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女皇董明珠》隆重出版她,很简单。因为她总是把你的利益和她的利益均衡考虑,任何一方利益受损,她都会拒绝合作。 她,很倔强。只要她认为是对的,即使成为众矢之的,她也决不让步。 她,很霸道。为此,她不惜开除公司最大的经销商,甚至合国美“叫板”。 她,很漂亮。高贵典雅的形象使她在获得“女强人”称号之外,还获得了诸如“铿锵玫瑰”“满脑子绝招的美丽女人”“营销凤凰”等荣誉称号。 她,很温柔。只要一提起儿子,她锐利的眼睛就会笼上一层母性的光辉。 她,就是格力总裁董明珠。她的成功,不仅仅源于她的个性,个性的背后,是她对人性的关怀,对社会的关注,还有她提出的“大工业精神”。这样的一个女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进入咨询界——误打误撞的球门(1)我进入管理咨询领域的经历,就好像一个人出行时转错了弯,迈入一处以前从不知道的区域。那时,我正在完成自己关于19世纪德国哲学的博士论文。我曾经在一家快餐店度过了一个悲惨的夏天,这也算是我的商业经验吧。而张贴在餐厅职员室的一张颂扬“质量、服务、清洁”美德的海报,则是我对管理理论的唯一认知。我并不太清楚管理咨询是怎么回事,只是感到它听起来并不像是我这样的人应该从事的工作。我真不知道自己将会遇到怎样的事情。 我的探险之旅是从酒吧中的一场台球赛开始的。当时一年一度的招聘期此时早已结束,我眼看要大败给一对最近已经收到某著名咨询公司邀请函的大学生。他们令人眩晕地谈论着他们这份 “公司战略”领域的职业,但是我总觉得有非常不对劲的地方。他们才22岁,而我都快26岁了,有什么事情,他们能为工商界办到,而我不能做得更好的?...
加油!把特朗普拽到中国来 冯 仑 特朗普是美国房地产行业的一个传奇人物,我对他并不陌生。 然而我最关注特朗普的还是他在房地产方面的见地和举措。 万通地产有幸参与了美国世贸大厦重建的一些工作,在推进纽约"中国中心"项目的过程中,以及此前多年的研究和考察,我们对美国房地产的商业模式也有了很深的了解,归纳为房地产的"美国模式"。 纽约房地产的商业模式现在对中国人来说似乎比较陌生,但特朗普的到来会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突然会发现有如此大影响和个人魅力的特朗普其实在每个参与的项目中投资并不多,至少在最近几年的项目投资都很少,而且一贯如此,成为特朗普和他的美国同行们遵循的普遍的商业策略。这种模式在中国同行看来似乎不可思议,放在纽约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恰恰是这种模式,它表现了一种房地产"美国模式"的独特性,这种模式在美国纽约叫"收费开发商",我期望不久要来到中国的特朗普的著...
前言“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也是愚蠢的年代……”在大文豪狄更斯的笔下,时代是矛盾而躁动的。今天,我们恍然进入另一个“热钱”的时代,在利益“梆梆”的鼓声中,我们不由自主地置身于趋利的“击鼓传花”游戏。 2006年以来,疯狂的事件此起彼伏:普洱茶突然间成为中国最为风光的饮料,被誉为能喝的“古董”,价格扶摇直上;一直被古代皇室深爱的红木,也在走入寻常百姓家,依靠不断上升的价格似乎重新归入只有皇家人士才能典藏的行列;本来作为收藏的艺术品,在资本的追逐下开始逐渐脱离实质的价值,被吹成一个个天大的泡沫;还有那现实版的“疯狂的石头”,动辄上百万的赌本,红了眼的人们早已失去了理性;中国的股市也在国人的疯狂下,被捧上难以想象的巅峰,股票的衍生物—权证,更是不断地以一天100%、300%、500%的涨幅刷新一个个上涨的纪录;就连一向被认为属于商业正常发展模式...
去一个远方(自序)我常常梦见自己去了一个远方,我不确定那是一个什么地方,只是感觉它离我现实生活的空间足够远,而且每次的情形都不一样。解梦的人告诉我,我这是得了妄念症,有些东西在现实中得不到,于是想到梦中寻找。我不以为然。 也或许他说的有一定道理。因为在现实中,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就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的。 年少时翻到一本破旧的《中国的西北角》,我就开始对记者这个职业充满向往,那时候觉得记者是船头上的瞭望者,是社会权利的守夜人,可以针砭时弊,为民请命,真是个不错的职业。但是后来进了报社,我才发现,记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伟大,“无冕之王”的光环早已从我们头顶褪去,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只是一份赖以生存的职业而已。在现实中,我们有时不能不妥协、不能不委婉甚至不能不委屈,而这,也许是新闻人不得不接受的一种宿命。有时候我会觉得,这其实是一个悲哀的职业,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的太...
前言有句电影台词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怎么退出?” 确实如此。无论是生意场、官场、职场、情场,还是社交场、朋友场,都存在江湖。可以说,江湖贯穿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全部。 既然这样,我们就需要学会一些江湖的智慧,需要那些“老江湖”们来为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少走弯路,少中圈套,少碰墙壁,在工作和生活中顺风顺水、步步登高。 尤其相对于绝大多数涉世未深的青年人,他们或许学历很高、人也聪明,可是在进入到社会中时,他们仍然感到诚惶诚恐、力不从心。对于他们来说,社会确实复杂,而这些复杂光靠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某些专业知识和一些天赋的小聪明是很难应付的。因此,他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走过这样那样的弯路,跳进这样那样的陷阱,受到这样那样的伤害……他们甚至不愿意面对这个社会,这也是很多青年人选择躲在象牙塔里,硕士、博士一路读上去,却迟迟不愿进入社会工作的...
当生活遇见经济学 前言(1)在不久之前,大部分经济学家都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忧心忡忡,但是,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却是个例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时,他就表示对下一代经济学家充满了信心,称他们会将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他在写给朋友的一段话中说道:据我估计,1920~1970年之后的一千年将会成为历史学家最为活跃的时代,你大可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而当1930年大萧条来临之初,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最得意的门生——撰写了一篇小论文,指责他的同行们过度夸大了经济萧条的负面影响,在这篇题为“我们子孙后代的经济可能性”(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的文章中,凯恩斯痛斥了这些人的消极和悲观,指出他们对未来的判断犯了“荒谬的错误”。依凯恩斯之见,大萧条属于“暂时的失调”,不...
1.为自己办一张人脉存折这是一个崇拜成功、需要成功的年代。成功靠的是自己,自己靠的是什么?知识、金钱、背景、机会……也许这一切你都没有,但是你可以给自己办一张存折——人脉存折。30岁以前靠本事赚钱,30岁以后靠人脉赚钱,有了人脉这张存折,你就能完成从常人到亿万资产的主人公的转变,就能成为儿子的富爸爸! 人情需要不断地积蓄 如果你的人情账户上没有什么储蓄,到需要用人情的时候,自然也就无情可用了。因此,在人情账户上千万不能出现负数,一旦出现了负数, 人情债欠得太多,找到别人办事的时候,人家也就会有想法,一次两次无 偿帮助你,还可能觉得情有可原,但久而久之,别人也就会不乐意了。只 有平时主动帮助别人,把人情做足,充实你的人情账户,其中的储蓄才会 越来越多,越来越够用。现实社会里,很多人都有一本或数本的银行存折,如果 你年初存5000元,到了年底,你会发现存折上不止是5000元...
推荐序一 史志·史识·史心 千百年来,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一直有独立地、整体叙述国家进步的志趣和能力,所谓“孔子作《春秋》,使乱臣贼子惧”,史家的风骨、视野和对历史本真的留存,成为中国记忆的一个重要部件。不过,自1644年明亡清兴之后的300多年里,除了顾炎武等极少数人,文人被“小学”彻底捆死,日日苟营于经学金石校勘的“乾嘉学问”之中。一直到“五四”一代,终于又出现了梁启超、胡适、钱穆等大家,开始以整体叙述的方式重新描述中国,他们还引入西方知识,发现了新的研究方式,那就是胡适、傅斯年等人所谓的“四新”——“新材料、新办法、新领域和新问题”。不过,由于身处乱世,他们的很多著作都是以讲义稿的方式草草地流传下来。这一传统到20世纪50年代之后,再次失传。...