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预约死亡 作者:毕淑敏 内容简介: 在当今文坛上,毕淑敏是一位始终以自己的创作关注并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的优秀作家,当她用极富热情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临终翔”医院的真实图景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幅幅濒临死亡的画面,而是死亡现象的背后所蕴含的人道精神和人性之美。 死亡,并不是什么哲学命题,而是人人不可回避的事实。虽然中国人向来忌讳甚至拒绝谈论死亡,但仍然要面对这如同生一样令人无法抗拒的最终结局。值得庆幸的是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理性的生物,可以选择更为文明进步的死亡方式。缓释或者消除众死亡时精神上的恐惧与肉体上的痛苦,让他们保持着人的尊严平静地迈向死亡,这样一种列为人道的死亡意识的确立与培养,对于我们这个缺乏宗教传统而只有混乱的天命观念的民族说来,显然具有超前和挑战的意义。...
作品:终极罪恶 作者:朱维坚 内容简介: 故事真实可信,情节惊险曲折,人物鲜明生动,矛盾错综复杂,冲突紧张激烈,内涵丰富而深刻,形成了与其他公安题材文学作品截然不同的特色。 正文 第一章 1 很难说这个案子——或者说这起事件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只能从自己介入时讲起。 那是一个春天的夜里,天是阴着的,没有月光和星光,夜风轻柔,夜色深沉而宁静,罪恶就发生在这个时节,这种情境中。 那天夜里的一切我记得十分清楚:我和小赵本是为破一起系列拦路抢劫案蹲坑的,半夜时分,其他同志换班来了,我们就离开岗位回家休息,在一个小巷口,我们分了手,小赵顺大路向远处走去,我则走进了小巷。通过这个胡同,再拐个弯,就是局里了。...
作品:最后一座工厂 作者:肖克凡 正文 1 阴历七月十五是民间的盂兰节,老百姓俗称“鬼节”。这一天这座中国北方临河的城市,总要举行民间祭祀活动——人们聚在岸边释放荷灯。傍晚时分,河上渐渐飘满荷灯,顺流而下明灭可见,景象煞是好看。荷灯由纸片剪制,然后涂以颜色,祭品就做成了。往年荷灯的价格八元,走街串巷最高能够卖到十块钱。今年制作荷灯的队伍里猛然冒出一支新军——亏损企业的下岗职工。他们不仅动手制作,而且入市叫卖,这一天成了手工赚钱的日子。 可惜每年只有一个鬼节。 鬼节这天还要焚烧纸钱祭祖——如同给阴间的亲人汇款,让鬼们有钱过年。这多少含有扶贫解困送温暖的意味,是阳界对阴间的赞助。今年的鬼节不同以往,本市阳间出了一件大事。阴历七月十五这天上午,大中华玻璃纤维厂厂长贺允旺被上级免职。全厂一派晦气。历任厂长遭到免职,都是不声不响下台,或者回家调养贵体,或者换...
作品:根本牛人 作者:何员外 正文 【01】 北京,灯市口胡同同福夹道,一个隐于小巷子的很不起眼的四合院,这座没有门牌号的院子里,没人知道这里居然是公安部新型罪案调查处所在地。 新型罪案调查处顾名思义就是负责牵头调查各种新型的罪案,鉴于罪案调查对经验依存度很高,以往在未成立新型罪案调查处之前,各地公安往往要各自对自己辖区内的案件分兵作战,绞尽脑汁加以调查却依旧效率低下,随着网络和电子支付等新技术的普及,新型案件层出不穷,成了基层公安机关的噩梦。 新型罪案调查处成立后,各地的疑难案件都要上报给他们,由他们牵头调查,调查结束后,案件通报每周编发全国公安机关,这样各辖区发生同类型案件时,按图索骥即可破案。...
作品:美人谋 作者:一寸相思 男主角:李系舟 内容简介: 从一个女人变成一个男人,从一个人下人到人上人会有怎样的奇遇,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主角不是神,不是种马,心是女人身是男人,来到这纷乱世间,无法预知的异世界,将何去何从? 命由天定事在人为,且看天下如何被一个小人物改变。 正文 第一卷 似梦里,醒来骗吃混喝 第001章 - 醉香留 李系舟来到现在这个异时空已经十天了。 从第一天的痛不欲生,恍若梦幻,到平淡麻木,随波逐流,她终于认清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一切不是梦,是活生生血淋淋的现实。她不知道自己怎样来,每当想及此事她就头痛欲裂,当然也就不知道该如何回去。她想也许要在这异时空,以这样的身份过一辈子了。...
作品:顽主 作者:王朔 内容简介: 年轻的时候认为有很多重要的在前面,只要不停地奔走就能看到,走过来了发现重要的都在身后发生了,已经过去了,再往前又是一片空白。对过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也没有任何偶然,都是必须经过的,我不信一个人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选择。 作者简介: 正文 编辑推荐 文化太可怕了,像食物一样,不吃,死,吃了便被它塑造了。我怀疑其核心已编入遣传而不必再通过教育获得了。我觉得自己像在大海里游泳,无边浪涛挥之不尽,什么时候才能登上彼岸,有从树上刚下来的原始人那样一个澄明的无邪的头脑。关于这些书,我个人认为是一个蒙昧时代的见证。活下去,活在自我虚构和自我陶醉中,这大概是一个写作者的宿命,明白也没用。...
作品:淮河边上的纤夫 作者:乡下老猫 内容简介: 描写平静安详的乡村生活,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没有激动人心的事件,没有可歌可泣的传奇人物,有的只是几个普通乡民的平凡生活,有的是于都市生活迥然不同的淡薄。行文也较随意,篇幅也谈不上紧凑,总之,一切随心而活,平静为上。 正文 第一章 淮河流域大都是稀稀啦啦的村子。要是在冬天看去,草木萧条,残阳中有时飘着几丝摇摆不定的青烟,颇有些荒凉的原始气息。 谢家湾就是一个典型,村子约几里长,半里宽,是沿河岸而行的建筑,据说这个村子还是这一带的宝地,上了年纪的人说这村子地尾有双龙,地头有双龙。为了争这个邻村还大约和本村的居民发生过几次大的械斗。 必于这个村名的由来,还有一个比较动听的传说。有一年大旱,天气热得不行了,村子仿佛一个大熔炉了,竟连淮河也干涸了。恰好一个得道的蛟龙行游到地,见此地火气冲于九霄,忙不去探问...
作品:走近艾滋病 作者:李锦华 内容简介: 正文 第一章 关于艾滋病 关于艾滋病,十年前我是由于职业的原因不得不接触,但没有想到的是今天我早已成了一名作家之后,仍然断不了与这一人类最恐惧的瘟疫的某种关联。 就是前几日的事,朋友从远方打来电话:近日看到多种报纸登载的消息,中国的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形势十分严峻,实际感染人数已超过30万人。有关专家认为,如果现有控制艾滋病的能力得不到明显加强,到2000年,中国艾滋病实际感染人数有可能超过100万,到2010年,艾滋病毒感染的人数估计会达到1000万。艾滋病极高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使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受到了威胁。还有人说,最终消灭人类的不是战争而是艾滋病。你曾经多年从事医务工作,在卫生报当记者时又对艾滋病作过专题的调查,艾滋病真是那样的可怕吗?...
作品:彷徨 作者:鲁迅 内容简介: 正文 祝福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末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