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一生的机会-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罗伯特完成了上面所述的这几项准备之后,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旅行。最后,他顺利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下面这些就是他旅行时的一些经历的片断:
在加拿大巴芬岛的一个小镇用早餐,他不付分文,条件是为这家餐馆拍照并承诺在旅行中宣传。
在爱尔兰,他花费了5美元买了4箱香烟,从巴黎到维也纳,费用是送司机一箱香烟。
从维也纳到瑞士,由于他搭乘货车的司机在半途得了急病,已经拥有国际驾驶执照的他将司机送到医院,并且将货物安全地送到了目的地。货运公司对他十分感激,专门派车免费把他送到了瑞士。
在西班牙一家新开张的公司门口,由于他们用来拍摄庆祝画面的照相机出现了故障,罗伯特免费为他们拍摄了照片,他们送给罗伯特一张到达意大利的飞机票。
在泰国,由于提供了一份美国人最近旅游习惯的资料,他在一家高档的宾馆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对有准备的罗伯特来说,遍地都是机会。看来,这“准备”二字,真不是说说而已。
有一位年轻人,心里总想着自己是个人才,而如今金子般的自己却被埋没了,单位的领导是埋没人才的恶人。他一直都在想着终有一天自己会离开这个地方。然而,他的一位知心朋友十分巧妙地对他说:“你这样两手空空地走了,不是便宜了单位吗?要走,也要掌握了他们的秘密再走!”此人觉得朋友说的也是,于是决定先掌握他们的秘密。可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他发现原来自己懂得的东西真的很少。他经过努力,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当然,随着他对业务的不断熟练,他的职位也在不断地晋升,从部门主管一直坐到厂长的位置。
这就是准备的力量。不要一味地以为上天不给你机会,要知道如何去创造机会才行。不要单纯地在那儿声嘶力竭地喊着,坐等机会是没有用的。毫无疑问,只有准备好才能创造出机会。
没有耕耘,就谈不上有收获。机会也不例外,机会的出现与利用是以自己的努力为代价的。法国细菌学家尼科尔指出:“机会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她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任何一个成功包括下属晋升的成功也是靠自己努力争取的结果。世上没有救世主,只有依靠自己才行。鲍伯怀特是工程物理专业的学生,为了在毕业后能投身到自己所热衷的商业经济领域中去,毅然放弃了别人羡慕的免试上工程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及去知名大学当博士生的机会。在别人无法理解他的目光中,苦学了两个月,考入某大学经济系读硕士。在学习之余,鲍伯怀特投身社会、亲身体验,在社会上选择最能使自己发挥才能的领域。他被聘为某杂志社特约记者,是某科技开发公司的战略发展顾问……
对于这些工作,一方面给鲍伯怀特带来了无比丰厚的报酬,然而,更为重要的是给他带来了数不尽的感触与经验。毕业之后,鲍伯怀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家他认为最适合自己、最能表现自己才华的大公司。短短一年半的时间,他已由一个普通职员升为公司副总经理,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由此可知,为把握成功机会而做的各种准备会给你的晋升带来成功的希望。
看看社会中的那些想成功而没有成功的人,他们相信命运,没能成功,他们认为是没有成功的机会。他们坐在屋子里,怨天尤人,哀叹生不逢时,他们相信天下会掉下馅饼。然而,最终他们什么也没得到。也有的人守株待兔,总认为机会是等来的,兔子不是会来的吗?然而,真正要他去抓一只时,他们什么也抓不到。
对于每个人而言,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不懂得创造机会。机会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一些人之所以能获得更多的青睐,能够在机会来临时牢牢掌握命运,就是因为他们比常人为此而进行了更为漫长的充分准备。他们就如同一颗种子,在黑暗的泥土里积蓄力量,一旦听到春的召唤,他们便会破土而出,并茁壮成长。
不是没有机会,机会总会有的,它永远属于那些流下辛勤汗水的人。他们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拼搏着,奋斗着,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聪明、智慧、创新都整装待发,他们已经有了敏锐的洞察力,他们会迅速抓住随风而过的机会,并充分利用它。
你还在苦苦地盼望着机会吗?那么,马上去做准备吧!因为只有做好一切准备,才能创造出机会。
2。准备,成功的保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没有做准备,只能与成功擦肩而过。准备是工作的第一步,是成功的保障。没有准备的行动只能使一切陷入无序,最终面临失败的局面。
一位年轻的猎人带着充足的弹『药』、擦得锃亮的猎枪去寻找猎物,虽然老猎手们都劝他在出门前把弹『药』装在枪筒里,可是他还是没装子弹就走了。
“废话!”他嚷道,“我到达那里需要一个钟头,哪怕我要装100回子弹,也有的是时间。”
仿佛命运女神在嘲笑他似的,他还没有走过开垦地,就发现一大群野鸭密密地浮在水面上。以往在这种情景下,猎人们一枪就能打中六七只,毫无疑问,够他们吃上一个礼拜的。可如今他匆匆忙忙地装着子弹,此时野鸭发出一声鸣叫,很快就飞得无影无踪了。
他徒然穿过曲折狭窄的小径,在树林里奔跑搜索,树林是个荒凉的地方,他连一只麻雀也没有见到。真糟糕,一桩不幸连着另一桩不幸:霹雳一声,大雨倾盆,猎人浑身上下都是雨水,袋子里空空如也,猎人拖着疲乏的脚步回家了。
在看到猎物的时候才去装弹『药』,连作为一名猎手最起码的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好,当然不可能有什么收获了。一个缺乏准备的人一定是一个差错不断的人,纵然具有超强的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不能保证获得成功。记住,准备才是成功的保障。
在2005年的西甲赛场上,出现了一位神奇的门将,他就是“西班牙人”队的卡梅尼。本赛季卡梅尼6次扑点球成功,而罚球者全都是声名显赫的球员,如托雷斯、罗纳尔多、巴普蒂斯塔和洛佩斯等。
现如今,卡梅尼已经成为了西甲不折不扣的“点球大师”,虽然他才刚刚20出头。但对扑点球,卡梅尼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罚点球就像西方的决斗,是两个人之间的决斗。要想战胜对手,你就必须了解对手,了解对手使用什么武器,知道对手会往哪个方向踢,会踢半高球还是低平球。”
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卡梅尼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根据他的老师、“西班牙人”的守门员教练恩科马透『露』,卡梅尼每场比赛之前都要观看无数的录像带,尤其是对手罚点球的录像带。“在走上球场之前,卡梅尼其实早就知道,对方阵中谁会主罚点球,主罚点球的人是左脚还是右脚,喜欢向左边踢还是向右边踢。”正因为如此,“西班牙人”俱乐部已经宣布,联赛结束之后的头一件事情就是给卡梅尼加薪并修改合同,以留住这名天才门将。
如此一个年轻的球员,能够在高手如林的西甲联赛中得到这种别人梦寐以求的发展机会,并不仅仅缘于教练恩科马的精心培养,更重要的是,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而才为自己创造出了一片新天地。
流传甚广的奥尔?布尔的一件轶事能够更好地说明这个道理。这位杰出的小提琴家,多年以来一直坚持不懈地练习拉琴。通过不断的练习,他的技艺早已成熟到后来他出名时的那个程度了,但是他始终还是默默无闻,不为大众所知。
不过,他的运气迟早会到来。有一次,这位来自挪威的年轻乐手正在演奏的时候,著名女歌手玛丽?布朗恰巧从窗外经过,奥尔?布尔的演奏使她如醉如痴,她从来就没有想到用小提琴也能够演奏出如此优美而动听的音乐,她便赶紧询问了这个不知名乐手的姓名。不久,在一次影响极大的演出中,由于她与剧场经理发生分歧,不得不临时取消了节目。在安排什么人到前台去救场时,她想到了奥尔?布尔。面对聚集起来的大批观众,奥尔?布尔演奏了一个多小时,也正是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使奥尔?布尔登上了世界音乐殿堂的巅峰。对于奥尔?布尔而言,那一个小时便是人生当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机遇,只不过,他早已为此次演出做好了准备。
成功的秘密在于,当机会来临时,你已经做好把握住它的准备。对于那些懒惰者来说,再好的机遇,也是一文不值;对于那些没有做好准备的人来说,再大的机遇,也只会彰显他的无能和丑陋,使自己变得荒唐可笑。
每一天,都要尽心尽力地工作,每一件小事情,都要力争高效地完成。尝试着超越自己,努力做一些分外的事情,不是为了看到老板的笑脸,而是为了自身的不断进步。即或是在同一个公司或同一个职位上,机遇没有光临,但在你为机会的来临而时时准备的行动中,你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扩展和加强。实际上,你已经为未来某一个时间创造出了另一个机遇。
不可怀疑,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保证。阿尔伯特?哈伯德就是最好的验证。阿尔伯特?哈伯德曾经有个十分富足的家庭,可是他还是想创立自己的事业,因此他很早就开始了有意识的准备。他明白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最缺乏的就是知识和必备的经验,因此他有选择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时间,甚至在他外出工作时,也会带上一本书,在等候电车的时候一边看书一边背诵。他一直都保持着这个习惯,这使他受益匪浅。后来,他有机会进入哈佛大学,开始了一些系统理论课程的学习。
经过一次欧洲考察之后,他又开始积极筹备自己的出版社。他请教了专门的咨询公司,调查出版市场,尤其是从出版界威廉?莫瑞斯先生那里得到了许多积极的建议。这样,一家新的出版社——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诞生了。由于事先的准备工作做得好,出版社经营得十分出『色』,他不断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见闻整理成书籍出版,荣誉与金钱接踵而至。
阿尔伯特并没有就此满足,他敏锐地观察到,他所在的纽约州东奥罗拉,当时已经渐渐成为人们度假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但这里的旅馆业却并不发达,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他抽出时间亲自在市中心周围做了两个月的调查,了解市场行情,考察周围的环境和交通。他甚至亲自住入一家当地经营得非常出『色』的旅馆,去研究其经营的独到之处。后来,他成功地从别人手中接手了一家旅馆,重新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造和装潢。在旅馆装修时,他根据自己的调查,了解了游客们的喜好、收入水平、消费观念,同时还注意到这些游客正是对于繁忙工作的厌倦,才在假期来这里放松的,他们需要更简单的生活。所以,他让工人制作了一种简单的直线型家具。这一创意一推出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游客们都十分喜爱这种家具。他再一次抓住这个机遇,一个家具制造厂诞生了。家具公司蒸蒸日上,也证明了他准备工作的成效。同时他的出版社还出版了《菲利士人》和《兄弟》两份月刊,其影响力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出版后达到顶峰。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阿尔伯特的成功正是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取得的,因此,才使得他能够在面临机会时果断出击,正是准备意识成就了辉煌的事业。阿尔伯特深深地体会到,准备是一切执行力的前提,是工作效率的基础。因此,他不但自己在做任何决策前都认真准备,同时还将这种好习惯灌输给他的员工,所以,“你准备好了吗?”便成了他们公司全体员工的口头禅,成功地形成了“准备第一”的企业文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公司的执行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可见一斑。
然而,这一切都在1915年随着被德国水雷击沉的路西塔尼亚号轮船一同沉入了海底,过早地结束了,罗依科罗斯特公司的重担落到了刚刚而立之年的小伯特?哈伯德身上。
小伯特的最大失误就是他完全丢掉了父亲阿尔伯特赖以成功的准备意识,丢掉了“准备第一”的企业文化,从而使原本欣欣向荣的企业走向衰败。其实,就某方面来讲,小伯特是一个十分有思想的人。阿尔伯特的那本《致加西亚的信》正是来自小伯特的启发。小伯特曾说过:“那场战争中最伟大的英雄就是罗文,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但是,小伯特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是意识到了罗文精神中忠诚、敬业、积极主动完成任务的一面,并没有意识到隐藏在罗文精神中最有价值的准备意识。对罗文精神的这种片面理解,虽然使小伯特养成了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可是由此也造成了他忽视准备,盲目冲动的习惯。
当阿尔伯特发现小伯特的这一严重弱点后,就经常提醒他:“准备赢得一切!一个意识不到准备的重要『性』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成功。”但是,小伯特却从没有把父亲的话真正放在心上,他认为准备太简单了,根本不像父亲所说的那样玄妙,一个人要想成功,只要勤奋、敬业就成了。
阿尔伯特去世后,面对家族企业中繁重的工作,小伯特毫不畏惧,他立志要完成父亲还没有完成的事业,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面对困难永远勇往直前,努力程度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但是,他的劳动却没有得到回报,漠视准备的弊端很快显现了出来。他对图书的构成和运作规律一无所知,也根本没有去留意过家具市场的变化和风险,当然就谈不上什么成熟的思路,日益忙碌的他悲哀地发现,他付出的努力几乎没有任何价值,企业开始走上了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