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决定一生的机会 >

第28部分

决定一生的机会-第28部分

小说: 决定一生的机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格兰特一同进公司的年轻同事不屑地说:“一周2美元的工作,还值得认真去做?”然而,格兰特却对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工作非常用心。年轻的格兰特经过几个星期的仔细观察注意到:每次老板总要认真检查那些进口的外国商品的账单。由于那些账单使用的都是法文和德文,于是,他开始学习法文和德文,并开始仔细研究那些账单。一天,他的老板在检查账单时突然觉得特别劳累和厌倦,看到这种情况后,格兰特抓住机会,主动要求帮助老板检查账单。由于他干得非常出『色』,以后的账单自然就由格兰特接管了。

    一个月后的一天,他被叫到一间办公室。老板对他说:“格兰特,公司打算让你来主管外贸。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职位,我们需要能胜任的人来主持这项工作。目前,在我们公司有20名与你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只有你看到了这个机会,并凭你自己的努力,用实力抓住了它。我在这一行已经干了40年,你是我亲眼见过的三位能从工作琐事中发现机遇并紧紧抓住它的年轻人之一。其他两个人,现在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并且小有建树。”

    格兰特的薪水很快就涨到每周10美元。一年后,他的薪水达到了180美元,并经常被派驻法国、德国。他的老板评价他时说:“约翰?格兰特很有可能在30岁之前成为我们公司的股东。他已经从平凡的外贸主管的工作中看到了这个机遇,并尽量使自己有能力抓住这个机遇,虽然做出了一些牺牲,但这是值得的。”

    约翰?格兰特愿意接受每周2美元的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应当对那2美元的所得付出努力,实现他的价值。能够从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发现机遇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机遇所带来的近期回报可能很少,甚至微不足道,但是,我们不能把眼光局限在自己得到了什么,而应当看到“我们能够得到这个机遇”本身的价值。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都不会像格兰特那样愿意接受每周2美元的工作,但事实上,这也正是许多人没有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著名成功学家奥格森?马登给年轻人的忠告:“如果一个年轻人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能发现任何机会,而他认为自己可以在其他地方做得更好,那么他会感到非常的灰心失望。”

    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顺的事,就会习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渡过难关。但实际上,老天是公平的,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然而,很多人并不能清晰地意识到。

    事实上,自己手头的平凡工作就是一座丰富的钻石矿,只要好好挖掘——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做好目前所做的工作,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钻石”——包括职位的上升和财富的增加。相反,许多人心态浮躁,总想:“做这份工作,有什么希望可言?”对工作心灰意冷的人,不可能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他们坚信世界上有很多挣钱或者成功的机会,于是他们焦急地等待,等待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另外的行业、另外的工作职位,但绝不是现在,绝不是手头上这个日久生厌的工作;他们知道如何在将来提高自己,但却不珍惜眼前的机会,于是便只会在漠视自己的工作中丢失了本应属于自己的“钻石”。

    工作中时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项任务交代下来后,如果上司不追问,结果十有八九会不断地拖延,以至不了了之;有些事情,如果上级不跟踪落实,就很难有令人满意的反馈;还有的人面对布置的工作常常只会睁大眼睛,满脸狐疑地反问上司:“怎样做?(这事我不知道啊)”抱怨的人很少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只会一味地诉苦和抱怨,而并没有意识到:主动独立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责任。

    创智国际的总裁林惠春先生,在一次谈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抱怨是失败的一个借口,是逃避责任的理由。这样的人没有胸怀,很难担当大任。”

    如果你仔细观察任何一个管理健全的机构,定会发现,没有人会因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获得奖励和提升,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所以,我们要对工作学会充满感激。感激老总提供就业机会,使我们能够养家糊口,感激老总给我们一个舞台,使我们能够展示自己的理想抱负。工作中多一些感激就会使人变得知足常乐,抑制欲望,不会让人在无止境的欲望中沉沦,『迷』失方向,走向绝境;多一些感激就会使人养成良好的心态,于工作之中寻找乐趣,更好地走向成功。

    2。不找借口找方法

    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人喜欢为自己的过失找借口了。借口其实就是逃避做事责任、放松工作要求、纵容放任自己的理由;是扼杀自己能力、摧残自己潜力、麻痹自己的毒品。找借口就是为糟糕的自己找一个退路;为自己无本事找一个理由;为没完成任务找一个说法。而不找借口找方法不仅强化了不找借口的重要『性』,更帮助大家面对问题时如何去找方法,如何找到有效的方法,并把问题变为机会。所以,我们要学会不找借口找方法。

    然而,大多数人在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或被批评的时候,总会找种种借口来搪塞别人,因为他们害怕承担错误,害怕被别人笑话,或者只是想得到暂时的轻松和自我解脱。上班迟到了,可以说是因为堵车;工作干砸了,可以说是领导决策错误;客户不满意,可以说是对方过于苛刻;升不了职,可以说是领导偏心等。反正“聪明”的他们总会找到各种看似合理的借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借口就是一个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有很多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更为可怕的是,借口常常还是一张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容易扼杀人的创新精神,让人消极颓废。它更是一剂鸦片,让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品尝它,逐渐地让自己变得心虚、懒惰,遇到困难就退缩,最终丧失执行的能力,更谈不上积极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任何的困难都会有其解决的方法的。比尔?盖茨曾说:“一个出『色』的员工,应该懂得:要想让客户再度选择你的商品,就应该去寻找一个让客户再度接受你的理由,任何产品遇到了你善于思索的大脑,都肯定能有办法让它和微软的视窗一样行销天下的。”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也曾经一再地告诫他的职员:“请你们不要忘了思索,就像不要忘了吃饭一样。”

    只要努力去找,就一定会找到的,而这些方法也会让你有所收益。不找借口找方法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工作精神,一种诚实、主动的工作态度,一种完美、积极的执行能力。因此,它也是无数商界精英秉承的理念和价值观,被众多企业奉为圭臬。领导需要的正是具备这种精神的人,遇到问题总是想尽办法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找借口。找借口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问题一再地拖延,可以说借口是拖延的温床。对于负责任的人来说,可能他是在释放自己心理上的那份压力,只是说说而已,然后还会努力的,该做什么还会去做什么。而对于那些不负责任的人来说,就真的把它当作借口而来推卸责任了。拖延是最具破坏『性』、最危险的恶习,它能使一个人丧失了主动的进取心。可悲的是,拖延是恶习也有累积『性』,唯一的解决良方法就是行动。而是否行动就成了衡量一个人是一流人还是末流人的关键之所在,一流的人找方法,末流的人找借口。

    所以,思考吧,为困难或问题寻找方法而不找借口!它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人生中,为困难找方法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而做事拖延、找借口的人不会受人欢迎,更不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打的借口来辩解为什么事情不可能完成或做不了,而为什么事情该做的理由却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种种借口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够聪明、衷心期盼,就能完成任何事”容易得多。我们不愿许下承诺,只想找个借口。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为了没做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是想出百个理由来为没能如期实现计划而辩解,那么你将永远不会有有益的收获。所以现在面对现实好好检讨吧,别再找借口,去找方法吧!

    方法学家吴甘霖在他的著述中曾有这样一句话:找借口的员工,是单位里最不受欢迎的员工;找方法的员工,是单位里最受欢迎的员工。在工作中,哪一种职工最能脱颖而出呢?答案是明确的,就是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积极找方法解决的职工。

    巴顿将军也曾说过:“自以为了不起的人一文不值。遇到这种军官,我会马上调换他的职务。每个人都必须心甘情愿为完成任务而献身。”“一个人一旦自以了不起,就会想着远离前线作战。这种人是地道的胆小鬼。”其实,他的意思就是:在作战中每个人都应付出,不要寻找任何借口,要到最需要你的地方去,做你必须做的事,而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

    对于遇到问题便寻找借口这类人心态的荒谬『性』,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尖锐地讽刺过。一天,梁惠王问孟子,为什么我国的百姓没有增加?孟子曰:国君必须负起责任,积极采取措施实行王政,让百姓不饥不寒、养生丧死而无憾;如果君王对百姓漠不关心,看见狗吃人吃的东西这样奢侈的现象不去管,路边有饿殍不知道开仓救济,还一味推托说“这不是我的责任,而是年成不好”,这跟杀了人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凶器的过错”有什么区别呢?

    现如今更是这样,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对工作、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我们都有一定的责任,因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责任,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寻找借口就是将应该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他人或社会。而一旦我们有寻找借口的习惯,那么我们的责任之心也将随着借口烟消云散。每个人都必须要明白:借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善于去找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只要找到了方法,你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并不需要找借口,以前的诸多借口是多么的无谓。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我们不把借口放在我们的面前,就能够做好一切,就能完全地尽职尽责。只要我们积极地寻找问题问题的办法,就没有什么事情能成为困扰心头的难题了。

    3。付出越多,机会越多

    有这样一句话:让你做更多的事,是因为重视你;让你承担更多的责任,是对你的奖赏,奖品——锻炼的机会。

    很多事情不能分得太清晰。不能把“分内之事”和“分外之事”分得那么清晰,当领导安排你做工作时,即使是分外的事,你也要主动承担起来。在任何单位里,成长最快的人,往往正是那些承担责任最大的人。我们必须明白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任何老板都不会轻易地让一个人担任重要职位。如果你要想得到重用,就得一点一滴地展现你的好品质。多做一点,便多了一份展示的机会,不要以为多做一点是吃亏。即使你最终没有得到老板重用,你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拓宽了职业发展的道路。

    “多做一些,多一些经验”这句话我们不知听了多少遍,它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付出越多,机会越多”的道理。给予企业忠诚,你才能得到企业忠诚的回报,企业发展了,你得到的回报更多,最大的收益者还是你自己。在很多企业里,晋升最快的人,往往是那些多面手,那些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过、同时又能在各个岗位上卓有成效的人。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如果没机会在不同岗位上工作,那就用“多做一点”来弥补吧。

    付出与回报往往是成正比的,这点儿我们一定要记住。付出越多,收获也就越多。古今中外,一代代历史伟人,有多少不是付出毕生的心血,换来一世之雄的美名,或是流芳百世,让子孙骄傲而自豪;或是轰动世界,让世人皆知而羡慕。一代枭雄吕不韦,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梦想,不惜倾家『荡』产,甚至把自己的爱妾、美艳的赵姬送给了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正是由于他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所以他后来才能成为秦国的相国、秦王嬴政的“仲父”,他修订的《吕氏春秋》,一字千金,名垂千古。吕不韦后来所得到的,岂止比当初付出的多千倍万倍?

    如果你要想获得机会,就必须先付出。但有时你也会发现,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也就是说你付出的多,但收获的少。此时,你千万不要停止付出,因为最后可能有一天,你会付出的少,但收获的多,时间会证明你的付出是没有白费的,只是随时间累积暂时不成正比而已,但它还是符合付出定律的。也许,在即将来临的某一天,它会一股脑的全部回报给你!这时候,我们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幸的是,99%的人都在这个时候停止付出了,这叫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实在是太可惜。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a问:为什么?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后,他有了许多忠诚的客户。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了,准备提我做总经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其实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