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早慧成才的奥秘 >

第4部分

早慧成才的奥秘-第4部分

小说: 早慧成才的奥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吱咕,吱咕,吱吱咕。
吱咕,吱咕,……吱咕咕。
吱咕,吱咕,吱咕咕。”
一遍又一遍,直到孩子在他两手造成的小摇篮里安静地入睡。有时,他很累,但是:'总不肯变换他的定规,好像那雄鸽,为了哺喂小雏,就是嘴角被啄破也不肯放弃它的责任似的。“
鲁迅原来是不大喜欢看电影的,后来听朋友们说,和孩子一块看电影既是一种娱乐,又可教育孩子,多方受益。于是他也看起电影来。不论写作多忙,凡是有适合儿童看的电影,鲁迅总要专门陪海婴去看。什么《人猿泰山》、《泰山之子》、《仲夏之梦》。《米老鼠》等,以及一些世界风光之类的纪录片,都带海婴看过。
除了电影之外,一些较大的文化活动场合,只要有重大文化活动,鲁迅也总是约许广平携儿子光顾。不过,有些活动是否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他是要考虑一番的。
一次吃晚饭时,海婴听说预购了有狮、虎、大象表演的马戏节票,他简直心花怒放,兴奋不已。他一直等到很晚,迟迟不肯上楼睡觉。但他没有听到父亲的召唤。鲁迅考虑到这些节目大都是猛兽表演,并且是在深夜临睡之前,怕海婴受到惊恐,所以没叫他去。第二天,父亲知道海婴很难过,便耐心地向海婴解释,告诉他以上的考虑,并答应白天找机会陪海婴再去观看。意外的是,第二天他们去看表演时,没有猛兽类的表演(那些猛兽关在大笼子里),只看了些马术和小丑的滑稽节目。不过,这对海婴来说,感到更有趣。
由此可见,鲁迅为了海婴的身心健康,是何等的煞费苦心。如今,每当提到这些事,海婴还是激动地说:“父亲对我如此真心地爱,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父亲。”
单单爱孩子,母鸡也会这样做。可是善于教育他们,却是一件伟大的事业。从事这种事业,必须具有相当的才能,必须具备广博的生活知识,必须要谨慎从事,因为这是一种艺术。稍一不慎,就会窒息了儿童的求知欲。
——高尔基
教养不在于知识的数量,而在于充分的理解、娴熟地运用你所知道的一切。
——第斯多惠
教育——这首先就是入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父亲和母亲的一切生活,一举一动,应该作为儿女的榜样,也是父母对儿女相互关系的基础,这就是爱向往真理,爱却不是倾向于一己的境界。
——别林斯基
从小看大,三岁知老——李大钊的爷爷李如珍教子有方
李大钊(1889…1927)的父亲叫李任荣,是个读书人,因早年患病,在大钊未出世前就去世了。母亲因伤心过度,生下大钊6个月后也去世了。小小的大钊跟爷爷生活。
大钊的爷爷叫李如珍,也是个读书人。大钊出生时,他已经70多岁了。他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大钊身上,对这个孙子十分宠爱,但管教却非常严格,一心要把他培养成一个读书知理的有用人才。
爷爷管教孙子,不管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从没有半点疏忽和迁就。他常对左邻右舍说:“小孩子就像一颗茂盛的小树,由他自己去长,一点也不管教,那是万万不行的。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小时候要是不注意好好管教,长大以后就来不及了。”从3岁起,爷爷就教大钊识字;白天教,晚上问。四五岁就开始教他读忏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启蒙书本。爷爷对孙子严格管教,只是在孙子学习的时候。学习完了,他却马上变成一个慈母,既有耐性,又很慈祥。他常常笑着对亲友们说:“我们家里一天有两怕:书本一翻开,孙子见了爷爷怕;书本一闭上,就该是孙子收拾爷爷的时候了。”
每天早晨梳洗完毕之后。爷爷把红漆小桌擦得锃亮锃亮,往炕上一放,孙子就知道学习的时候到了。他连忙把书本、笔墨、砚台摆在炕桌上,开始学习。就在这一瞬间,全家的气氛跟着严肃起来,孙子就百依百顺听从爷爷指挥。可是学习刚一结束,把书本一闭,孙子就要把爷爷弄得脚尖朝天。他叫爷爷取这个,爷爷不敢取那个。爷孙俩尽情地玩。
小孩子没有不贪玩的。一天到晚一直叫他坐在那儿端端正正地读书写字,是不可能的。有时大钊读书读累了,便把手偷偷伸到桌子底下跟大狸猫玩起来,一会儿揪猫耳朵,一会儿摸猫爪子。这时,如果被爷爷发现,他就知道孙子累了,走神了。爷爷抬头看看太阳,也该是孙子休息的时候了,就说:“到外面玩玩去吧,不要到庙后头去看赌钱,在咱家院子里玩什么都可以。”孙子答应一声:“是!”就跑掉了。
估摸时间到了,大钊转回房里继续学习。在爷爷的教育下,李大钊刻苦学习,进步很快。上学时,他受到了乡邻亲友和私塾先生的赞扬。
我们所希望的是孩童在追求知识,而非知识压迫孩童。
——萧伯纳
必须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像园丁栽培心爱的果木一样。
——斯大林
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
——卢梭
决不能把他们教育成闷闷不乐,过早就想变为成年的人。
——加里宁
女孩子的心理也能揣
——李大钊教子讲究心理学
一年夏天,李大钊从北京回家休暑假。他给女儿李星华和星华的哥哥每人买回一包礼物——笔、墨、仿格字帖。孩子们见了高兴极了,他们立即研墨展帖,端端正正地坐在八仙桌旁,各自写了起来。因为小星华是第一次临帖写大字,所以她左临一张,看看不像;右临一张,看看还是不像,气得小脸发红,放下笔,含着眼泪,躲到了后院的风门后面。
这时,李大钊和妻子都发现星华在哭。妻子正要张口问孩子,却被李大钊拦住了。他说:“女孩子的心理是很难揣摸的,你要是问她为什么哭,她不会告诉你的。你不要逼着问她,哭的原因不是很明显地摆在那里吗?”妻子有些莫明其妙。
李大钊接着说:“我记得在一本什么书上看过,一个很可爱的小孩,一不留神,用小刀划破了自己的手指。这个小女孩立即把伤口包了起来,生怕别人发现,包括自己的爸爸妈妈。直到伤口长好了才给人看。你说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这就是女孩子的一种好胜心。你明白了吗?”
妻子恍然大悟。过了一会儿,李大钊把星华从风门后面叫出来,一同走到八仙桌旁,指着星华写的大字微笑着说:“字写得很好,有点像魏碑帖上的字。因为这是你第一次临帖,写得还不太整齐,笔画有的地方粗,有的地方细;字有的写得个儿大,有的个儿小。要是天天耐心练习,就一定会写好的。你看,你哥哥写得也不整齐呀,可是他不着急,沉得住气。只有这样,将来才会把字慢慢地写好的。”
父亲的话像雨露,点滴人士。星华受到很大鼓励。从此她克服了不太冷静爱急躁的缺点,毛笔字练得超过了父亲和哥哥。
对儿童的第一任务是令他们快乐。如果没有令他们这样,你便亏待了他们。没有其他的好处能抵偿这一点。
——巴克斯顿
教授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
——艾米尔
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我以为最主要的应该是爱和严相结合。
——吴玉章
若把“强制”与严格训练少年们孜孜求学的方式,改为引导兴趣为主,他们势必劲力喷涌,欲罢不能。
——柏拉图
儿童教育的特殊问题,是把握住儿童自然的冲动及本能引导之,使进于较高的知觉及判断,并养成他们更有效的习惯。
——杜威
病残的女儿也不能丢——工程师郁永兴呵护独生女早慧成才
株洲南方动力机械公司工程师郁永兴的独生女儿郁隽出生时,因颅内受损伤出血,浑身抽搐,失去知觉。经医生输液、输氧、打针,全力抢救,在恒温箱里度过了7昼夜,才保住了小生命。出院时,主治医生忧虑地告诉郁永兴:“根据临床经验和有关文献记载,患颅内出血的婴儿,十有八九是傻瓜,至少也是低能儿。”同时,院方负责人建议有关部门:“再给他一个生育指标。”
受过高等教育的郁永兴,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再生一个上”,而是翻阅了大量资料,决心挽救这个已经活下来的孩子。他认为,人的大脑在一生中发展最快的是婴幼儿时期。小隽脑病灶的伤痕既然铸成,只有促使机体自身早日康复,同时,辅以对脑细胞的刺激,才有可能消除因颅内出血而产生的后遗症,恢复正常的智力。
从出院开始,郁永兴就给孩子的大脑和感官以各种刺激。他特意买了留声机和收录机,自装了电视机,选择了一些儿童歌曲、民乐、交响乐和戏曲等放给小隽听,使襁褓中的小生命每天都处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之中。郁永兴认为,音乐刺激能使人体血液中分泌出一种有益于健康的化学物质,带给人心灵上的愉快。肌体上的协调,调节大脑的功能,促进两个脑半球的和谐发展,提高思维能力。
为了全面刺激孩子的感官,郁永兴夫妇经常对小隽讲话、唱歌和高兴的发笑,并辅以动作。同时,让她玩能发声的玩具,看和触摸颜色鲜艳、形状各异、质量不同的图案和玩具。让她练爬、练走。一岁多点,郁隽终于会说话了,郁永兴夫妇异常高兴。
孩子会说话了,说明她发育正常。在此基础上,他们继续加强教育,带她看电影,到野外观看树木花草,给她讲故事,教她背儿歌,读外语单词……这样,一岁半时,她能把日历上的阿拉伯数字全部认出来,对着地图能指出东西南北。3岁时,能准确、流畅地背诵几十首唐诗、宋词和乘法口诀。5岁能用浅显的物理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掌握了几百个英语和日语词汇,能唱五六首英、日语歌曲,能进行简单的英、日语会话。一次,爸爸妈妈带她到上海人民公园和外滩去玩,她居然分别和两位外国朋友进行了5分钟的简单的对话。外国朋友竖起大拇指连连夸奖:“小孩聪明、聪明!”
8岁时,小隽上了小学二年级,她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老师说她的智力已达到小学中、高级的水平。她不仅能解答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而且还掌握了不少历史、地理和物理方面的知识。这个曾被预言可能成为“傻瓜”的孩子,已成为比较聪慧的儿童了。
受过教育的人知道怎样将每一官能作为一种工具,知道怎样开导它,磨砺它,并且怎样施于实用。
——莎士比亚
孩子的天才在于开拓——贝多芬从小就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1770…1827)小时候,祖父常常把他带到莱茵河边散步,讲些有趣的故事。小小的贝多芬被这大自然的秀丽景色迷住了,被祖父的故事迷住了。他常常坐在马铃叮当叮当的乡下马车上,情不自禁地哼起歌儿来。祖父见孙子喜欢唱歌,便送给他一架旧羽管键琴。4岁的贝多芬对这个东西非常喜爱,只要家里没人,他就揭开琴盖,爬在上面,用小手指按那琴键。奇怪的声音使贝多芬着了迷,他越弹越有兴趣。
贝多芬的父亲是音乐方面的行家。凭经验,他感到孩子这样热爱音乐,将来很可能有所作为。他想:孩子的天才在于开拓,等待天才的出现是不可能的。于是他走到贝多芬跟前,指着钢琴说:“哎,你喜欢这个么,孩子?”贝多芬点了点头。父亲说:“来,我教你弹!”
贝多芬高兴极了,每天一吃过晚饭,父亲就把他带到钢琴面前,耐心地教啊教啊,直累得贝多芬眼睛睁不开了才休息。有时贝多芬不用心,父亲就用戒尺轻轻地敲一敲他的小脑袋。要是弹错一个音符,要练上一天一夜,直到弹准为止。早上3个小时,晚上3个小时,天天坚持练。祖父对家里人说:“为着人间最美最高的艺术,小时候吃些苦是值得的。”
父亲知道,光把孩子关在屋子里教是不行的,还要让他见见世面,开开眼界,便带他去大剧院看歌剧。贝多芬感动极了,他进了剧场不想再出来。父亲说:“你瞧,做个音乐家多了不起!创造出这么奇妙的场面,不是最大的光荣吗?”
贝多芬不禁大吃一惊:这种动听的音乐竟是人创造出来的,是一个音乐家创造的,不是天造地设的。哎呀,自己要是能有那么一天,也成为一个音乐家多好!于是,一颗幼儿的心灵嵌进了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我将来一定搞音乐,一定的!
11岁时,父亲给他在乐队里谋了一个位置,为他进一步深造创造了条件。13岁,他就当上了大风琴手。随后,贝多芬离开了故乡,住到了维也纳,拜见过莫扎特和拜伦。3年后他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次钢琴演奏会,轰动了全城。一个音乐天才就这样降临了。
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
——赛珍珠
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生就是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
——福禄培尔
我的教育观是启发年轻人的心灵,并激发其追求知识的热忱。
——罗伯·梅纳德·霍金斯
很可惜,你已经晚了两年半了——达尔文的教育子女观
一天,有位美丽的少妇抱着自己的小娃娃去找达尔文,向他询问育儿的有关问题。
生物学家达尔文不但对物种的起源研究精深,对育儿的见解也颇有独到之处。
“啊,多漂亮的孩子啊!几岁啦?”没等少妇开口,达尔文高兴地首先向夫人发问。
“刚好两岁半。”少妇诚恳地对达尔文说,“当妈妈的无论如何是希望孩子成才的。你是个科学家,我今天特意登门求教。”
“您要问什么问题呢?夫人,快说吧。”达尔文微笑着注视着夫人。
“我想问一下对孩子的教育,什么时候开始才好?”
“唉,夫人,很可惜,你已经晚了两年半了。”达尔文惋惜地告诉夫人。
个性的教育基本上要在三岁以前完成,这以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再教育的问题了。
——苏霍姆林斯基
大器不一定早成——从爱因斯坦第一次考大学落榜说起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他4岁的时候,还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