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做DJ的气质书评:谢谢李强书评:来自温哥华的问候歌手:陈明 和李强相识那是十年前的事了,我还是歌坛新人,为了唱片的宣传在全国各地跑,上通告、做节目,和各地的电台DJ都有了相当多的联系,南京又是流行乐坛的重要领地,自然是少不了要多去的地方,一开始大家的接触完全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他给我的印象是很书生气充满智慧,目光狡黠、言谈幽默。我和我的经纪人常常开玩笑的说他的眼神是带着“坏笑”的,慢慢的我们就成了朋友。后来我在他工作的江苏音乐台做了一年半的客座DJ,虽然一星期只有一个小时的节目,而且他们对我的节目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但最后我还是仓皇逃窜了,我深有体会要做一个好DJ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我有一副好嗓子,好声音,也算是音乐圈中人,但我知道自己没有一个好DJ应有的丰富的知识和敏捷的才思,我自认自己道行不够。所以我想《DJ论道——音乐广播主持的理论与实践》该是想要进入这个...
前言 于“至拙”处见“至巧”管理到底是什么?是一种技巧,还是一种能力?抑或干脆称它为一门科学?关于这个困扰着众多管理者多年的命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心中各有自己的答案。我也不例外。只不过也许略有不同的一点在于,对于管理,我更多地把它视为一个哲学命题,甚至于是一个心理学命题。即,管理学的真谛其实并不在于怎样做(操作技巧或技能),而在于怎样想(如何认知)。这就像一个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当我们将所有注意力都本能地集中于某个看似明显的事物(我们之所以会这样做,往往是出于一种传统认知的影响,而且这种传统认知的影响力往往极为强大,强大到几乎成为我们的认知本能,以致到了几乎不可能被质疑的程度),常常上下求索而不得其解,直弄得自己脑门冒汗、身心俱疲的时候,才往往会突发灵感,猛然意识到原来那个看似明显的事物旁边的原本毫不起眼的事物,才是你要寻找的真命天子。管理也一样。在这...
前言(1)杰瑞·希克斯 生活万岁!现在是2008年的元旦,当我开始写这篇序言时,我正坐在加利福尼亚州德尔玛(该市以风景如画、豪宅众多而闻名)新家的餐桌前。 自从埃斯特和我结婚以来(1980年),我们就视此处为我们的“伊甸园”,常常在梦中前往。现在,在欣赏圣地亚哥的风景很多年后,我们最终成了这儿的居民。 为何不学会欣赏呢?正是我们的朋友替我们找到了这处房产(我们曾告诉他,我们正在德尔玛附近寻找一处房产,可以停放我们长达米的旅游巴士)。这儿有景观设计师、工程师、时装设计师、木匠、电工、水暖工。这儿有贴砖匠、粉刷匠、家具匠。这儿有地板安装工、滑动门安装工、木窗安装工。这儿有高端的高科技人才,安装了路创自动照明系统,音频、视频、电脑的多媒体网络系统,自动无声的多分区空调,施耐德/美诺/博世/维京厨房器具(这些都是欧美厨卫用具的名牌)。这儿的商家服务周到,不厌其烦地为我们布置家...
工作没有任何借口 序向工作中最大的恶习宣战 这是一本早在几年前就想写透写足并出版的书。然而,从目前职场的现象来看,现在出版可以说恰逢其时,因为它直面中国职场的根本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具有很大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这是我第一次把“不找借口”作为员工的重要职业素养来阐述。但是,在写作该书时,我认为“不找借口”应该是一种常识,也许不需要太多的阐述。所以没有去全面分析借口现象以及如何战胜借口,而是将主要内容放在了如何找方法这一方面。 几年过去了,无论是机械工业出版社,还是我们一直在进行的员工职业化建设培训课程,都发现:几年前我所认为是常识的“不找借口”问题,在中国的职场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工作中找借口的现象,小则迟到,大则给单位和社会造成损失,仍然十分普遍地存在着,而且在某些单位、某些人身上还体现得十分明显。这些现象充分告诉我们:...
1.为自己办一张人脉存折这是一个崇拜成功、需要成功的年代。成功靠的是自己,自己靠的是什么?知识、金钱、背景、机会……也许这一切你都没有,但是你可以给自己办一张存折——人脉存折。30岁以前靠本事赚钱,30岁以后靠人脉赚钱,有了人脉这张存折,你就能完成从常人到亿万资产的主人公的转变,就能成为儿子的富爸爸! 人情需要不断地积蓄 如果你的人情账户上没有什么储蓄,到需要用人情的时候,自然也就无情可用了。因此,在人情账户上千万不能出现负数,一旦出现了负数, 人情债欠得太多,找到别人办事的时候,人家也就会有想法,一次两次无 偿帮助你,还可能觉得情有可原,但久而久之,别人也就会不乐意了。只 有平时主动帮助别人,把人情做足,充实你的人情账户,其中的储蓄才会 越来越多,越来越够用。现实社会里,很多人都有一本或数本的银行存折,如果 你年初存5000元,到了年底,你会发现存折上不止是5000元...
推荐序一 史志·史识·史心 千百年来,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一直有独立地、整体叙述国家进步的志趣和能力,所谓“孔子作《春秋》,使乱臣贼子惧”,史家的风骨、视野和对历史本真的留存,成为中国记忆的一个重要部件。不过,自1644年明亡清兴之后的300多年里,除了顾炎武等极少数人,文人被“小学”彻底捆死,日日苟营于经学金石校勘的“乾嘉学问”之中。一直到“五四”一代,终于又出现了梁启超、胡适、钱穆等大家,开始以整体叙述的方式重新描述中国,他们还引入西方知识,发现了新的研究方式,那就是胡适、傅斯年等人所谓的“四新”——“新材料、新办法、新领域和新问题”。不过,由于身处乱世,他们的很多著作都是以讲义稿的方式草草地流传下来。这一传统到20世纪50年代之后,再次失传。...
教师节<1>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新的起点。在你们学习的漫漫长路上,是不是有很多新的起点,比如开始代数,开始几何,开始英文,开始物理,今天我们的新起点是”林可渊故意拖长声调,“是什么呢?”“化学!”下面齐刷刷地回答。“是吗?看来地球人都知道啊!”林可渊故意笑着说。下面的学生也咧嘴笑。说着他回身在黑板上写下大大的化学两个字。“这字好看吗?”林可渊故意问下面的学生。学生犹豫了一会儿,不知他葫芦里买什么药。有女生说“好看!”有男生说“还可以!”有人沉默,有人观望,有人咧嘴乐,叽叽喳喳。林可渊说:“大声评论吧!没人怪罪你们的!老师也不是圣人,用不着怕亵渎大师吧!是不是?”下面会心地笑了,叽叽喳喳起来,数十秒后一下安静下来,齐刷刷地答道:“好看!”林可渊暗自摇头,心里说这帮小子还真是成熟,这么世故!“我说不--好--看!”下面的孩子有点懵了。林可渊继续说:“为什么啊...
一路骗到底 第一部分(1)我父亲和祖父过去都是经商的,家族企业在新泽西州,名叫艾德菲油漆公司。20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能源危机席卷而来,家族企业深受冲击,祖父母由此决定把公司卖了。父亲虽是化学专家,但在公司出售一事上费了不少心力。公司卖出后,父亲感到很享受这份操作的过程,于是心里认定他的未来就在购并这个行当了。为在华尔街找到一份工作,他付出了努力,但最终因为教育和工作背景不合适,没能实现愿望。 父亲打定主意,自己开一个购并工作室,工作室设在新泽西州岱马瑞士特市我们家的地下室里。父亲经营了一年,没什么收获,母亲就说服他举家迁至密尔沃基,因为她在那里长大成人,娘家的人这时都还住在那里。1976年,我7岁,我们搬家了。我父亲又重新开始干起购并业务,在郊区自家的房子里,他精心布置,把一间卧室改成了办公室。...
云晓的儿童世界云晓兄的教育作品集就要出版了。希望我为他写点文字。 其实,我们见面的次数不多。印象最深的有两回:一回是《人民日报》的素质教育大讨论座谈会,作为嘉宾我们都作了发言。他的讲话并不十分流畅,但是故事很精彩,语言很生动,他特有的幽默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回是我们举办“新教育实验与新父母学校建设”的研讨会时邀请他来捧场。他非常爽快地来了,同时作了非常精彩的报告。 当然,在此之前,孙云晓的大名早已经如雷贯耳。他的名字是与儿童联系在一起的。 云晓1955年2月8日生于山东青岛一个工人家庭。17岁的时候,他就当起了小学老师;19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在《青岛日报》发表儿童诗,从此与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