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早慧成才的奥秘 >

第5部分

早慧成才的奥秘-第5部分

小说: 早慧成才的奥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他4岁的时候,还不大会说话。人们怀疑他是低能儿,是傻子。
后来,他上学了,但学习成绩一般,甚至排不上中等名次;整天不言不语,被人叫做“老实头”。学校的训导主任对工程师——他的父亲老爱因斯坦断言:“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的。”果然,第一次考大学,他榜上无名。
然而,正是这个爱因斯坦,后来却成为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
爱因斯坦成为一颗科学巨星,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这其中有他童年时父亲给他的那件小罗盘的启发。
爱因斯坦小时候,有一次病了。他的父亲拿来一个小罗盘给他玩。爱因斯坦用小手捧着这个新奇的玩具,只见当中有一根针在轻轻地抖动,而且始终指着北方。他把罗盘转了一个方向,可是,那根针却不肯跟着罗盘一起转,仍旧指着北方。爱因斯坦又把罗盘捧在胸前,猛然把身体扭过去,再扭过来。可是,那根针还是指向北方。他变换着各种方法:顺转、倒转,把罗盘翻过来转,侧着转、快转、慢转,都不起作用。罗盘上那根小红针的方向老是不变。
奇怪!真是奇怪!
“是什么力量拉着它指向北边呢?”爱因斯坦把罗盘放在那里,四处寻找,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现。后来,还是老爱因斯坦帮儿子解开了这个谜。
从此,好奇的爱因斯坦总喜欢“独往独来”。别的孩子拿着木棒、小枪玩打仗的游戏,他却一个人在角落里玩积木,还喜欢用卡片搭房子,一直搭到14层那么高。高兴了,他还请父亲当助手,帮他搭制别的东西。父亲工作再忙,总是有求必应。父子俩常常玩起来错过了开饭时间。从那些“建筑”中,爱因斯坦感到了创造的乐趣。
受母亲的影响,爱因斯坦从小喜欢拉小提琴。每次演奏,他的眼睛总是闪着亮光,手激动地发颤。当他母亲在钢琴上弹奏出一曲莫扎特或贝多芬的奏鸣曲时,他就一动不动地站在旁边,沉浸在深沉的乐曲声中。
爱因斯坦从小养成了思考、探索、追求真理的习惯,正是这个习惯,使他登上了科学的顶峰。
假如你的将来不愿意悲伤,那就不要忽视你的孩子的任何一件极细小的行为。
——列宁
小孩子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道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所以做父母不得不注意小孩子的动作和游戏。
——陈鹤琴
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德国教育学会会员卡尔·威特的教育观
“只要上帝赐给我一个孩子,而且你们认为他不是白痴,那我就一定能把他培养成非凡的人。”
这是19世纪德国教育问题学会会员卡尔·威特在一次学会上的辩词。在这次会议上,有人发表言论说:“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天赋而不是教育。”卡尔·威特不同意这个见解。他反驳说:“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人,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就是那些只具备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非凡的人。”
不久,卡尔·威特果然有了一个儿子,也取名为卡尔·威特。小威特不仅不聪明,而且先天不足,体重不过2公斤,两只手和两只脚不停地抖动,哇哇的哭叫声像中毒的小老鼠。邻居们背后纷纷议论,说小威特是个白痴。就连小威特的母亲也说:“这样的孩子,就是教育也是白费力的,白费力的!”然而,老威特没有失望,他认真教育起小威特来。他教小威特读书时,先买来小人书和画册,把其中有趣的故事讲给他听,然后对他说:“如果你能认识字,这些书都能看明白的。”有时他干脆就不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小威特听,而对他说:“这个画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爸爸没工夫给你讲。”这样就激发起小威特一定要识字的愿望和兴趣。于是,他这才开始教小威特识字。
小威特有了读书的兴趣,就很刻苦了。不久,这个孩子就轰动了附近地区。他七八岁时,已经能够自由地运用德语、法语。拉丁语等六国语言,通晓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就考入了莱比锡大学。这个大学的校长说:“小威特已经具备了十八九岁青年们所不及的智力和学力。”很显然,这是老威特对他实行早期教育的结果。1814年4月,未满14岁的小威特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后来,老威特把对小威特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卡尔·威特的教育》。
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
——亚美路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当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爱迪生
有人问,写一首好诗,是靠天才呢,还是靠艺术?我的看法是:苦学而没有丰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没有训练,都归无用;两者应该相互为用,相互结合。
——亚里士多德
不要埋没了她的天赋
——世界著名的小影星秀兰·邓波儿在母亲的关怀下脱颖而出
秀兰·邓波儿是30年代世界著名的童星,她于1928年4月23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秀兰·邓波儿自幼聪明伶俐,相貌出众,一副迷人的歌喉,演唱起来如同百灵鸟的歌声一样婉转动听。她的舞姿轻盈优美,声调甜美悦耳;模仿大明星的动作,更是惟妙惟肖。
曾在豆蔻年华时憧憬过舞台生涯的妈妈,见不满3岁的女儿千伶百俐,具有表演才能,像个小精灵,自然喜不自胜。她认为,秀兰·邓波儿这孩子既然有表演的天赋,那就不要埋没她,要及早培养她。母亲下决心培养女儿成为一个大明星,实现自己少女时期的梦想。于是,她选中了梅格林夫人的舞蹈学校,把女儿送去训练。
在秀兰·邓波儿3岁那年的一天早上,她开始身穿训练服,脚登小运动鞋,去学校上舞蹈课。上完课后,妈妈和她刚走出训练室,音乐老师就对她们说,有几位电影公司的导演,想找两个小女孩和十个小男孩拍电影,应该让秀兰去见见他们。
6天以后,妈妈接到了让秀兰·邓波儿去好莱坞试镜头的电话。当时,大约有200多名2至7岁的儿童在等候选择。
秀兰·邓波几天生是棵表演的好苗子。在试演的过程中,她对整个表演都很投入,丝毫不觉得害怕,很精彩地完成了导演要求她做的一切。几天以后,环球制片公司把她们母女叫去。他们想和秀兰·邓波儿签订两年的合同,演26部系列电影,让秀兰出演主角。
从此,3岁的秀兰·邓波儿开始步入影坛。从4岁到5岁两年间,她为教育电影公司拍了12部电影,其中包括《战争婴儿》、《好莱坞的孩子》、《干什么》等。这时,她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童星了。
教育制片人杰克·海斯,于1933年9月宣布个人破产,5岁的小秀兰失业了。可她并没有一下子陷入困境。一天晚上,秀兰·邓波儿主演的一部影片在试演。这时,她正在影院大厅里做一些即兴舞蹈表演,福克斯制片公司的歌曲作者杰伊·戈尼根据墙上的海报,一下认出了她,叫秀兰和她母亲一起去见《站起来喝彩》一片的副制片人布朗先生。布朗让秀兰表演了一番,感到十分满意,立刻同意让秀兰参加《站起来喝彩》的演出。
该片已经开拍,秀兰·邓波儿便抓紧时间练习。母亲帮助女儿熟悉剧本,把剧本的台词念给她听,不时地停下来解释:为什么其他演员那样表演,以及那些语句、生字的含义。
一天,福克斯公司的大老板希恩把她母女二人叫到办公室里说:“我们的人说她很有潜力,遗憾的是她需要更多的训练。训练要花不少钱,但我们愿意冒冒风险。我们每星期给她的工资是150美元,期限一年,然后再决定是否签7年的合同。至于你,夫人,我们再签署一个附加合同,你要照顾好你的女儿,一星期的工资是25美元。”
秀兰·邓波儿6岁那年,主演了《站起来喝彩》。她胸前戴着个圆点花纹的圆嘴,一边舞蹈,一边唱着《戴蝴蝶的孩子》这首歌。她的舞姿轻柔,歌声甜美,充满童真,真是人见人爱,一下轰动了影坛。
派拉蒙影片公司看到秀兰·邓波儿的精彩表演,立刻向福克斯公司求援,以一星期1000美元的代价,把秀兰·邓波儿租来主演《马克小小姐》,期望她表演得更加成功。
秀兰·邓波儿果然不负众望,《马克小小姐》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有家上映该片的影院,在三星期内就赚了10万美元,而另一家影院,两星期内赚了6万美元。该片成为美国各影院的抢手货。
别看秀兰·邓波几年龄小,练表演、练发音都十分刻苦。排《偷乘者》时,导演要求她必须学会一百多个中国词组,她硬是死记硬背学会了。
秀兰·邓波儿还是个严格要求自己的好孩子。影片中有一支曲子是另一个女孩唱的,秀兰·邓波儿觉得这支曲子自己也能唱,但因为她此时掉了一颗牙,发音有嘶嘶声,导演还是拒绝她唱。她闹了情绪。后来,那女孩病了,秀兰·邓波儿以为自己可以称心了。不巧,她也病了。她对母亲说:“是不是因为我诅咒过她,上天才这样惩罚我?”她真的很后悔自己的嫉妒心。
秀兰·邓波儿的演技越发熟练,声誉也越来越高。《华盛顿邮报》著名的电影评论家纳尔森写道:“……表演潇洒自如,令人如痴如醉……使人耳目一新……充满轻松活泼之感……”
她主演的另一部影片《亮眼睛》刚一上演,便引起轰动,观众纷纷赶至影院,一睹为快。该片进入影院仅三个星期,就赚回拍片的成本费19万美元,几个月后,就收入纯利200万美元,濒于财政崩溃边缘的福克斯制片公司,一下子就起死回生了。
6岁的秀兰·邓波儿在1934年的前6个月里,主演了四部影片。另外,她还在其他几部片子里演了几个次要角色。这一年的7月4日,也就是美国独立节的这一天,福克斯公司把秀兰·邓波儿的薪金,从每周150美元提到每周1000美元。
从小灌输商业思想——老洛克菲勒影响小洛克菲勒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是美国实业家、慈善家和美孚石油公司创办人。他于1839年7月8日诞生于纽约州,1852年全家移居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
小约翰的父亲是个商业意识极强的人,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小约翰。
小约翰7岁那年,有一次独自去树林里玩耍,正玩得兴致勃勃,忽然在林木深处发现了一个火鸡窝。他心中一动,想出个非常奇炒的主意。于是,他每天一大早就跑到树林子里,悄悄藏在火鸡窝附近,等火鸡暂时离开窝时,他就奔上前去,抱着一只小火鸡就跑。他把抱回家的小火鸡养在自己的房间里,细心照料喂养。他一次又一次,抱回了几只小火鸡。到了感恩节,他就把喂养大了的火鸡,卖给邻近村子里的农民,把赚到的镍币和银币,都放进了蓝色的瓷盒里,然后,他又把盒里的硬币,变成了一张张绿色的钞票。他的做法受到父亲的赞扬。
小约翰11岁那年,父亲因涉嫌对家里的女佣施暴被起诉。当法庭要传他父亲的时候,他父亲逃走了。
父亲逃走后,约翰作为家中的长子,家庭的重担,自然落到他的双肩上。他要在田里干活,有时还要挤牛奶。
同中国的家庭观念十分不同,美国是一个商业意识很强的国家,父子之间的劳务来往也都要计算报酬。约翰把帮家里干活的工资,每小时按3角7分计算,全部记在自己的本子上,准备父亲回来,再向他结账。
父亲经常在夜间潜回家中和儿子见面,有时给儿子点钱,约翰都积攒起来。有一次父亲问他:
“小约翰,你的瓷盒里大概存了不少钱了吧?”父亲望着这个满脑子生意经的儿子喜不自禁。
“我贷了50元给附近的农民。”小约翰满脸骄傲地说。
“噢,你攒了50元啊!”父亲惊讶了。
“利息7。5%,到明年就能拿到7角5分的利息。另外,我在马铃薯田里帮你的工,每小时3角7分,明天我把小本子拿给你看,其实像这样出卖劳力是很不划算的。”小约翰毫不理会父亲的惊讶,滔滔不绝地说着,一副精明的商人的神气。这一年,约翰才12岁。
父亲每一次深夜潜回家中,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儿子灌输商业意识:“人生只有靠自己,做生意要趁早。”
深受父亲影响的小约翰,12岁就辍学了,投身于多彩多姿的工商业世界。
小约翰为了寻找职业,敲过银行经理的门,到过他从小就不喜欢的铁路公司,小商店他绝不愿去。烈日下,他热汗淋淋,奔波了几周,终于找到了一家叫休·泰德的公司。他的工作是会计助理,薪水是每周3元5角。
约翰是个非常认真的小会计。每当水电工人来清款,老板以前大都是清出多少就付多少,而小约翰却要把每一页目仔细查清后再付款。有一次,公司从弗格蒙特州购进了一批大理石,可是当运来之后打开包装一看,却发现高价购进的大理石材,竟有吸疵。这是运输过失,于是小约翰要求公司负责赔偿损失。
对这件事,老板休戚大为赞赏,他立刻把约翰的月薪提为25元,第二年又把月薪提到50元。
在休戚公司工作的第三年里,约翰准确地掌握了商业信息,果断地收购了一批小麦粉和火腿。
休戚有些担心,埋怨约翰说:“你是怎么搞的,竟自作主张买起小麦来了,我们的公司是以居中介绍抽取佣金和办理货运来赚钱的,投机的生意,可是从来不做的。”
约翰从容地说:“董事长,根据新闻报道,英国即将发生饥荒,现在趁机把货运到纽约,一定可以赚大钱。另外,我还订购了80桶高级火腿呢!”他还购进了玉米、肉干,甚至还买了食盐。公司本来也做住宅、办公室、仓库等的租赁业务,如今仓库里却堆满了约翰所囤积的小麦、玉米、高级火腿等。
果然不出约翰所料,不久,英国发生了饥荒,休戚公司把囤积的货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