了,则作为一个国家就不复存在了。她深为以『色』列担忧。

    这12年的世界漫游是波伏瓦人生历程中的重要部分,因而必然给她以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广泛的国际交往扩大了波伏瓦和萨特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而更重要的是它使波伏瓦开始用一种世界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使她在观察不同国度、不同政体、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性』别……各种不同问题时,都有了一种新的视角。正如她于1967年,在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所作的讲演中所说:“只有放眼世界,以世界为本,人们才能从根本上宽容别人,并推翻种族主义、『性』别歧视主义以及各种各样的狂热主义。”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西蒙娜 德 波伏瓦 第十一章最后岁月

    1968年,新年伊始,波伏瓦的小说集《疲惫的女人》豪华版问世。这一年她正好60华诞。已是画家的妹妹海莱娜专为此书设计了别具特『色』的版画。新书的出版同样引起了轰动,短短八天内,数万册图书被抢购一空。然而对这一时期的波伏瓦来说,新作所引起的轰动效应已不再是什么奇闻了。

    人们对波伏瓦的热情缘于她的声誉,更源于她的思想。此书一问世就再掀风波,而风波中之最有趣的是那些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对她的声讨。其中有人高喊波伏瓦又向婚姻开刀了!波伏瓦本人在《疲惫的女人》一书出版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谈到,此书的意义就在于向妻子挑战。因为妻子在家中是完全奉献于丈夫和孩子的,妻子最后注定要失败,最终会被抛弃。在即将结束采访时,她再一次强调其『妇』女必须工作的观点,她说:“我希望『妇』女像大家一样成为一个人类的存在……『妇』女只有通过工作、通过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才能真正显示出她们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中的威力。”的确,在这本书中,人们确实感受到了波伏瓦身为女『性』,而对女『性』自身利益问题的关心,体验到年暮的波伏瓦再一次苦口婆心地开启女『性』心智和情感,也体会到临高的波伏瓦对身后那些仍不觉悟、不肯尝试、继续步陈规的女『性』的忧虑和无奈。在此她只有发出振聋发聩的恫吓,以尽其心。然而一生的经历使她知道,此书的出版尽管能赢来喝彩,但只会落得呼而不应。因为传统观念、社会习俗已浸透人们的肌髓,摒弃它们绝非易事。然而波伏瓦的个『性』中却只能找到“向前”二字。

    1968年,已发表了《疲惫的女人》一书的波伏瓦并未感到自己已是疲惫的女人,她仍不改其介入社会的志向。该年3月23日,巴黎知识分子举行了“声援越南日”活动,波伏瓦在凡尔赛宫前参加了这一活动。此后不久,因四名反对越战的中学生遭『政府』的逮捕,巴黎爆发了“五月学生运动”,即“五月风暴”。波伏瓦为了支持学生的行动,主动介入学生运动。5月8日、9日,波伏瓦、萨特和巴黎其他一些知识分子先后发表声明和宣言,在声明、宣言中表明了他们要支持学生运动的态度。在学生运动爆发期间,波伏瓦奔走出入于大学校园,关注事态的变化,声援学生的行动。她甚至希望学生运动能转变为革命或起义,从而推翻现存体制。5月底学生运动遭军警弹压。她和萨特等知识分子愤怒谴责『政府』的做法。学生运动结束后,波伏瓦在《现代》杂志上开辟了一个专栏,专门探讨巴黎“五月风暴”失败的原因。在对阿尔及利亚独立和美国出兵越南两个问题上,波伏瓦立场始终是坚定的。

    1969年4月,法国举行总统大选。戴高乐将军和弗朗索瓦·密特朗参加竞选。波伏瓦对这次大选不感兴趣,因为『政府』的种种举措已使她失去对其的信任。她弃权投票。但此后她又在萨特、科莱特、玛格丽特·杜拉斯、米歇尔·雷利斯等人发起的支持法国托洛茨基派运动领导人阿兰·克利维竞选总统的声明上签了名。

    1969年夏,波伏瓦到诺安特凭吊了乔治·桑的故居。这貌似偶然的举动却是这位年逾六旬的老人对精神家园的探寻,是她多年来的一桩心愿。一百多年前,乔治·桑以其非凡的魄力和勇气摒弃了她的阶级和道德,只身带着两个孩子闯『荡』巴黎,走上了对抗世俗偏见、追求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的道路。她带来了骇世惊俗的精神和观念,带去了无限的自豪和遗憾,留下了无数的感慨和赞叹。在此凭吊涌起了波伏瓦怀旧恋故之情,也唤起了她对乔治·桑的深深怀念。相似的经历和追求在历史和现实的交叉点上撞击、共鸣。在忆古抚今中她感叹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